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铭 《体育科学》2006,26(10):38-42
在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就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结果认为,第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留学生运动,在加快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同时,亦对近代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第二,近代中国留学生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早期时西方体育的引进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引导上;第三,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中,对近代中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与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体育是古代体育与现、当代体育的交接点,是中国体育现代进程的的重要阶段。当前对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缺乏创新,制约了学科理论的发展及其研究价值的提升。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社会史、历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引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为现时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应付史学危机指明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度挖掘中国近代体育专号的发展历程和所蕴藏的历史价值,对1915年至1948年间非体育杂志刊发有卷有期的29种体育专号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近代非体育期刊刊发的体育专号在中国体育近代化和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近代体育专号给当前体育期刊发展的启示是:提倡体育期刊与非体育期刊出版单位展开合作交流、鼓励非体育期刊刊登中小学学校体育研究的专题内容、建立体育期刊在线交流平台,使体育期刊发展融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4.
略论“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对中国、对东方甚至对世界的体育运动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其发展历程中,中国武术不仅汲取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料,而且汲取过外来文化的养料,特别是在近代,因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才逐渐形成了近代体育的形式,具备了近代体育的特征,从而得以走向世界。因此,进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这一历史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武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体育,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剧烈历史变革,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沧桑、悲壮和奋起,无数仁人志士、体育先驱、开拓者和创始人,为推动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代浙江体育名人辈出,在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以毕生的精力和高尚的人格惑力,为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文拟通过对出席过第11届奥运会的浙江体育名人:王正廷、沈嗣良、来君复、金兆均、舒鸿、江良规等人的介绍,浅析他们对近代体育发展的贡献,弘扬他们的爱…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麦克乐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麦克乐在华的体育工作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专科学校的组建,改善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师资,丰富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教材.麦克乐对促进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学校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近代的体育教育是经由基督教学校传入中国的。从介绍体育教育在基督教学校的产生、发展入手,分析其开展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教育理念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与近代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近代体育兴起的基础.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出现了体育,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教会学校的体育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娱乐已逐渐成为当今中国体育的主流价值,对近代中国体育娱乐因素的缺失进行全分析,对中国体育健康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中国近代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造成了中国近代体育在学习、借鉴西方近代体育体系时,对其娱乐元素的忽视;加之当时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刻板的道德礼教,内敛的精神价值趋向,以及"重文轻武"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代体育中娱乐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代私立中学的体育教育开展情况及其地位进行研究.中国近代私立中学较重视体育,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近代体育课程,不断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在传播近代体育项目、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培养体育人才以及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体育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私立中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国近代运动竞争的经营管理易剑东,苏肖睛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体育在主动与被动交织、自觉与不自觉错杂的心态与情势下接受了西方近代体育,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各报刊散见大量的鼓吹运动会价值的论文,各种各样的运动会也成为中国近代体育乃至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与近代妇女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历史洪流中,女子体育的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封建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妇女解放必局限于直接的政治斗争形式,而忽视了其以实践为特征的近代女子体育发展。实际上,近代女子体育与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在妇女运动初期,它的先锋作用、启蒙示范作用,乃至于对中国革命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一、身怀中华武术的妇女,催发了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萌芽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身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被压在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与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近代中国人体育观念变迁这一历史问题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人最初对西洋体操的接受,首先出于强兵的需要,后来发展到强种、强国的要求。这一作为中国近代早期体育发展主流的观念,大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受到挑战。随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向体育是竞技、是娱乐、是健身的观念转变,并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了这一认识过程,确立起较为成熟的近代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4.
王正廷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外交家,也是我国近代体育的开拓者。文章以王正廷一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为基础,着重论述了他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突出贡献。同时根据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为线索,从历史角度对王正廷不同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认为:王正廷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一生的经历密切相关。在近代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碰撞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王正廷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体育事业的参与热爱,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育思想,并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贤松 《体育学刊》2002,9(6):18-20
讨论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体育观念方面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带动下中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指出在西方化的冲击和亡国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开始以主动的态度学习和传播近代体育,促成了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发展的简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分析认为欧洲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发展受到思想、社会、科技、教育、体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文艺复兴等思想文化运动起到思想先行的作用。研究影响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深入了解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脉络,理解当前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促进学校体育自身及其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国体育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机构,本文梳理了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历程,从而从某种程度见证了近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实证地了解了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播理念、方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兆才 《体育科学》2005,25(5):73-7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分为三个时期: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的被动接受时期,1861年-1894年总结教训主动学习的洋务运动时期和1895年-1911年维新变法迅速发展时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产生随着时代的脉络,带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近代体育清华大学孙葆洁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西方近代殖民运动及其势力扩张,奥林匹克运动传人了中国,在经历了初期与中国社会文化及其传统体育的激...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近代校园体育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近代校园体育的兴起,与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和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新旧思想的不断冲突、融合,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校园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