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财政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财政投入仍然偏低,体育场地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体育场地建设事权不统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贵州省体育场地的现实状况,总结体育场地面临的问题:体育场地少且质量差;体育场地资源布局不合理;体育场地开放度较低;体育场地被侵占严重。对策:要加强体育场地管理,明确权利与责任;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扩大场地开放度;加强体育场地研究,合理规划与布局。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疆地区体育场地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对新疆北疆地区体育场地进行了普查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比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普查结果及新疆北疆地区体育场地发展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调整体育场地建设设施方向、建设结构、合理布局以及建设分类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外体育场地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五普”的详实数据来描述现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与我国处于同一个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场地政策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体育场地状况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异同,发现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对策建议,为我国的体育场地建设合理布局提供对策依据,为顺利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深化体育改革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体育场地数量、规模有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较大提高,但体育场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类型分布不均匀,室内外体育场地比例悬殊,公共体育场地匮乏,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与利用率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以提高我国体育场馆的市场运营能力,发挥各级政府在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主导作用,提高现有体育场地的开放率与利用率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镇江市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促进农村体育工作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镇江市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镇江市4个主要涉农市(区)573个行政村全部按三类及以上标准建设了体育场地,35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有3692个较大自然村进行了健身点的建设。镇江市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中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差异大,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不均衡,农村体育场地的后期建设不足,管理和维修存在漏洞等问题制约着镇江市农村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利用之管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入手,通过与日本的比较,指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出了在现有国情条件下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利用之管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我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体育系统体育场地的结构类型不尽合理、地区分布发展不平衡、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率和利用率不高、大型竞赛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被占用问题依然存在等,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失衡与非均衡发展的逻辑关系,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的失衡现状与非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在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重点与普通、国办与民办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衡现象,据此提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即自治型发展模式、内外共生型发展模式和政府扶持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基础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606、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58、规模效率均值为0.787,较之DEA最优值1,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效率不高;以非DEA有效为标准,从综合技术效率看,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场地建设投入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水平不高;从纯技术效率看,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场地建设投入要素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规模效率看,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与综合技术效率同样的态势,且全国有23个省体育场地建设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场地建设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分析表明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场地建设投入资金的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体育用地开发利用的"二维平面延展"局限性等。建议:在财政经费投入上采用差异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在区域性资源配置上合理配置区域间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资源,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注重学校体育用地的"三维立体化"开发等举措,以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五普"和"六普"10年间泉州市体育场地总量、场地规模、投资状况、对外开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的各项指标经过10年的发展,虽有较快速的发展,但平均场地数量相对较少;体育场地的空间布局存在不平衡;体育场地的系统分工虽然明确,但场地利用率不高,且管理体系不健全。完善社区体育及体育场地的建设;倡导资源共享,提高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利用率;培育场馆管理人才,加强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是推动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备受关注。可是,场馆服务中制度保障不同程度地制约场馆效益的实现。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服务中的制度保障入手,就场馆服务中的制度失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体育场馆服务中存在纵向管理制度不深入、横向管理制度不到位、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强化管理主体职能、完善制度内容设计、推进制度执行落实、注重制度评价反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体育场馆资源是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和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大连市体育场馆建设、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体育场馆作为人类参与体育的场所,其最终的作用应该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虽然在修建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种种影响,也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但只要人们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加以解决,就可以使体育场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5.
公共体育场馆改造是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解决场馆运营管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就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展开研究。分析认为,场馆在改造建设综合体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场馆规划设计不足、现行政策法规束缚、场馆管理体制限制、公益属性理解偏差、区位影响发展动力、缺乏改造建设指引等现实困境。结合国内已有成功经验,提出将场馆改造纳入区域规划、完善政策法规、推行ROT模式、统筹业态布局、繁荣内容产业、制定建设改造指南等推进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对开封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开封市部分地区的场地设施建设和人才缺乏,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健身需求同开封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及人才严重不足相矛盾,这些正在成为制约开封市广场舞开展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针对现阶段广场舞的参与者和开展情况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舞组织管理和场地设施等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现状多以室外健身路径、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地为主,室内场地建设严重不足;体育设施的管理以社区委员会为主,居民对河南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厦门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厦门市群众体育开展状况、体育场馆建设明显好转;硬性指标得到优化的同时,真正用于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体育场馆资源仍有限;存在体育公共服务积极性不高和体育公共服务仍难以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应改变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存在的重硬轻软现象,提升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公民(顾客)满意度,关注公民的实际需求,构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评价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