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具有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社会性等四个显著特点,通过体育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审美教育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学校体育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学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因而有其特殊的教育性。学校体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性,决定了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只有根据其特殊的教育性——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和作用实施教书育人,学校体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深入分析和把握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不仅负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学校体育教育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特征,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的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1 突出育人目标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的手段,教育学生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设立“教书育人”奖,定期评选“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激励教师工作。教师的思想明确,课内教育,课外谈心,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来,我校体育教育十分重视盲人工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训练比赛中,都贯穿着育人思想,寓政治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特别是上体育理论课时,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列为必有的内容,同时,教育学生学农爱农,掌握好科技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  相似文献   

5.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体育教学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自然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任。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和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担忧的思想倾向和现象。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值得我们探讨。一、要提高教师对教书育人重要意义的认识体育教学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教书与育人是一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索,结论认为:在通过体育课、运动训练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来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教学实践,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进行武术必修课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必修课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教学、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武术技能;对快乐体育的认知误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特长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是影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武术必修课中实施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文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结合笔者多年来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李勇 《精武》2012,(8):43-43,45
现代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如何去实施提高学生思想,培养道德品质等一系列教书育人的问题。本文探索了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作风.通过体育教学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体育观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高尚思想情操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体育教学与学生感知能力,注重兴趣等心理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综合国力的制高点,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素质教育时代需要创造型的体育教师,而创造型体育教师的素质则是体育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作为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担当起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各民族融合体。从个体价值而言,具有极强的健身、娱乐和竞技价值;从群体价值而言,具有道德教育、群体凝聚和文化传承的价值。而且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健身、陶冶情操。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师范院校普体课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as it exists in teacher education, is dynamic as ways of preparing teachers to meet the needs of young people in contemporary times change. Such endeavours are underpinned by concerns about school-based PE, the alienation of students from PE, and 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ing healthy students. Concerns also exist around a perceived propensity amongst pre-service teachers of PE to steadfastly retain initial beliefs and values and resist more socially critical perspectives and pedagogies. An engagement with socially critical discourses in teacher education is critical if PE is to be a site of inclusion rather than marginalisation and exclu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 group of pre-service teachers of PE, who experienced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t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that was infused with strong social justice discourses constituted subjectivitie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We explore how, emotional connectivity, and an ‘ethic of care’, instil broadened perspectives and engagement with socially critical pedagogical practices. Whilst emotions and caring are generally perceived as marginal attributes in the field of PE, we suggest that the affective domain is significant to effective pedagogical practices, subjectivities of teachers of PE and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We seek to trouble ‘truths’ disseminated by hegemonic discourses that construct PE teaching as a technical undertaking, founded on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curricular expertise. We close by providing possibilities for others working with PE pre-service teachers around foregrounding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pedagogical practices and teacher subjectivities and propose that these possibilities might address calls for a new type of PE teacher.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得出长三角地区的研究生就业意识增强,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严峻,就业趋于理性,但期望值较高,研究生不愿到西部、中小城市以及基层工作,造成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建议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体育学刊》2006,13(4):19-22
体育道德是保障体育在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进程中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体育道德评价内容多极化,以及体育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引发体育道德危机。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治理体育道德缺失的策略: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体育道德认识水平;二是建立权威性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三是加强体育法规建设,促进体育法规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mor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mong the Scottish missionaries in the Malawi region of south-central Africa during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Within the wider history of British imperial education and the English public school games ethic, the Scottish missionaries of the Livingstonia and Blantyre missions offer an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counterpoint to their middle-class English counterparts. Although the Scots had their own distinct educational traditions which shaped their pedagogical programmes in Africa, they were not unaffected by the games ethic. Drill and team games gradually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issionary education in Blantyre and Livingstonia, with the holistic aim of developing the body, mind and moral character of the mission pupils. In Malawi, the games ethic, first introduced by middle-class Edinburgh missionaries, developed alongside an ‘industrial ethic’, and a distinctly ‘Scottish blend’ of missionary education that combined Scottish industrial and English non-industrial traditions emerged.  相似文献   

19.
浅谈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武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自它产生以来,就被纳入中国伦理之道。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内涵——武德。本文通过对武德教育内容的继承和发扬的研究,针对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相对滞后和滑坡的现象,提出了武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