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体育结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体育概念和体育结构,提出“体育”概念中具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增强体质,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二是要进行人体活动或身体练习。目前体育结构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3部分组成。对3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竞技体育长期独立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当前我国社会的结构、观念正悄然同圆际接轨的转型背景下,本文将通过解读“重庆太坪中学女足夺冠事件”来分析评价我国竞技体育的转型,结果表明: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最然发展迅猛,然而其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却没有同步和谐发展。竞技体育转型须转变传统举国体制观念、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业余体育同时推动竞技体育重回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炎 《体育学刊》2003,10(6):85-87
我国在总体概念的体育分类体系中的竞技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竞技”这一术语在定义上的模糊,特别是学校体育承担着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这种分类体系的矛盾更为明显.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竞技运动市场化的强化,用“职业运动”来代替“竞技体育”的时机基本成熟。体育的分类体系中引入“职业运动”这一术语对正确认识体育的内涵,将产生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人类健康关系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之间各自概念内在发展过程的陈述及对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具体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高校竞技体育”3方面的研究,探讨健康如何与体育结合,体育究竟能解决健康的哪些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健康等问题。认为体育与健康之间是一个动态关系,这是由于它们各自概念不断发展所决定的。判断健康的标准要根据“健康三维观”的三维指标判定。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的体育强国之道,建议: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提高竞技体育队伍文化素质;树立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关系;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有些人对竞技走进学校体育的种种误解,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正确理解竞技的概念入手,就为什么要让竞技回归学校体育以及如何让竞技回归学校体育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旨在呼吁竞技体育应理直气壮地走进学校体育中去,学校体育应大胆地开展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和竞技的概念严重混淆,使得体育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一点在我国学校体育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体育已无“教育”之实。本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对体育概念不清的危害加以阐述,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给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竞技体育产品和活动,极大提高了青少年公共服务的质量。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在运动项目的选择、课内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等方面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在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也会在社会中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育学新概念——"轻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各学科知识日益融合、渗透的今天,体育学这门兼具人文与自然科学特点的学科触角逐渐深入到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美学、艺术等领域,其边缘性、综合性、娱乐性、休闲性、个性化、大众性、终身性、科学性特点已见端倪,生态化体育、休闲体育、大众体育、终身体育、旅游体育等新的体育观念、模式、概念正在形成。这里,本文借鉴“轻音乐”、“轻工业”概念,将体育学具有上述特点的,职业和竞技之外的,符合个人兴趣和愿望,以愉悦身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化体育、休闲体育、大众体育、终身体育、旅游体育等,统称为“轻体育”。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欧洲各国学校体育术语的使用情况,探究了欧洲学校体育概念的历史起源,归纳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传统的学校体育概念,分析了欧洲学校体育中的竞技化和去竞技化过程;并采用矢量模型来描述整个欧洲学校体育概念变化的大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崔春山  金昱  慕宝贵 《体育世界》2012,(12):117-118
竞技体育.生活体育.学校体育是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主要内容的话,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连接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相互连接会增加并扩散中国体育人口和体育市场,这会更加丰富多彩的确保中国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并完善中国的竞技体育,生活体育,学校体育.因此本研究利用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概念采探索并摸索学校体育和生活体育的连接可能性并提高中国体育的量和质,同时为相互连接提供理论性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丁燕华 《体育科研》2006,27(4):55-58
“长三角体育圈”地区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先导区,竞技体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区,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都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竞技体育中心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地。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是充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材的培养和贮备,而后备人材的贮备和培养与相关政策保证密切联系。本研究对体育的基本公共服务、特殊人才生育、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欠发达地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圈学校竞技体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服务于全国,影响国际竞技体育舞台。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体育概念传统的解释是基于群众体育的基础,认为社会体育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群众体育,它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共同构成我国体育的基本内容。这种界定本身存在着双重标准,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社会体育,使我们对社会体育概念的解析更为严谨。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了英美大学校际竞技体育“业余性”核心理念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英美两国的BUCS(英国高等院校体育协会)和NCAA(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两种管理模式。从“政府与社会共管、业余性理念下的商业化运作、学术与体育运动并存”3个方面,探讨了“业余性”核心理念在英美大学校际竞技体育中的具体表现,并进而借鉴英美的经验为我国的大学校际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转变价值观、合理化管理架构、推进商业化运作”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卢元镇 《体育科研》2000,21(3):1-4,10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是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问题,对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作一阐述,并指出“体教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性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育基本概念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归纳了中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这一名词概念的争论,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即体育同竞技运动有无区别、是不是硬把体育同竞技运动混在一起、体育学院统编《体育理论》教材对“体育”所下的概念是不是还有不科学、不准确的地方,以及“体育”的外延分类是否科学。论文逐一作了分析并对“体育”及其外延“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问题解决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优化改善。本文从教育理念本质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浅谈“体教融合”现有成果与不足之处,进而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提出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体育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体育概念的认知,从分析体育工作的社会、竞技、学校工作面出发,探究高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定位,从而提出高校体育工作定位在健康,工作对象定位在学校全体成员,功能定位在教育,重体育的健康效应和教育功能的新观点。同时指出应当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体育工作的子系统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子系统来思考,以统筹和排布多头绪的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