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男子400米栏世界名将的栏间跑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他们栏间跑的特点划分3种跑法。第一13步跨栏法,即同一栏间节奏(不改变的)跑完全程;第二13步结合14步跨栏法,栏间改变节奏的跑法,左、右腿分别做起跨腿跑完全程;第三13步结合15步跨栏法,全程一次改变栏间节奏跑完全程.通过3种类型所取得的成绩与栏间跑法对比起来分析,近几届奥运会冠军和新的世界400米栏纪录的诞生均被13步跨栏法所拢断.肯定了13步跨栏法是当今世界男子400米栏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中、外女子400m栏的技术与节奏、步数、速度和跨栏跑技术及栏间跑的自然顺畅等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少年运动员跨栏训练实践,集中探讨女子400m栏间节奏的相关因素,研究和分析在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如何打好跨栏跑节奏的基础训练。提出少年运动员跨栏技术训练和栏间跑的节奏训练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女子400米栏的核心是每一个栏周期的平均速度趋向平稳,栏间跑节奏的技术关键是保持速度,跑和跨栏步结合得流畅自然.栏间步数、步长和节奏在400米栏中显得非常重要.栏间步数的改变应根据个人的训练水平而定,采用变换两腿交替攻栏的动作对提高成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400米栏比赛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跨栏栏间节奏的水平发挥,栏间跑节奏包括栏间跑的技术与节奏、步长、速度和速度分配。1.栏间节奏的重要性从调查研究材料反映,青少年女子400米栏参赛的运动员身高一般在1.58-1.68米左右,栏间步的跑法和节奏没有一个固定  相似文献   

5.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10名中国优秀女子400m跨栏跑运动员栏间跑节奏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前苏联400m跨栏跑运动员斯捷潘诺娃的栏间跑节奏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栏间跑时间特征表现为“忽快忽慢”、速度变化不稳定,同时栏间跑空间特征表现也不稳定、栏间跑步数变化起伏太大,指出逐步减少栏间跑步数是提高女子400m跨栏跑成绩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400米跨栏跑是一项技术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要想提高400米栏的专项成绩,就要从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栏间跑节奏、400米的平跑速度、400米栏全程跑的体能分配,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跨栏跑属于速度性的径赛项目,它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完善合理的跨栏步技术和跑跨结合的能力。全程跑技术可以分为起跑到第一栏的技术、跨栏步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终点跑技术等四个部分。由于全程跨栏跑主要是由跨栏步和栏间跑若干跨栏周期所组成,因此,跨栏步和栏间跑是跨栏跑技术的重点。110m栏距离短、速度快、技术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高,是跨栏跑最具代表性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刘翔110m 栏全程跨栏的步长,步频及速度等参数来分析其跨栏、栏间跑节奏等运动学特征,以他在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110m 栏决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激光测速仪(LAVEG SPORT),用影像解析相结合的办法来测量运动员跑进的速度。结果显示:刘翔的栏间3步总步长比较短,而且3步中每1步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刘翔全程栏问跑3步平均步频快,在第3~4栏栏间达到最大步频,并保持4个栏间到第6~7栏栏间;刘翔栏间的3步平均速度快(9.20m/s),在第4~5栏栏间达到最高速度(9.63m/s);与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比较,刘翔的过栏的平均速度较慢,前3栏间的节奏相对不是很稳定。  相似文献   

