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定义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本然含义进行重新认识,从而提出"健康第一"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强体质"是具体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学者由此提出“增强体质过时论”的观点,认为“增强体质”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是“一维体育观”,是“理性工具的表达”,而追求“健康第一”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有人甚至认为“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在学校体育里宣扬‘增强体质’甚至以此作为‘体育本质’的国家”,并进而指出“没有‘健康第一’的理论体系支撑,就不能清…  相似文献   

3.
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看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增强体质”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很多体育教师片面强调体育的生物性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功效暴露出两个问题:其一是忽略了体育活动的心理学、社会学功效;其二是学校体育是一种义务性兼强制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只要参与就能够获得现实功效,但长远功效无法预测.分析体质与健康的辨证关系,阐释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由“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转变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王吉全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99-99,101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已高举教育改革大旗,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遵照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文就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两种指导思想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继敏 《体育学刊》2003,10(2):92-93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遵照学校教育的理念,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就学校体育的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两种指导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以及陶冶文化情操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起重要指导作用。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为主,对精神明建设起积极作用;同时,它又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而体育教师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  相似文献   

8.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呢?论文就“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正确理解和全面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工作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意义以及学校体育工作中如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给学校体育改革赋予更深更新一层的意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桂铃 《体育学刊》2004,11(6):75-77
“健康第一”的观点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每个时期又都赋予了“健康第一”以不同的新的内涵。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健康第一”应是一种教育观,从狭义上讲“健康第一”应是人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校体育的特点和坚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实践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袁丽萍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52-553,556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点,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为教学目的,修正教学过程。改进锻炼标准。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案分析,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在大学生中充分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育理论西方化”、“反对前苏联教育理论”,“两个主义之争”、“两个中心之争”等一系列问题的剖析,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主义”无关。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直面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体操"和"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两个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社会背景、体育理论建设、体育工作者素质、体育内容与手段、运动竞赛和体育组织制度等几方面对"体操"和"体育"概念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求这种发展演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试论素质教育语境下学校体育的误区与归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学校体育存在的认识误区,提出:"体育"不等于"体质","学校体育"不完全等同于"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方向性愿望,并非达成性功利目的的认识。由此,从"身""气心"关系的逻辑出发,学校体育将由"归位"而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德育渗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新途径。分析德育与体育的关系,探讨学校体育德育的内容,阐述学校体育德育的功能。基于“乐练赛”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体现在: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规范学生“健康行为”;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促进其“体育品德”的形成。“乐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切身体会,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兼顾技能、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基本内涵的阐释,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以保证学校体育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厘清高校思政及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女排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出发,从理论到实证展开研究,尝试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融合机制。提出以"女排精神"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弘扬"女排精神"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明晰远景规划和利用现有资源相结合;创新重建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政府相关教育部门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春美 《体育学刊》2002,9(1):51-53
通过两年的教学试验,一年的跟踪调查得出,普通高校体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适应21世纪中国的国情,是我国高校体育课发展的趋势。其优点为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组织、有管理能力的体育骨干;促进了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快乐体育” 的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斌 《体育学刊》2002,9(3):89-91
通过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采取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等策略,全面改革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经实践后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当前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模式,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