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技击"是世界武技的最本质特征,这一点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有诸多记载.与西方武技不同的是,中国武术甚至于包括东方文化圈中韩国、日本的武技文化,皆称之为"道"或"术".这一差别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民族文化对它的驾驭.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武德与武技的统一,表现为以武德统制武术技法,武德融入武技之中。习武一方面要求除暴惩恶、见义勇为;一方面又要研修既可迅速解除对手战斗力、捕俘对手又不致伤残对手的制人术;还要求习武者既要苦练技击术,还要学好救治术,有杀而不知救有悖人道。表现为以武技之能,行武德之举:以武卫  相似文献   

3.
拜师论     
一、不可不拜师 本人以为欲习武当武技,不可不拜师。这是武当武术的传承现状决定的。中国传统武技,过去多以小范围传授为主体。要想掌握传统武技精髓,确需拜师学艺。武当武术,自古以来,强调“六耳不传道”,历来在道内单传口授,不拜师难以掌握技能、解除疑惑、明白其中隐含的道理;即便是民间具有精绝武技的武当武术大家,也惜技如宝,非人人都能窥其真面貌。有志于投身武当武术学习、研究的人们,要想掌握真功绝技,按照武当传统的武技传承方法,非拜师难以真正入门。所  相似文献   

4.
安定 《中华武术》2007,(3):9-11
何谓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可以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一、振藩功夫是在"振藩国术馆"中传授的道馆式李小龙武技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认为《庄子》一书的目的是达到待"道"而游、超越外物,不为所缚的"逍遥"之境,并非为追求延年益寿的养生之书,但其提出的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为养生中养性之道提供了依据;为精神之悬解而记述的"守一"、"心斋""坐忘"等方法被后世习练者充分发挥并用以养生。  相似文献   

6.
武技到中国武术的历史追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世界武技的产生、发展的历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各民族的武技在发展历程中昭显的共同特性及其共同特征进行分析,从文化学角度对世界武技的分野进行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武技最终形成中国武术的过程.指出中国武技在东方文明与中国文化熏陶下,退却了原始武技的"搏斗"本元之后、在回避了"决斗"功能之后、在淡化了"技击"色调之后,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武技,然而很少国家的武技具有套路的运动形式,即使是中国传统文化辐射到的几个东方民族的武技偶有套路形式,但其发达和显扬程度绝对无法与中国武术相提并论。相对世界上其它武技而言,套路运动形式是中国武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它是武术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形成的特有运动形式。传统文化重“道”的特点对各个领域都有影响。古代习武之入将技击实战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提炼,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编排,从而形成了简单的套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程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求“道”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它孕育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并受释、道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武术门派林立,练法独特而又万法归一的特征。西方武技在西方天人相对、人定胜天思想影响下,表达了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彰显出一种刚健挺拔、傲然于物的刚毅与自信。本文通过对中西武技的拳理思想、技法原理等方面的比...  相似文献   

9.
在菲律宾武技体系中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器械格斗流派,这些不同的流派是基于一个相同的理念来"适应生存",其理念就是菲律宾武技中经常提到的"攻击角度"。攻击角度从字面上看指是武器的进攻角度,但其真实意义除了与攻击角度相关外,还涉及到攻防动作具体经过的路线。菲律宾武技流派常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攻击角度。如图1-图3所示,其中用数学中的加号即"+"来表示武器在左右水平方向与上下垂直方向上的四类攻击路线;用数学中的乘号即"×"来表示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世界格斗术揭秘”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武术、跆拳道、柔道三种东方代表性武技进行探析,认为东方现代武技与传统武技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传统武技追求身心的统一性,技理体系完整,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方现代武技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传播迅速、习练者众多、更加专业化,拥有高效性、安全性及晋级明确的特性.现代武技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是我们应该努力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杨春  沈智 《武当》2005,(5):31-32
张三丰为宋明间的道士,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载,张三丰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精通少林和武当拳法,精研文武二道。其后,他的武技流传达数百年,至今方兴未艾,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有关张三丰的种种神迹流传甚广。据《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和清朝黄百家《内家拳》等,称其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奠基人, 有"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劂明以单  相似文献   