9.
近代跨栏跑的技术特点是以快速流畅的全程跑节奏取得最后的胜利。跨栏跑速度主要是由三步栏间跑速度和跨栏步的速度构成。全程将用连续重复动作跑过9个栏间,跨过10个栏架,从技术与速度的构成上具有明显周期性的规律。在跨栏跑中节奏技术及培养即成了跨栏跑项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跨栏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男子400m栏栏间节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理分析及归纳法,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400m栏栏间节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促进男子400m栏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40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跑速度和栏间节奏,而影响栏间节奏的因素是步频和步长。因此在全程节奏中,步频和步长协调配合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用文献参阅、录象资料观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优秀运动员和普通水平运动员110m栏中蹬地腿和攻栏腿下压时机的配合,并将配合分为三种情况:1.蹬地腿离地瞬间攻栏腿继续上摆;2.蹬地腿离地前攻栏腿开始下压;3.蹬地腿离地的瞬间攻栏腿开始下压。结果表明:蹬地腿离地瞬间攻栏腿继续上摆,拉长了过栏时间,造成压栏过晚;蹬地腿离地前攻栏腿开始下压,造成跳栏,影响了水平速度;蹬地腿离地的瞬间攻栏腿开始下压是最佳的下压时机。希望通过该研究能给跨栏训练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作用的运动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摆动腿对跑速的影响 ,采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我国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运动学特征等指标与身体重心速度、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途中跑中摆动腿最大摆动速度和平均摆动速度与支撑腿支撑时间显著相关 ,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与后蹬时间之间明显相关 ;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及垂直速度密切相关 ;支撑腿和摆动腿的角速度变化量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密切相关。提示 :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能有效提高缓冲和蹬伸速度 ,缩短支撑时间 ,提高途中跑的步频 ;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对加快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显著影响 ;加强和提高途中跑摆动腿的运动效果 ,提高短跑运动员下肢摆动工作肌群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帆板比赛过程中,每一个航段都有一个航线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会困扰着教练员和运动员,使他们在比赛场上进退维谷难以抉择。而所有的航段中,如迎风航段,横风航段,顺风航段,其中以迎风航段的航线选择,最为复杂。如果是有2次的迎风航段,又以起航到一标的第1次的迎风航段的航线选择最为复杂和重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帆板比赛起航后迎风航段的航线选择的规律认识,以此来提高运动员帆板比赛中起航和起航后迎风航段的成功率,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工大队8名优秀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其不同技术动作组合预见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散打运动员在不同的预见能力条件下,实施接腿摔技术成绩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接后鞭腿成绩高于接前侧踹腿成绩;鞭腿作为主动进攻的技术使用应变为防守反击使用,鞭腿的使用尽量结合组合动作技术来运用,鞭腿、侧踹腿在进攻时要注意打击高度上的变化;不同高度腿法动作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认为:加强预见能力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散打摔法的运用效果,对掌握散打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鞭腿动作是散打腿法技术的核心,将散打鞭腿动作简化为一个二环节运动链模型,对散打鞭腿动作的髋、膝关节和大腿、小腿环节在三维平面内进行位置矢量的确定,以此确定在鞭腿动作中,各关节和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然后确定目标函数(末端速度V),建立了人体鞭腿动作的三维运动学方程,将鞭腿动作各环节要领数学化描述,结论认为:(1)鞭腿动作中大腿的角速度由腰部角速度和髋关节角速度决定,小腿的角速度由大腿和膝关节的角速度决定,三者密切配合共同决定着鞭腿末端的速度;(2)在T1阶,大小腿下潜完曲度不易超过450,在进攻腿离地瞬间,小腿环节的角速度大于大腿环节的角速度时最有利于膝关节速度的增加,进攻退离地时膝关节的角速度主要由小腿蹬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决定;(3)在T2阶段,大小腿充分折叠有利于膝关节角速度的加大;(4)人体的鞭腿环节链模型中,鞭打原理遵从动量由近端环节向远端环节传递的原理,通过髋关节及时有效的制动可使膝关节动量增加,通过膝关节的制动可使动量传递到末端,引起末端加速。(5)在散打鞭腿环节链模型中只有多环节和关节依次协调配合才能使末端发挥最佳击打效果。  相似文献   

16.
Kin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preferred and non-preferred foot punt kick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icking with the non-preferred leg is important in Australian Football and becoming important in the rugby cod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ferred and non-preferred leg kicking in the drop punt kick. Seventeen elite Australian Football players performed kicks with the preferred and non-preferred leg. Optotrak Certus collected kinematic data of the kick leg and pelvis (200 Hz) from kick leg toe-off until ball contact. Foot speed, knee and shank angular velocity at ball contact, and pelvis range of mo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for the preferred leg (P < 0.05). In contrast, hip and thigh angular velocity at ball contact and hip range of mo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for the non-preferred leg. This indicates different movement patterns, with preferred-leg kicks making greater use of the pelvis, knee, and shank while non-preferred leg kicks rely relatively more on the hip and thigh (P < 0.05).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might be due to locking degrees of freedom or sub-optimal sequencing in the non-preferred leg. The thigh-knee continuum identified by Ball ( 2008 ) was also evident in this study.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non-preferred leg kicking for performance and injury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7.
跨栏步是跨栏跑的关键技术,在跨栏步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跨栏步动作质量。本文依据跨栏步中摆动腿动作应遵循的生物力学原理,借鉴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摆动腿技术动作加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摆动腿技术动作进行了描述和概括,提出了摆动腿在整个跨栏步中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的动作规格。  相似文献   

18.
足球运动中踢球脚有优势脚与非优势脚之分,优势脚踢球主要表现为踢球力量大、出球准确,而非优势脚则与之相反。两者摆动腿摆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运用生物力学手段对其研究发现,优势脚与非优势脚摆动腿的摆动特征存在很多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非优势脚摆动腿的蹬地不充分、股后肌群力量较弱、小腿屈曲不充分、小腿前摆时间过早、膝关节制动太早以及小腿前摆不充分等一系列差异上。因此,平时应该加强非优势脚训练,以形成正确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19.
Strength training with isometric contractions produces large but highly angle-specific adaptations. To contrast the contractile mode of isometric versus dynamic training, but diminish the strong angle specificity effect, we compared the strength gains produced by isometric training at four joint angles with conventional dynamic training. Thirty-three recreationally active healthy males aged 18?–?30 years completed 9 weeks of strength training of the quadriceps muscle group three times per week. An intra-individual design was adopted: one leg performed purely isometric training at each of four joint angles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the other leg performed conventional dynamic training, lifting and lowering (dynamically trained leg). Both legs trained at similar relative loads for the same duration. The quadriceps strength of each leg was measured isometrically (at four angles) and isokinetically (at three velocities) pre and post training. After 9 weeks of training, the increase in isokinetic strength was similar in both legs (pooled data from three velocities: dynamically trained leg, 10.7%;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10.5%). Isometric strength increas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the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pooled data from four angles: dynamically trained leg, 13.1%; isometrically trained leg, 18.0%). This may have been due to the greater absolute torque involved with isometric training or a residual angle specificity effect despite the isometric training being divided over four angl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看2005年辽宁省青少年散打比赛的录像,对比赛中运动员运用的主要腿法技术作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比赛中运用次数最多的腿法是鞭腿;使用成功率最高的腿法是侧踹腿;相对于鞭腿和侧踹腿技术,蹬腿技术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