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的本质——技击性为切入点,对学校武术课程结构模式进行重新建构。研究结果认为,应把武术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来满足武术发展和武术教学需要;学校武术课程结构模式的重建由三个技术应用层次组成: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层面;攻防搏击层面;套路演练层面。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竞技武术发展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认为竞技武术的发展应遵循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而传承武术技击性的途径是使传统武术真正进入学校。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今有关武术本质的五种学说"技击本质论"学说、"多层次本质论"学说、"文化本质论"学说、"道本质论"学说、"生命本质"学说进行评述。结果认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人们将厘清覆盖在武术表面的迷雾,透过武术现象看到武术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竞技武术的概念与本质、奥运发展、市场化发展以及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竞技武术本质的认识多停留于“技击”层面,未能充分认阐释健身、文化、技击与竞技等属性的关系;奥运与市场化发展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两大主题,但现有研究对以上实践的理论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多停留于现状与对策层面的探讨,对发展规律、发展动因、发展代价的研究还涉及不深或尚未涉及。  相似文献   

5.
武术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武术的现象与本质.提出武术的共同本质是技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武术功法、武术艺术的特殊本质分别是技击含义、技击对抗、技击功力、技击艺术.并对武术本质的成因、作用及原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在不失其技击性的前提下,更趋向对艺术表现力层次的挖掘。伴奏音乐是武术套路灵魂的一个载体,是交融技击性与艺术性的桥梁,对推动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伴奏音乐的选择应与时俱进,本文就伴奏音乐的作用、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选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突出攻防技击本质之导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现状为研究背景,从高校武术教育技击缺失的历史透析及现实分析中,论证了高校武术教育增强体质的根本目标应建立在学生防身自卫主体需求之上,认为只有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才能改变高校武术教育之现状.同时,无论是为了学生建立良好的武术认知,还是塑造民族精神,都应该倡导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突出攻防技击本质,在体育的范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武术本质的技击性,最终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文化发展史及其内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技击性在武术发展与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对武术文化结构层次的分析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技击性在武术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从武术的技击性、表演性、健身性等三个方面,对武术如何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进行分析。一、技击性始终是武术发展的根本方向。武术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原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击败敌人,是建立在这一基本目的之上而产生和发展的。武术的技击方法,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实现的,通过动静变化规律来体现千变万化的技法,技...  相似文献   

10.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虽然每个派别都各具特色,但都是历史的沉淀与凝积,随着人类科技发展,现代社会中武术技击的作用已发生转变。学校是体育的篮,是规范、普及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身为武术教学的传授者,需要反思一下如何使武术技击性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传授,使学生对武术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与积极情绪,使得武术的本质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中"道"与"术"是把握"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它们由作为现象表达场所的身体而形成了一种"即体即用"的现象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超越"特征在中国武术中的身体表达。它具体表现为:由"如何作"的身体之"术"可以进阶规律之"道";由"形而下"的身体之"术"可以默识形上之"道";由"工夫论"的身体之"术"可以通达本体之"道";由"有为之技"的身体之"术"可以升华自然无为之"道"等4个维度,体现出了中国武术"由术显道""以术进道"的生成论关系以及"道体术用""以道统术"的本体论关系。这一结论的得出,使得中国武术的"道术"关系彻底地走出了神秘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的误区,最终以一种持之有故的形式而得以真正澄明与豁显。  相似文献   

12.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本然与超然--论传统武术技击的诡道与圣道(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我们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4.
悟道,是传统武术中颇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传统武术的悟道模式,乃是“道进乎技”,即在对技的训练中所实现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并对传统武术之悟道思维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的道与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创造性的根本智慧;武术之道,是人潜在的最为理想的有关武术实践的智慧。道只可体悟而不可认识,对道的体悟与把握,将自然地获得驾驭武术实践的真正的术。传统武术家们所追求的真正的术,其实就是道,而不是外显之术。悟道的方式,决定了传统武术的经验性质;以实用为标准的传统武术的经验思维,自然可以包容与吸纳已获得实用性证明的现代科学思维;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想模式,自然是传统经验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论中华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以保护中华传统武术已是学者们的共识。分析指出对传统武术在宏观上进行保护模式的构建是建立这种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我们应加快综合性及专门法律、法规制定的步伐,实现国内法律与国际条约接轨,以地方性法规配合全国性法律、法规实施,强调民族主体权利优先、同时兼顾个人主体权利,采取防御性与救济性法律保护综合措施,最终构建起中华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立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武术形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武术各种流派中的拳种,几乎都有形神之说。故在研究、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拟将其中的“精华”按对立统一的规律,初步汇总,提炼为系统的武术形神之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散打运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内涵,并把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要素归纳为:武术散打的崇高美、悬念美、意志美、节奏美。  相似文献   

19.
练"筋"是中国武术最具特点和根本有别于西方搏击术的身体训练范畴,阐明"筋"的内涵,能够见微知著地发显传统武术的思维模式。以中国哲学的体象论为方法论,提出:传统武术的元身体范畴"筋"并非单纯解剖学意义上的组织器官,而是吸收了中国哲学和医学的整体化的身体意象后形成的范畴。其具备解剖学的实体意义,是武术劲力之"原象",是技击能力和生命力的"藏显之象",是联系人身体、强化生命的"流通之意象"。"筋"与中华武术的其它元范畴"气""丹田""劲"等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辩证一体关系。易筋不仅强技,更能清虚其内、轻松其体,继而促进神气运用,使身体圆活无滞,最终达到"一气贯通"的化无之道。因此,武术由技入道的身体修习过程本质上即为"易筋之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相子道短兵在高校推广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得出结论:高校推广相子道短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学生防身自卫本领的掌握有重要意义。为后期相子道短兵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奠定基础,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