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研究30-50岁男女超重人群每周减脂0.5㎏、采用不同走跑方式运动的减肥运动处方。方法:32名受试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分别采用慢跑、快走、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每次运动的能耗为500kcal,采用气体代谢的方法进行能量消耗测定,同步记录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参数。结果:1、如果采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30-40岁(41-50岁)男女每次运动的时间分别为53min、58min(60、72),距离为6210m、6063m(6808、7201),总步数为7417步、8189步(8235、9764);若以慢跑方式运动,则30-40岁男女每次运动的时间分别为43min、50min,距离为5903m、5899m,总步数为6798步、7875步;如果以快走的方式运动,则41-50岁男女每次运动时间分别为73min、87min,距离为7472m、7457m,总步数为9180步、11580步。2、步频、每分能耗与脂肪供能比例呈负相关,运动时间与脂肪供能比例、步频与每分能耗呈正相关。3、不同性别、不同走跑方式下的每分能耗不同,减肥人群可据此安排自己个性化的减肥运动处方。结论:本研究制定了30-50岁超重男女的走跑减肥运动处方,并能依照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肥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生长期雌性大鼠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对雌性生长期大鼠长骨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运动对长骨生长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雌性5周龄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进行每周5天,每天2次的9周跑台运动,运动负荷递增,于第4周达到并维持每次15 min,中间间隔30 min的40m/min跑台运动.随机选取3只运动组大鼠股骨,以对照组大鼠股骨为参照进行3张基因芯片的测定;结果:运动组大鼠股骨干骺端Ap1、Thbs4、Co15a2、Sppl、Sparc、Fnl等mRNA表达上调,Timpl和Atp6vlgl等mRNA表达下调;结论:9周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骨形成的骨基质形成阶段和基质钙化阶段均有促进作用,抑制骨基质分解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因此,大强度间歇运动可以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而提高骨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跑和间歇跑机体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9名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完成跑台最大耗氧量测试,然后以55%O2max强度完成2个运动测试:1)55%O2max强度持续跑步1 h,恢复30 min;2)55%O2max强度完成3组20 min跑,间歇恢复10 min.采用气体代谢法间接测定运动期和恢复期机体能量消耗和底物代谢.结果:1)持续跑运动中能量消耗稳定,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在后20 min高于前20 min和中间20 min,糖的氧化供能量低于前20 min跑和中间20 min;间歇跑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能量消耗在第1个20 min跑显著高于第2、3个20 min跑.2)第3个间歇跑恢复期脂肪氧化供能量高于第1个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高于第2个恢复期,机体能耗高于第1、2个恢复期.3)持续跑脂肪氧化供能量在运动期、恢复期以及运动期和恢复期总和上均与间歇跑无明显差异,而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低于间歇跑恢复期.持续跑运动期的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的能耗,恢复期的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的能耗.结论:1)持续跑运动期能耗稳定,但当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明显增加.2) 间歇跑运动期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恢复期脂肪氧化量、糖氧化量和总能耗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另外,一定的运动预适应可降低随后运动的代谢反应水平.3)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恢复时间相同情况下,持续跑运动期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能耗,恢复期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能耗,间歇跑恢复期糖氧化量高于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量.  相似文献   

4.
大约290名大学体育系学生被挑选来参加两项测试,以测定三种认知方法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参加第一项测试的60名受试者均为男生,1 .5英里跑的成绩均在10分钟内,每天至少跑3英里,每周练5天。测试期间,受试者在规定的30分钟内绕田径场跑道尽其所能跑各自的最长距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有氧耐力练习及其组合练习的次序对恢复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运动:600 m间歇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600 m间歇跑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加600 m间歇跑练习,分别在运动前(0~10 min)、整个运动期间和运动后恢复期(0~20 min)记录RR间期,并进行相应HRV分析以及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进行血乳酸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中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但组合练习次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恢复期20 min内,HR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同一恢复阶段不同运动方案之间无显著差异;RMSSD、SDNN、SDNN/HR、HF和LF变化相似,在整个恢复阶段均显著低于安静值,但HF和LF在恢复期(15~20 min)显著增加;而LF/HF随着恢复时间延长显著增加。结论: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持续有氧练习及其组合练习,在运动后早期恢复阶段(0~20 min)HRV变化趋于一致,提示耐力运动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可能不具有运动形式依赖性。此外,大强度无氧间歇和有氧耐力练习的组合练习次序不影响运动后恢复期心脏自主功能的调节,恢复期20 min内,交感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方法,研究NO在介导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32只,随即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n=8)、去卵巢安静组(O,n=8)、去卵巢运动组(OE,n=8)和去卵巢运动抑制剂组(OEI,n=8).跑台训练在动物去卵巢1周后开始,跑台速度为15m/min,坡度为零,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12周.