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淮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通过一届教学周期的完成,围绕学校创办'与中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定位,根据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培养方案修订,武术类课程建立了校内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研究,结合'3+1'教育模式,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城市学院省级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双一流”体育学应用特色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建设是破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困境的时代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工作抓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是重要环节,细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标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发挥创新创业竞赛杠杆是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3+1"教育模式本质的研究,认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能使学校、学生、合作单位实现三方共赢,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这种整合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鞍山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鞍山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学校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起以专业目标为导向和专业方向目标为补充的二维目标体系;课程设置要突出特色,增加课程设置的自由度,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增大选修课程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实现培养社会体育领域内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以百色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制订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依照“应用型高素质体育人才”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构建“能力为本位”的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影响评价的分析工具,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4省为例,从经济、教育、公平公正性3个维度,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中实施的4种术科测试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身体素质"模式下的术科测试工作效率较高,但是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没有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存在术科测试效率较低、测试过程公平公正性欠佳等缺点,但是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有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起到了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间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比较而言,"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较优,"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其次。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械类本科教育和当前机械产业发展现状,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人才为目标,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重构课程体系、建设立体化教材思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专业标准内容和专业认证方法.系统构建了信息化应用型本科机械类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系列举措,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该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与监控、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加强专业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厚植先进教育理念、打造五类"金课"等七个方面展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程晖  董璧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59-160,162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市场前景萎缩的现状,通过构建校企(地)联合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的专业小方向,重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结合人才培养对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方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杏玲  季敦山 《体育科技》2011,32(2):106-107,121
通过对“3+l”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讨论法,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进行了研讨:确定了3个专业方向和培养3个系列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新增设了专业拓展课,突出了会说、会做、会指导、会策划、会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跨院、跨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思路和专业导师负责制的人才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不同教学模块,培养市场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培养人才时,以普修课程为平台,重点培养学生个体的不同多元智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开设"1+1+1"(多元智能教学+主修模块+辅修的模块)的模块教学实现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特定岗位所具备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分层培养,实施对学生通识能力、综合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影响因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高校该专业的分布受到区域高校数量、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超过1/2的省市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领先,约1/3的省市区该专业发展滞后,仅约1/8的省市区基本上匹配.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合理布局进行指导性规划;建立专业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一专多能培养特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育一专多能培养特色进行追根溯源,得出:"一专多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1959年北京体育学院院长钟师统同志所做的第2届党代会工作报告中;随时代的发展,"多能"表述的逻辑性更强;"三基本六会"使"一专多能"的内涵更加丰富.通过北京体育大学1999年、2003年和2007年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修订的实践与论证,重新构建了"一专多能"的体系,系统阐述了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全员、全面、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分析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中融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排球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从思政教育大背景出发,凸显排球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转变课程思政与排球教学观念,落实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围绕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专有特征为根据,让学生掌握排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品质、培养高尚品德,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学类专业多个专业共存的实践要求,文章提出“大平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及对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认为体育学类“大平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培养目标定位,按文理大类招生,实行两段式培养过程,设置“两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1.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体育专业(本科)在培养目标应面向研究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三类人才,并主要以后两种为主。体育专业人才规格目标的具体定位可包括: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全面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存在问题以及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与方法,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优化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将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提出转型期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1)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2)依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将现有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交叉学科和通识类课程;依地域特点和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等开设有特色的专业课;(3)把毕业前集中实习调整为分阶段见习或实习,适当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依所在地市的中小学、社会体育健身场所和培训机构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民健身视域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情况、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冲突"与"共融",以及高校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策略等展开深入调查与研究.研究认为,全民健身开展催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高校为迎合全民健身发展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但目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冲突"大于"共融".高校在培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过程中应加强市场调研,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改革,加强学科研究,提升办学水平,为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