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目前,地方院校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校本实施评价方面略显不足.地方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评价并非追求一个可知的结论,而是要注重对体育课程开发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全体学生、教师及整体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虹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2):47-48,64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对比以往的评价方式,这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的体系,转变评价观念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以多元的视角、多种的方式、更多的主体和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课程存在课程设置系统不强、实施效果不佳、教师业务素质不齐、人财物等投入匮乏、课程评价指向缺失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一要构建一体化体育课程,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二要精准高效实施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效率;三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四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实施长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5.
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3个核心环节都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体育课程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实施要以“健康第一”为航向标,做到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及创生取向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评价要全面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体育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课程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可操作性学习评价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不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课程中的学习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既是起源于评价,也是终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有科学性、反馈性与激励性,还要有操作性。其中操作性的难与易、简与繁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套评价方案生命力的持久与否。现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期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照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汇总、反馈的顺序,设计了《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行为记录表》(表1),《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表》(表2),《班级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总表》(表3)。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学校体育评价的核心。章简要论述了体育课程评价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提出了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评价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和新课程评价理念有一个的把握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发展性评价理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评价设计,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体育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借助于科学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因此,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也就应需而生。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在于强调有效发挥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意义在于不要整体关注眼前的用处,一定要考虑将来以及未来的兴趣和习惯。这也是体育课程在推进实施中对体育教学应有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新《纲要》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探讨我国学校体育新《纲要》的实施与发展,是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通过高校教学实践和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纲要》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和完善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得出未来高校体育改革中应注意在教学指导思想;教材的多元化选择;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应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抓住重点,力求教学改革的集约化。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运动训练学对体能结构的认识,从研究指标角度总结了多年来篮球运动员体能问题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结果表明: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通过具体指标研究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状况;而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综合表现的指标构成及评价研究还未见到。并提出了今后篮球运动员体能研究的深化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主场优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蓓  尹晓峰 《体育科研》2009,30(3):30-39
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主场优势研究的范围已经非常宽泛,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外学者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其中包括主场优势的框架研究和各种成因研究.梳理了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研究假设和实验结论,指出了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5,25(4):74-80
旨在较为全面地分析体育社会科学方法应用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提升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路径。对94篇载于2003年《体育科学》的社会科学类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无研究假设的研究(86篇,91.49%)和论述研究(50篇,53.19%)过多;实证研究(44篇)中,问卷调查(36篇,81.82%)存在信度、效度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从质疑反驳的学术传统、实证研究的基本范式、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及优点缺点、实验研究的传统以及研究范式的统一与分离等6个方面讨论了体育社会科学的方法学取向问题。特别指出:体育科学的发展不能绕过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阶段;体育科学研究者很可能在科学标准这个最高层面和具体方法这个基础层面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速滑队2003、200404级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年在高校系统的速滑训练,使速滑运动成绩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的训练实践,阐述了高校速滑训练应根据大学生特点,结合高校具体情况,选择与冰上技术动作结构及肌肉工作性质相近似的专门训练手段。指出采取突出速滑技术重点的针对性训练和系统训练,可以取得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于蕴  何勇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687-688
通过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过程性评价从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状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近10年国内高校课改的研究,指出涉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较少,满足不了高校学生对日益增强的体育活动的需要,不适应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关于我国高校体育课改,无论从改革阻力还是课程模式构建及新课程方面,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践研究太少,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身体锻炼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出发,对构建身体锻炼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模式过程结构,模式实施要点和双向评价反馈系统进行了论述与分析;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教学效果:在“体育课运动负荷”,“心功能指数”,“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等方面,“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  相似文献   

20.
体育事业民营化是中国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必然性,探讨了我国体育事业民营化改革的目标、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我国体育事业的民营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民营化过程中应引入竞争机制,灵活选择民营化的途径,加强政府对民营化改革的监管,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事业民营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