12.
现介绍一份周代铭文中的徒搏史料,供关心此道的同志们参考。这就是《翏生盨》的当作空手搏斗讲的“暴”的本字(见图2)。古文献空手打虎叫“暴虎”,如《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毛《传》“暴虎,空手以搏之。”这是光膀子空手打死老虎,献给郑国国君。体力武功只在武松之上,不在武松之下了。《论语·述而》也提到“暴虎”。这是人类几十上百万年与猛兽拼斗的经验技巧的结晶。对虎有手搏的技巧,对人自不用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在文化上具有求道性、形式多样、打练结合三个特点,这是武术与世界上其他武技的区别,武术国际化道路应从此下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形上的引导--老子道家的道与传统武术的超越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老子之道的形上意义,历来颇有争议。不少人从本体论、宇宙论等角度进行阐释,笔者也曾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过思考。然而今天看来,从超验智慧的角度来理解,似乎更为合适。“逍遥乘化,自由自在,即是道,即是无,即是自然,即是一。以自足无待为逍遥,化有待为无待,破‘他然’为自然  相似文献   

15.
从非洲文化的角度介绍“非洲武技”(或“非洲武艺”)的概念,描述非洲人对格斗术的理解并提出“非洲武技”的“武、巫、舞”概念,即将格斗、巫术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视为“非洲武技”的核心。另外,简要对比非洲武技与中国武术两个概念,以显出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便于促进中非文化理解。最后简单介绍了“非洲武技”中比较为有代表性的格斗术如Engolo、Dambe、Laamb、Donga以及 Zulu Stick Fighting(祖鲁棍法)。  相似文献   

16.
四、武技与武德1、武技基本涵义和内容武技是关于搏击交手的具有操作意义上的技艺、技能、技巧、方式、方法和战略战术等,是武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武术生存发展中最基本的内容,正是由于有了技法才能称其为武术。  相似文献   

17.
武术杂志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文章以《中华武术》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了武术杂志近30年来传播内容流变之缘起。研究认为,国家关于武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深刻影响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读者的需求引导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武术杂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迫使其不断变更武技传播内容;武术发展中的焦点事件促使武术杂志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为给当今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日本嘉纳治五郎的柔道实践和民国时期张之江的武术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嘉纳治五郎专注于柔道一种武技发展,其实践基地是自身创办的讲道馆,仅仅是一个民间组织,而张之江则着眼于整个中华武术发展,其实践基地是由其发起成立的国术馆,是半官方的武术组织;嘉纳治五郎的主要贡献是由"一点突破",进而"以点带面",促进了整个日本武技的现代转型;张之江的主要贡献则是通过武术的"全面开花"来"拯救文化,进而拯救民族",实现"强国强种";两者实践的共同点是都立足于技击本质,以对抗形式为主,以实力说话;嘉纳治五郎的成功,主要是顺应了日本的历史发展潮流,张之江国术实践的短暂成功及最后的失败均取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局。以上比较对中华武术发展有如下启示:中华武术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能否在文化方面恢复汉唐遗风,重塑刚健自强精神,使中华武术得到国家层面和大众层面的普遍关注;中华武术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实现现代转型,并从"追求技击之道"高度实现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武当太乙铁松派内容众多,但究其实质来讲可分四大类,一是内功(包括丹道内功和佛家内功);二是武技;三是丹医药;四是道法。 太乙八门掌法属于太乙门户掌,而太乙门户掌是武当太乙门武技之母式、先锋,故谱文曰:"武当派,甚威严,门户乃为至上先。有法参禅无无数,妙途能化无上缘。"  相似文献   

20.
套路一直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国外武技的一个显要因素。德国的罗琳娜博士在欧洲考察中国武术的时候,通过大量的考证和访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独有的文化和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武术中丰富多彩的套路形式,而欧洲的文化没有使欧洲的武技出现斑斓多姿的套路,大多是以对抗的形式出现。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在本文的题目中采用"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