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概述广东小城镇体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三点依据(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突破口的需要、城市化的需要和凭借小城镇中介地位优势的需要)和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农村体育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的体制和经费保障以及不平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体育的性质、功能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体育是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支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小城镇体育多元化发展,以城市体育发展为参照物来带动农村体育发展,以农村的传统节日为目标,注重区域背景下小城镇体育功能的构建,是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以小城镇为重点面临诸多困惑:小城镇体育内容远离村落农民实际,带动、辐射作用并不明显。村落是农民生活的现实场景,村落农民最需要体育的意境,村落应是农村体育的根基。发展农村体育,工作重心应下沉,因地、因时、更应因人,积极发挥村落带头人的作用,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枢纽和桥梁,研究小城镇体育发展,体现了对农村体育的一种关注,对中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一种关注。笔者通过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剖析了当前湖南省小城镇体育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小城镇体育发展滞后于小城镇自身的发展。2、不同地域间体育发展的失衡与参与人群的失调。3、规划的缺失与推进过程的功利性。4、体育组织的乏力与专业人才的匮乏。5、资金的短缺与来源渠道的单一。同时,针对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契机与小城镇体育的历史背景提出了湖南省小城镇体育发展的传统模式、特色模式与企业自主模式,以期推动湖南省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小城镇体育在中国的基本进程为主线,概述了中国小城镇体育发展客观必然性;描述了中国小城镇体育的发展现状;并从理性的角度展望小城镇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历史与现实因素的结合,决定了发展中国的小城镇体育必须做到:依托政府、保证硬件、优化软件、角色定位、确立重点、贵在普及和市场导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小城镇居民健身体育的开展进行了现状描述,并揭示了目前小城镇居民健身体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后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以小城镇为健身体育基地,带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健身体育发展模式,构建了全省县域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主要存在着水平低、基础差、参与少、农民的体育意识差、经费投入少等一系列问题。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文化、经济和人口结构三方面。为了改善农村体育的现状,应采取如下措施:实施农村体育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路线;搞活农村经济,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推进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结合不同区域农村的文化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开展体育竞赛与表演活动;就地取材,培养土生土长的体育带头人;发挥城市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强化基层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16个小城镇为对象进行了经济、人类和体育发展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体育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高度发展,但也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小城镇学校体育拉动了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使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拥有健康身心的追求刺激了体育消费,帮助形成了体育市场,促进了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镇化之路。小城镇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体育的结合部,农村体育社会化的前进基地。一、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看发展小城镇体育的意义。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我国接受了资本主义城市化的教训,实行了“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就地转化的正确方针,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需求。发展体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城镇至少有三点意义:一是发展体育是提高乡镇企业职工健康水平的需要;二是发展体育是促进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发展体育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以二元经济理论、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础,探究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机理与途径.结果表明: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过程的内在机理是城乡间在发展体育载体、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综合统筹.而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改革体育管理制度,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体育法律法规;发展体育载体,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发展农村体育市场,构建城乡间的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推进小城镇、农民工体育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以小城镇社区体育为中心发展农民体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袁广锋  张水顺 《体育学刊》2006,13(5):135-138
提出以小城镇社区体育作为突破口,发展农民体育的基本思路。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对农村及城市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和对周围乡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以及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它在农民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议政府要为发展农民体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托小城镇,面向农村的体育组织网络,培养体育骨干;利用当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资源;引导农民利用地方特点和资源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是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根本性战略.在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努力引导和促进"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既是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中间地带.又是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的概念辨析与价值判断出发,探讨了二者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与误区,分析了二者与城市体育发展的关联与互动,思考并重新提出了"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在实践中与城市体育的统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体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沈阳市农村体育发展的优劣对辽宁省农村体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沈阳市的部分乡镇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沈阳市农民体育需求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快速推动沈阳市农村体育的发展,并为辽宁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体育成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发展农村体育的重点区域。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小城镇体育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总结和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在明确小城镇体育的概念和类型及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形式的小城镇体育、小城镇体育的历史变迁、小城镇农民工体育、小城镇体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公平视角审视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的发展差异,认为二者当前在体育权利平等与体育机会均等二个方面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公平现象,体育公共政策不对称、体育资源配置差异显著、体育权利实现失衡是其集中表现。而城市偏向的经济及政治制度、竞技优先的体育发展战略、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及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不公平的主因。据此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体育,制定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规划;改革创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机制,纾缓供求矛盾;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寻求不同的群众体育发展路径和模式;夯实城乡均衡发展格局的区域支撑(点);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农民体育意识和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村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等统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黑龙江省的部分乡镇村进行调查,查找出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表现为:有组织的体育赛事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较少,参加的人次也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薄弱,动机不强;人民群众基础体育设施缺乏,质量差,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缺少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骨干队伍较小,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了小康社会时期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包括体育文化观念、体育组织机构与制度,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构建了小康社会时期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在分析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新农村体育项目设置为突破口,提出新农村背景下以武术功法运动作为新农村特色体育,通过特定项目带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开展,形成以乡镇为中心的磁场,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带动新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