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防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医务监督意识,对我院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性质、部位,容易发生损伤的项目进行调查,提出运动损伤的常规处理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杰 《体育科研》2006,27(3):72-75
综述了1982年至今国内学者有关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从不同层次足球人群的运动损伤,足球运动损伤经常发生的部位,足球运动损伤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以及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等方面入手。试图找出当前有关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探讨足球运动损伤发生规律,推动有关的研究更为全面、精细。  相似文献   

3.
<正>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学生精力充沛,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但是运动损伤也经常发生,尤其在运动竞赛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软组织挫伤,其中肌肉挫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韧带、肌肉拉伤、骨折和脱臼、脑震荡及其他损伤。皮肤擦伤也占较大比例。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男生的运动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年龄越大,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就越高;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的种类密切相关。一、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1.准备活动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短跑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十分常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本文将对短跑的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以及预防的措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旨在引起人们对于短跑运动损伤的重视,并提高短跑运动员对短跑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在短跑运动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情景加以注意,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5.
陆艳芳  李杨 《精武》2013,(17):10-11
了解青少年运动员易发伤病情况。方法:对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的216名伤病运动员治疗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占56、94%,女生占43、06%;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是中长跑,占33.33%;膝关节是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占23.61%;运动损伤类别中韧带损伤发生率较高,占47.22%。根据运动损伤调查结果,提出防止运动损伤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方毅 《体育世界》2011,(11):48-49
作为同场竞技性运动项目,篮球对抗性强,在比赛和训练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本文对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便于在比赛和平时训练中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十分频繁,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田径教学和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正确认识,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学生发生损伤事故.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5所高校2009、2010级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和比较分析高校男女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发生场合、损伤部位和发生原因。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场合以课外活动最高;在众多的项目中,以足球、篮球、滑冰、田径发生运动损伤居多;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为踝关节、指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而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错误、场地器材原因和违反规则。教师对学生运动损伤采取的教学保护性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措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时间和种类与其人体生物三节律具有一定的联系;根据其处于生物节律的不同时期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特点,对大学生运动时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医务监督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规律,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损伤的部位、损伤的性质以及引起损伤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项目、部位、病理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年级本科在校生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54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229名,平均发病率为90.1%。另外,年龄越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而男生比女生发病率高;体育学专业比运动训练专业发病率高;运动损伤的活动类型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发病率分别占62.9%、23.2%;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发病率各占59.0%、42.1%;多发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发病率为64.4%、14.0%;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缺乏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思想上不重视;运动损伤发生后的主要治疗和康复手段为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伤后康复锻炼等。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运动损伤的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年龄、课外活动、大球类项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动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但是在体育锻炼中若不遵守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运动卫生,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主动地预防运动损伤,比发生运动损伤以后在去治疗更为重要。因此,体育锻炼中要积极预防运动损伤。 一、思想上要充分重视 体育锻炼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常常是在思想上大意的情况下发生的。有些人认为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体育锻炼中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加强安全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是可以减少的。所以思想上重视,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一环。 二、准备活动要充分  相似文献   

14.
对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100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试图通过对我国优秀沙排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总体状况,探讨我国优秀沙排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威  吴杰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603-605
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时,发生运动损伤机率很高。为了解体操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情况,避免或减少在体操教学中发生运动伤害,就体操教学中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技术错误、准备活动不足、保护与帮助不当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8年中国室内5人制运动员在国家队集训期间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出5人制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部位,归纳出5人制足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多因素,提出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损伤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山东省部分轮滑俱乐部的少儿轮滑训练为期两个月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少儿轮滑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时段较为集中,多发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和放学之后,在轮滑训练上课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很少;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轻度的皮肤损伤;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及参训学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忽视护具保护作用、轮滑装备不合格、少儿注意力不集中等,此外班额过大、轮滑教学理论滞后和肥胖也是造成少儿轮滑运动损伤的原因.对少儿轮滑训练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策略,以期减少少儿轮滑训练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高校速滑初学者运动损伤的归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的新生在初学速滑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调查,以及高校速滑教师对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看法,并结合运动损伤的种类、部位,分析运动损伤的归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便提高大学新生速滑课学习的质量,寻求速滑教学的安全氛围。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与运动损伤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事例,以往从法律责任角度上研究的较多,主要是针对事故的事后责任和处理,其实导致体育教学损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教学环境。文章通过分析学校体育环境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揭示其与运动损伤与环境的联系及其规律,控制异常环境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旨在以体育教学环境为切入点,掌握体育教学环境的规律,采取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将学校运动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或者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82年以来国内学者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从不同层次篮球人群的运动损伤,篮球运动损伤经常发生部位、篮球损伤原因,以及篮球运动损伤的特点等方面入手。试图找出当前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探讨篮球运动损伤发生规律,推动有关的研究更为全面、精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