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蹦床运动的完成动作时间、动作难度,完成动作减分情况等项技术指标的统计,在主要技术上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剖析我国蹦床运动在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世界蹦床锦标赛以及2012年奥运会测试赛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及新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行时间分与总成绩成正相关,飞行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动作难度,但对动作完成质量有影响;受新规则的影响,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单个高难度动作的使用比较集中,但动作类型比较单一,成套动作难度比较分散,且差距比较大,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相当,但稳定性普遍较差;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成套动作飞行时间、单个难度动作以及成功套动作完成质量依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但成套动作难度不高、成套动作临场发挥不稳定是制约竞技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心理及战术训练,提高成套动作难度储备,构建成套动作飞行时间、难度及技术的三维训练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男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观察、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Ⅰ套动作及动作质量规格差距明显;“开腿”晚、过早屈髋、位移过大等是目前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存在的主要技术性问题。进一步强化动作技术质量规格,动作难度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完成成套动作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训练和备战第29届奥运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本文通过对 2年来的全国蹦床比赛以及国际蹦床比赛的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分析比较 ,指出了我国蹦床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6名该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运动员在蹦床上不同难度空中动作完成质量评分的力量素质回归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发现力量素质对运动员的蹦床训练质量存在较大的影响作用;随着动作训练难度的增加,运动员综合力量素质水平与空中动作完成质量的相关性也相应提高;力量耐力素质和腰腹部肌肉的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完成不同难度空中动作质量的评分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技术难度的增加,运动员上肢力量素质和下肢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质量评分的影响逐步增大.建议在训练中以综合力量素质训练为基础,重点突出腰腹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和耐力的训练以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成套动作体能各指标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优秀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各指标在反映成套动作体能水平上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成套动作高度损失率和成套动作难度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成套动作的时间、屈伸速度、空翻速度,成套动作位移的权重最小;成套动作体能结构模型提示,优秀蹦床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动作难度、较小的高度损失率以及快速空翻与快速打开身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蹦床运动的发展,蹦床运动的技术动作向着高难方向的发展,动作技术越来越复杂,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技术的精确度和技术要领的要求有所提高,所有相关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大强度的技术动作与素质训练为基础.大运动量训练势必会造成造成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而根据蹦床运动的训练特点,运动员下肢往往是疲劳最易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全运会蹦床决赛综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东 《体育科研》2002,23(2):11-14
通过第九届全运会蹦床决赛情况分析 ,阐明了我国蹦床运动员在动作技术、难度发展、高难度动作、完成情况以及心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存在比赛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欠缺,动作“精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则存在老龄化,持久作战能力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在高质量完成成套动作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动作难度达到成套动作得分效益最大化,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少儿蹦床运动员的姿态训练与艺术表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态训练 蹦床动作的基本要素是高、雅、稳、美,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高度去完成难度,但难度动作的完成只有体现出美才有观赏价值。如动作完成稍有欠缺,姿态不够完美,就会被扣分,所以蹦床运动员姿态的好坏往往决定其运动成绩。因此,运动员的基本姿态训练以及掌握好基本技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蹦床单人网上竞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调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比赛现场与录像观察、文献研究、访问调研等方法 ,对我国 5次锦标赛、冠军赛和同期举行的 3次世界大赛男、女单人网上决赛前 8名运动员有关数据的搜集与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男、女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男子尖子运动员开始具备挑战世界先进水平的实力 ;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差距具体表现为 :预跳次数、弹跳总次数与世界水平运动员基本相等 ,成套动作时间相差较大 ,说明我国运动员在腾空高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男子运动员动作难度分、技术分与世界水平运动员平均相差 2 .5分和 2 .14分 ,女子运动员平均相差 2 .85分和 3.12分 ;男子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成功率与世界水平运动员基本相当 ,女子运动员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统计两次世界最高水平蹦床竞赛中使用的蹦床动作,确定了目前世界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情况。根据相关信息和对蹦床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近期蹦床运动动作的发展形式。结果认为,蹦床预赛第1套动作中,主要采用1周空翻,男、女使用的1周空翻情况是相似的。非完整类空翻中,使用后空翻3/4周接腹弹的动作最多。蹦床预赛第2套动作和决赛套动作中,男子动作以2周高难度动作和3周动作为主体,以3周高难度动作为前沿动作。女子使用了12001o和12001<两个动作,其2周动作以2周空翻且转体在720°以下的难度动作为主。未来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将促使运动员掌握更多的蹦床动作,比赛中对技术动作的评判将更加细致;在编排方面,预赛两套动作将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奥运新周期中国蹦床运动技术发展及动作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内外蹦床项目的情况和未来蹦床项目的发展趋势,对蹦床的动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新规则的建议。认为,当前我国教练员应对蹦床动作的类型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应在运动员已掌握动作的基础上选择未来的技术发展,同时将预赛两套动作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进行动作编排,提高预赛两套动作的总难度,减少因调整整套动作对完成质量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录像观测、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对国内、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结果表明 :国内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已经初步具备与世界强手竞争的实力 ,但在动作难度上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98蹦床世界杯赛女子规定动作编排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观看录像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女子蹦床规定动作的难度、动作类型造反进行了分析,寻找编排规律与特点。即在编排成套动作时只要符合规定的要求,难度无需太高;高个动作选择应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动作难度值低些、易完成的动作;只在成套中动作不重复,向后动作的选择可略多于向前动作,且能选择不转体尽量不用转体完成。  相似文献   

16.
"跨项"是我国蹦床项目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以此为基本点,以世界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端访谈法等分析蹦床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调研与分析表明:蹦床与体操、技巧、跳水有较大的技术相似性和相近的训练元素、竞技能力、技能标准、训练方法和个性心理特点;竞技能力都以技术为核心,以难美为灵魂,同为多元的动作结构,均以主客观为依据的评价方法。"跨项"流动加快了我国蹦床运动发展,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减少了淘汰率,丰富和发展了蹦床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蹦床网上单人项目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蹦床比赛男、女单人决赛和2000年科健杯全国蹦床冠军赛男、女单人决赛。结果表明:我国男、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和难度提高显著,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全国女子冠军黄珊仙的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提出了我国蹦床男、女单人项目与世界水平的一些差距,及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技术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以2000年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12名运动员的技术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难度、完成质量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比赛成绩的技术因素,并分析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