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及损伤预防的干预有效性,探讨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中不同部分、训练量、训练强度对干预结果的影响。方法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组合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等数据库自建立到2020-05-01期间收录的文献,经过筛选,最终录入13篇文献。结果70%的研究表明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干预有效,66.7%的研究表明对儿童青少年的损伤预防有效。结论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有效地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损伤,但是仍有少量研究的干预效果呈现不一致现象。原因可能为训练量及强度较低、训练的依从性和出勤率较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竞技羽毛球训练需求与血流限制法的训练作用予以结合探讨,总结其可行性,为血流限制法的专项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竞技羽毛球训练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血流限制法的训练作用可在无氧能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双侧肢体素质平衡、预防损伤与促进康复目标上满足竞技羽毛球训练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竞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在原有的普适性血流限制法训练计划中加以改造,以适应竞技羽毛球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态平衡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干预效果及其预防损伤机制,比较平衡板、平衡气囊、瑞士球训练方法改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的效果,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41名受试者分成平衡板平衡气囊训练组(n=13),瑞士球训练组(n=14),对照组(n=14),训练时间共8周,每周3次,每次练习50分钟,8周训练前后测试膝关节主动和被动位置觉.结果:①8周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后,男女受试者右膝关节位置觉(主动和被动)比训练前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平衡板气囊组与瑞士球组在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8周动态平衡训练时间较短不足以使膝关节位置觉显著改变,但训练后位置觉平均误差减小,表明平衡板气囊训练和瑞士球训练对改善膝关节位置觉感知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田径各运动项目中,跨栏跑是属于技术性较强的项目,无论是速度、弹跳力、柔韧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都强于其它项目,因此,容易引起创伤。本文研究在跨栏教学训练中踝关节的损伤原因及预防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训练中减少损伤,保证教学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网球击球步法移动中相关肌肉群做离心收缩减慢特定肢体动作速度,为击球准备合理的解剖姿态、保持身体平衡和预防肢体损伤的能力成为网球专项减速能力。肌肉离心收缩产生的减速效应是网球击球和移动技术中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减速能力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改善击球效果以及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网球体能训练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运动员的直线加速能力上,大大忽略了减速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查阅最新国内外网球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减速能力在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重要性及其功能,并介绍了减速训练的若干训练手段,以丰富网球的专项化体能训练体系,使训练更加贴近网球比赛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力量训练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素质是其它运动素质的基础,也是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基石。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从预防损伤和损伤康复的角度讲,力量素质好的运动员身体的对抗能力和稳定性更好,防伤的能力更强;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克服肌群之间的力量不平衡,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缓冲震动的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更加经济化,延缓疲劳产生,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本文主要从力量训练的作用和力量训练与损伤的关系方面展开阐述,为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大众进行训练及健身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摔竿跳高运动员的损伤多以大腿和腰部损伤最多,其中又以腰部损伤原因最为复杂。采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发现:撑竿跳高技术动作的要求使得运动员腰部负担较重而引起损伤,身体训练不当亦可引起腰部损伤。本文建议:摔竿跳高项目应通过正确的技术动作,完善的腰部力量训练和正确的力量训练动作达到预防腰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体左右两侧肢体结构、动作模式、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差异;第二,肢体间不对称直接影响爆发力输出、多向速度、离心-向心能力、平衡能力,潜在影响运动经济性、动作模式及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第三,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式为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双侧和单侧)、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区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建议在训练实践中应将肢体不对称与基础力量、爆发力等测评结合起来,以优化精英运动员的评估体系;应对运动员的肢体间不对称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控,探索肢体间不对称与多种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疲劳等多种能力的交互影响,为调控训练计划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超重肥胖老年人进行循环训练运动干预设计,探讨循环训练对超重肥胖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34名老年女性为受试者,分为超重组和对照组,均坚持12周循环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双侧下肢膝踝屈伸等速肌力、静动态平衡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运动干预12周后,两组下肢膝踝屈伸肌标准化峰值力矩、屈伸肌肌力比值和双侧肌力比值、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得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时间均有显著提高;且超重组的右膝伸肌标准化峰值力矩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环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且对提高超重肥胖老年人下肢伸肌肌力有更明显的改善效果,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运动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对于增强下肢项目的实力、保持体操项目团体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体操项目下肢爆发力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下肢爆发力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希望有效提高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推动下肢项目整体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核心力量在竞技健美中起着保持姿势、控制平衡,预防损伤等作用,练习方法多样,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中的应用分析,以期为竞技健美操的训练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散打和美国终极格斗在拳法上相差不多;在腿法和摔法方面散打略占优势;中国武术散打缺乏肘膝技术和寝技,在这两方面的技术运用上美国终极格斗非常重视,占有很大优势;加上中国武术散打相对文弱的总体风格,中国武术散打还没有达到能与美国终极格斗相抗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观察法以及伤者访谈法,对在散打教学和训练中引起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应措施,从而为散打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篮球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强调了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并从身体形态训练身体机能训练及力量训练、平衡力训练、耐力训练、灵敏与协调性训练、柔韧性训练、疲劳与恢复等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各体能训练要素对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对比赛质量有直接影响,科学有序的赛前训练不仅可以调节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还可以让运动员快速进入比赛状态,有效防止出现伤病问题。本文从青少年拳击比赛赛前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保证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过程性,从而提高赛前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踝关节不稳人群进行不同方式的平衡训练,以提高踝关节平衡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减少踝关节损伤的发生几率;比较不同平衡训练方法对改善踝关节稳定性的实用性及优劣性。方法:进行为期3周的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器及Bosu平衡球训练,测试踝关节稳定性。结果及结论:结果显示,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器和Bosu平衡球都能显著提高个体踝关节稳定性及方向控制能力;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对踝关节稳定性的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省 8所业余体校 2 0 0名从事田径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在 1年训练中的运动伤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剖析 ,发现青少年田径训练中运动伤病率较高 ,同时找出了他们在田径业余训练中的伤病种类、伤病项目分布等规律 ,以及伤病发生的基本原因 ,提出了避免和减少运动伤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坚持力量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分配,骑行姿势平衡,腰、背、腿部力量的增加,关节的灵活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加强腰、背、腿的锻炼能预防关键肌群的劳损、关节扭损,也是预防伤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全部96名运动员进行沙滩排球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结果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结论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