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完整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王堃  王桂欣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29-29,31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中的异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异化产生的深层原因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的分析,揭示了人文精神在遏制异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学校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的回归是当前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通过对近代中国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回顾及其现状的分析,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反思了我国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从加强学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必须关注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类的攻击性、人性的解放、人的基本需要、身心和谐原则和体育活动对人类社会的适应等五方面来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体育的关系,阐明了时代需求影响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原因,揭示了体育发展的微观社会心理基础.指出体育活动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体现了人类的最高理想,反映了人类的本性.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社会中必将进一步发展.同时指出,身心和谐原则是促进和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无"人"的现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趋势格格不入.在21世纪,我们不能钻进传统体育教学的小胡同越走越窄,高等体育教学应贴近社会,融入更多的社会因素,呼唤人文精神回归,以人为本,使体育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最有益方式,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朝着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精神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起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关心、关注人的健康为终极目标,是对人文精神的集中展示,因而高校体育对高校人文精神环境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重点探究了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并阐述了通过发展体育促进高校人文精神环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文化是思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推动力,继而成为一种品格和力量,影响社会和人的发展。它就是思想的力量。体育也不例外。”视体育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是近几年体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体育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维持、增强和改造自身机能、形态的科学实践;同时改造自身人文精神状态的人文实践,是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活方式。易剑东博士在《体育文化学》中指出:“体育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已成为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落实以人为本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就应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则,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取向,把弘扬关爱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体育与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代体育发展中,由于过度竞争和商业化、功利主义的追求、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等,使得现代体育在发展中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形成了一种扭曲现代体育本质的异己力量。而“以人为本”则是体育的本质要求,人文精神应回归现代体育。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人文危机是当代体育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站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特性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性,尝试从社会基础,理性基础,和时空特性的方向构建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现代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的关系.以及体育人文精神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竞技运动走向社会化,不断放大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中主体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中清 《体育学刊》2006,13(5):18-21
人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人作为文化存在的要求。如果一旦主体失去了参于实践的文化驱力,体育就成为违背人性(自我完善)的了。塑造人(个体)的人文精神要求体育文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作为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人类样本而存在的个体的人。人的超越性本质的要求在体育中个体作为创造者、接受者和产物是“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论述,证明二者根源和目的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阐述了我国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原因,体育被军事、政治、金牌等变成实现其目标的工具,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被人为的割裂。提出了加强体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重建二者的统一,使体育从"工具"回到"玩具",重归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服务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体育的真正价值,才能使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竞技运动恢复中的社会性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  李兵  孙福成 《体育学刊》2005,12(6):30-32
从传统的生物恢复到心理恢复,再到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系统恢复,是传统的"体能型"竞技向现代的"智能型"竞技转变的必然结果.社会性恢复通过"无形"的手段可以取得"有形"的价值,使运动恢复更具人性化,使人在竞技中真正得到升华.同时,可以把运动员、集体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使运动恢复更具人性化.在促进竞技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也使竞技与教育相结合,使运动员在认识人的本质的基础上,再去探索社会人的本性与竞技的关系,从而对进一步延长"运动生命"、提高运动员自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举国体制的一种文化解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桂荣  石龙 《体育学刊》2006,13(2):19-21
对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一,从民族群体意识到金牌意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取向;第二,举国体制的完善需要全面的人文体育观指导。全面的人文体育观应建立在类的人、群体的人和个体的人三个层面之上,它是三个层面的人文价值的高度综合。  相似文献   

16.
体育人文精神作为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能引导体育对"真、善、美"价值追求的健康发展。主要采用文献法,以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认识与理论框架构建,旨在为弘扬中华体育人文精神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认为,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论框架由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由民主的公平竞争精神、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的人道主义精神、诚信超越的团队协作精神五个方面组成。研究建议,在体育实践中只有坚持人文主义,反对功利主义、克服单纯的锦标主义,才能发挥体育人文精神的引领作用、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可延伸为拼搏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等,而体操运动的文化特质与体育人文精神相契合。体操教学作为一种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人才。文章旨在探索体操教学中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进而为体操教学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线索:从艺术哲学中对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体育两种元素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体育趋向于身体,艺术趋向于精神,但都是人类抵御衰败和虚弱的武器。在古希腊这两种元素有过冲突和融合,随着哲学思想的到来,艺术成为附庸,体育被抛弃。从艺术和哲学的线索出发,从中寻找本该属于体育的精神元素,体育是身体运动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体育教学项目,瑜伽在高校非常普及,是传播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育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和传播人文精神,是高校瑜伽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瑜伽课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阐明人文精神与高校瑜伽教学理论思想、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的相互关系,结合瑜伽教学对人文精神的融入路径进行分析、探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一条发扬人文精神、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