在每次进行跑台训练前40 min,对OEI组大鼠腹腔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注射剂量为5mg/kg BW.12周的训练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Micro CT测试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骨小梁体积密度BV/TV,荧光定量PCR法测试股骨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COL1和破骨细胞标志性酶TRAP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组大鼠相比较,O组大鼠股骨干骺端松质骨BV/TV和股骨COL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股骨TRA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与O组大鼠相比,OE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同时,OE组大鼠上述各指标也明显优于OEI组,而OEI组大鼠则与O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跑台运动可增加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成骨作用并降低其骨吸收作用,减缓大鼠去卵巢后的骨质流失;NO介导了跑台运动对于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到有效的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手段,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运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130~140次/min、110~120次/min匀速有氧跑组、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和110~120次/min自行车组,在2010年全国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不同时间点血乳酸、肌酸激酶、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分析对比不同恢复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速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 min,且随运动距离不同而存在差异;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能有效促进乳酸消除,运动安排适宜时间为20~25员min,也有助于运动后血清肾上腺素恢复;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乳酸清除速率及肾上腺素恢复较110~120次/min快,25~30 min乳酸基本恢复,但肾上腺素恢复较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差;不同恢复组赛后血清CK差异不大.结论: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是上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陆地恢复方式,能有效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可促进植物神经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充纳米生血铁对高强度运动大鼠铁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160±10)g,随机分为4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n=15)、B组为高强度运动对照组(n=15),C组为高强度运动补充生血铁组(n=15)、D组为高强度运动补充纳米生血铁组(n=15)。运动大鼠第1周20 m/min,3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第2周25 m/min,6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第3周30 m/min,9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第4周35 m/min,120 min/次,2次/天,6天/周,休息1天。在最后一次运动后次日处死动物并取材测试。D组大鼠补充纳米生血铁,C组大鼠补充等量普通生血铁,A、B组大鼠补充等量安慰剂。结果:大鼠进行4周高强度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总数和血色素均显著下降;而补充纳米生血铁大鼠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总数和血色素水平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988-991
目的研究男子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能力特征,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及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男子柔道队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功率自行车间歇性运动进行无氧能力测试,测试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2min、3min、5min、7min、9min血乳酸水平。结果 6名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均值为(10.25±0.84)w/kg,相对平均功率均值为(8.1±0.44) w/kg,达到功率峰值时间均小于6s,血乳酸峰值均值为(19.7±3.45) mmol/L。5号、6号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最好;1号运动员应在提高肌肉无氧耐力能力基础上,重点加强短时间爆发力训练; 3号运动员应保持爆发力,重点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2号、4号运动员应全面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结论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特征,可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供依据,帮助教练员实现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及其差异,对24名女子拳击运动员进行30s无氧功测试(采用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并测定其运动后即刻、3min、5min、7min的心率和血乳酸.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经过系统专业训练后,其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明显优于低水平运动员;恢复期高水平组运动员心率恢复较快是运动员经多年系统训练对运动适应的重要表现;高水平和中等水平运动员机体乳酸缓冲系统和消除系统机能好,无氧代谢恢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适应性训练对骨骼肌肌力、骨架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新东 《体育科学》2008,28(2):84-91
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3周、6周适应性离心运动训练"两种方式运动.其中3周适应性离心训练(渐进增加强度),每周5天训练,速度从20.0 m/min增加到32.5 m/min,每次20 min,-5°下坡间歇跑.6周适应性离心训练(相同强度),每周5天训练,前3周速度从20.0 m/min增加到32.5 m/min,后3周保持35.0 m/min,每次20 min,-5°下坡间歇跑.离心运动后不同时段和适应性训练后取大鼠后肢腓肠肌外侧头进行分析.6周适应性训练组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一次性离心运动实验为-16°下坡跑台跑,定量大负荷间歇性运动,跑速为26.8 m/min,运动5 min×10组,组间歇1 min.研究适应性训练后大鼠腓肠肌收缩力和拉断力和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含量的变化特点;分析肌收缩力和拉断力与肌细胞骨架蛋白缺失的关系以及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时血清酶升高的关系;通过观察大鼠经过适应性训练后,骨骼肌肌力及肌细胞基质蛋白含量是否会有适应性的变化,是否会因此提高对抗大强度离心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第九届亚运会集训和比赛期,给30名田径运动员分期服用了代谢更生素,并进行了医学观察,结果如下。对象及方法30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2.67岁,平均运动年限为6.07年,其中田赛运动员13名,径赛运动员17名,男运动员10名,女运动员20名。均经体格检查证明身体健康。按观察要求分为:(1)集训和比赛期间分期服用代谢更生素的有30名运动员;平均服药72.3天  相似文献   

13.
