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体育场馆既是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民体育需求的重要公共产品.但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闲置屡见不鲜,存在着总体数量不足与浪费闲置并存的不平衡状况,功能单一与需求多元化的矛盾.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应实施“文化兴体”的新思路:打造“体育文化商圈”的场馆综合体;创立“体育+文化”的场馆文化品牌;对多元化的体育赛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特色经营,多样化“创新”;与文化等多产业融合,以休闲体育为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陈翔  陈元欣 《体育科研》2012,33(6):55-5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民生财政的视角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是民生内容不断扩充的体现,是民生财政建设目标的范畴,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方式存在着发展理念不科学、决策机制不完善、运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场馆的建设重大轻小、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运营专业化水平低、税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更新场馆发展理念、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的场馆建设决策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专业化水平、尽快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等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常州市公共体育场馆活动开展状况调查,发现市民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提供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项目排在前三位,依次是:健身咨询、健身辅导及健身培训,多数市民健身趋向于公益性服务;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及中午的营业空闲时段,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项目几乎涵盖了目前开展的所有经营项目。提出整合公共场馆的各种资源,培育公共体育场馆的消费主体,构建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中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价值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研究了公众对体育场馆的感知形象和满意度,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上提出建议。研究从公众对上海公共体育场馆区位及选址的直观感受、场馆运动设施评价、馆内配套设施评价、场馆周边配套设施印象、场馆使用过程、场馆服务水平、场馆管理制度的整体印象这几个纬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场区选址、环境、交通、配套设施、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等满意度较高。并提出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宣传、提高室内外设施水平、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增强数字赋能体育场馆带动体育消费、服务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能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分析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的转型诉求和主要特征,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智慧体育场馆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需求提炼启示。研究认为:我国应强化顶层规划,制定智慧体育场馆发展计划;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参与智慧场馆建设;聚焦重点,大力改造职业体育场馆条件;因地制宜,提高场馆数字化运营能力;技术创新,提升智慧体育场馆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基本概况、特点和存在问题.结论: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存在市民体育消费意识不高;体育场馆缺乏经营人才;体育经营政策不够明确;市场竞争压力大等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投资渠道不断拓展,进一步缓解财政压力;场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双向提高.建议:提高居民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合格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场馆运营成本;增强场馆竞争优势,扩大基层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背景、内生动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化转型升级中的应用。通过对智慧体育场馆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体育产业提供了补充,智慧化建设成为体育场馆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同时,传统体育场馆存在功能单一、经营困境等问题,智慧化改造能够提升场馆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解决大众健身需求不足的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智能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美国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的实践经验,对提升我国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的效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美国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效应的主要表现为:城市整体形象改善;经济活动回归城市中心;体育场馆周边区域土地使用效能提升;体育场馆周边区域房产增值;体育场馆周边区域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更新效应的呈现时间具有一定的长期性(滞后性)。在“城市触媒”理论指导下,美国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的推进策略为:制定详细的城市更新计划;成立专门的城市更新机构;充分发挥公私合作投资优势;多元政策支持体育场馆建设;重视内部化体育场馆的外部效应;丰富场馆内容供给,提升体育场馆的“触媒”能量;注重场馆外部联姻,增强体育场馆的催化作用。提出本土启示:将体育场馆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计划;集中文体娱乐设施,合理确定城市更新范围;深入推行公私合作,提升体育场馆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场馆外部效应内部化;充分利用城市存量空间,加强体育场地多元供给。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管理体制正向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化管理的双重格局发展;场馆规模和功能、收支失衡、体育消费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是影响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管理体制正向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化管理的双重格局发展;场馆规模和功能、收支失衡、体育消费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是影响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分析国外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适用于我国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议和实践经验,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等,从建筑设计、能源管控以及遗产规划的角度,就国外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场馆建设与运营的方方面面,应将其作为场馆发展愿景,并贯彻始终。结合国外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案例,提出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充分考虑体育场馆的弹性功能,举办社区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积极推行绿色节能技术以及开发场馆无形资产等,以此加速推动我国“3060”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厦门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厦门市群众体育开展状况、体育场馆建设明显好转;硬性指标得到优化的同时,真正用于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体育场馆资源仍有限;存在体育公共服务积极性不高和体育公共服务仍难以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应改变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存在的重硬轻软现象,提升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公民(顾客)满意度,关注公民的实际需求,构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评价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及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公园是实现全民健身绿色发展的新空间、新载体,体育公园建设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体育公园现行支持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现行支持政策易引导地方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复合用地建设难以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现行资助方式易加剧区域不平衡,缺乏体育公园规划指引和建设标准,体育公园用地难以有效保障以及委托运营易导致过度商业化。借鉴日本运动公园创新支持政策的经验,提出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适当控制体育公园建设规模;细化复合用地建设体育公园的规划许可手续;优化中央预算内资助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制定体育公园建设标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置健身项目,保障体育公园用地供给,鼓励“见缝插针”式增加体育用地;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规范体育公园委托运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五普"和"六普"10年间泉州市体育场地总量、场地规模、投资状况、对外开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的各项指标经过10年的发展,虽有较快速的发展,但平均场地数量相对较少;体育场地的空间布局存在不平衡;体育场地的系统分工虽然明确,但场地利用率不高,且管理体系不健全。完善社区体育及体育场地的建设;倡导资源共享,提高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利用率;培育场馆管理人才,加强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是推动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全民健身战略、奥运战略、建设体育强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建设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发现,诸多困境还影响着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场地设施不足、体育活动与赛事开展不充分、组织建设不完善、机制建设滞后等。建议从政策、经费、场地设施、活动与赛事、服务的监管与评价等方面方面入手,更好地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管理极不规范,分布不均,功能单一,开放率及利用率不高,非法占用体育场地仍有发生,以经营为目的的体育场的管理水平比较低,这些是当前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优化体育场地资源的利用及制定相关的政策等等来解决以上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健身者需求来考量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品质,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论文以Kano模型和Better-Worse系数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为例,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品质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场馆内的器材设施保养”是四类群体共有的魅力因素;“场馆内教练员的技术水平”是少年、青年和老年群体的意愿因素;“场馆内的应急措施”和“场馆向顾客按承诺履行服务”是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的必备因素。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策略:夯实基础,全面保障必备因素;切实履行,充分完善意愿因素;打造精品,努力强化魅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19.
基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基础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606、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58、规模效率均值为0.787,较之DEA最优值1,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效率不高;以非DEA有效为标准,从综合技术效率看,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场地建设投入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水平不高;从纯技术效率看,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场地建设投入要素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规模效率看,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与综合技术效率同样的态势,且全国有23个省体育场地建设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场地建设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分析表明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场地建设投入资金的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体育用地开发利用的"二维平面延展"局限性等。建议:在财政经费投入上采用差异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在区域性资源配置上合理配置区域间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资源,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注重学校体育用地的"三维立体化"开发等举措,以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重视青少年体育并将之作为政府优先发展事项,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促进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治理经验,得出以下启示: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重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