主观用力感觉在预测心脏康复适宜运动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观用力感觉(RPE)在预测急性期后心梗患者(PMIP)对运动的生理和临床反应中的作用,这将有利于适宜运动强度的制定。方法:46名服用β阻断剂的男性PMIP(年龄60.9±7.5岁)5,5名未服用β阻断剂的男性PMIP(年龄63.6±7.3岁)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终止实验的标准依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指南(ACSM)或病人的主观要求。运动中每30 s测量一次摄氧量(VO2)和通气量(VE)、每3 min记录一次心率(HR),血乳酸(BL)和主观用力感觉(RPE),并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结果:两组病人在VO2,BL,VE和ST段降低与RPE的关系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运动实验过程中,两组病人在心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无论是服用还是未服用β阻断剂的PMIP,RPE达到13都是其运动中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折点。结论:基于以上结果,建议PMIP在运动心脏康复中感觉到"稍费力"时即不应再加大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EMG记录分析跑台跑和场地跑肌肉用力情况特征,比较这两种状态跑时肌肉用力方式的各自特点。方法:11名中长跑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两天测试,随机让其以10 km/h、12 km/h、14 km/h、16 km/h、18 km/h的速度在场地和跑台(0%、5%、10%坡度)运动6min,每种速度跑之间间歇10min。使用便携式Megawin ME-6000肌电仪记录其下肢肌群(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内侧头、胫骨前肌)EMG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肌肉用力方面,5%坡度的跑台跑可以模拟场地跑,而10%坡度的跑台跑则可以给予下肢肌群更强的刺激,以满足训练的需要;跑台跑时,胫骨前肌需要比在场地跑时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而跑台的坡度和速度增加对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高炳宏  王道  陈坚  周志勇  方小华 《体育科学》2005,25(11):33-39,42
旨在探讨LoHi和HiHiLo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把13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即LoHi组(7人)和HiHiLo组(6人),LoHi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HiHiLo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海拔高度2500m),大气压为常压。分别于训练前5~7d和训练后10~14d进行气体代谢、无氧代谢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5周LoHi和HiHiLo训练有效提高了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水平;两种训练模式未对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爆发力、速度力量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HiHiLo组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和对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均高于LoHi组;此外,LoHi和HiHiLo在提高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的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安塞腰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探讨安塞腰鼓运动的健身价值,为其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及大众健身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非体育专业学生60名(男、女生各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男、女生各15名),组织其进行为期16周的安塞腰鼓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前10min为准备活动时间,中间75 min为腰鼓训练时间,最后5 min为放松整理时间。训练中的运动强度用心率来控制,保持在130~160次/ min之间。在实验前、后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长期系统的安塞腰鼓训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改善其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氧转运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定30min持续跑后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平衡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18名男性健康青年(年龄:21.23±2.09岁;身高:176.18±3.53 cm;体重:69.91±5.21 kg)分别完成2次30min持续跑,记录全程运动负荷,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后进行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两次运动之间心率、运动后过量氧耗和运动冲量无显著差异(P>0.05)。优势腿与非优势腿之间的平衡能力各指标的安静值和运动后即刻均无显著差异(P>0.05)。20min休息后,优势腿整体和前后方向的重心动摇距离和速度显著下降(P<0.05),非优势腿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重心动摇距离和速度显著降低(P<0.05),但优势腿与非优势腿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0min持续跑不影响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单腿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以及20min后的优势腿和非优势腿的平衡能力无显著差异,但运动20min后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我国3名短跑运动员(运动健将)的不同距离途中跑最快运动速度进行测试,实验方式为: 1、测试实验对象行进间30m跑时的每10m分段时间、步数、跑完100米后3-5min内的每分钟血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我国成年男性走、跑过程中的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方法:15名成年男性在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完成4.8km/h、6.4 km/h、8.0 km/h三个速度的走、跑运动,使用Cortex MetaMax 3 B测定走、跑过程中的气体代谢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走、跑时平板运动跑台测试和场地测试之间气体指标、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有明显差异。两种测试方法得来的数据存在线性相关。使用ICC系数和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两种测试方法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相同速度下平板运动跑台走、跑和场地走、跑的能量消耗差异显著,只有直接测量场地走、跑的能量消耗才能反映日常生活中和体育健身活动中走、跑运动的真实状况。应用直线回归分析建立了平板运动跑台测试和场地测试两种方法之间的转换推导公式,根据跑台测试结果推算场地测试耗氧量和能量消耗,但由于样本量较少,该公式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不同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肺和代谢反应。方法:以8名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站姿运动员进行3min与12min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坐姿运动员进行3次间隔1.5min、3min重复最大运动负荷测试,比较不同类型运动员与在运动后恢复2min、5min和10min时心率(Heart Rate, HR)和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 La)清除率等心肺代谢反应。结果:(1)在越野滑雪站姿测试中,12min测试的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VO2max相对值、HR和通气量(Ventilation Rate, VE)的明显高于3min测试,但两种测试方案之间的氧脉搏(Oxygen pulse, O2pulse)和氧通气当量(ventilatory equivalent for oxygen, VE:VO2)无显著差异(P>0.05),在残奥越野滑雪坐姿运动员测试中,运动员3次试验之间的心肺代谢反应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