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男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高于女生,锻炼的动机正确,锻炼的时间和频率男生均高于女生,锻炼的项目有性别的差异,锻炼的场地以学校免费场地为主;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的限制;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消费均低,体育消费主要是在购买体育服饰。文章旨在深入了解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体育锻炼在高校的全面展开和普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北地区高职院在校非体育专业高职生课外体育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少、时间短和人数少;多数学生未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导致他们体育锻炼坚持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特质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6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特质焦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相比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每周锻炼的时间多;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男女生之间以及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不同其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所调查的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留英学生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国内学生明显高于留英学生。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大学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准确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为学分制下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海滨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601-602,F0003
根据《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锻炼的标准对枣庄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证明,学校应加大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与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周华 《体育世界》2009,(5):17-18
采用“毛荣建”测量体育态度量表的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柳州师专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柳州师专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上有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锻炼态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上存在一些模糊,学生对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可供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的课余锻炼方式较多,但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自觉性,锻炼不注重科学方法,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与自己真正喜欢的体育项目存在差异,体育意识和健康理念还比较淡薄,存有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及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SCL-90量表自评法,对合肥市3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从身体状况、营养意识、一日三餐、零食、合理饮水5个方面对我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理工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总体的营养意识较好,但在日常饮食习惯上仍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多半学生一日三餐不能按时保证;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饮水量不合理现象也很严重。应加强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膳食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良好的饮食观念。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等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早操活动组织形式、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提高高校早操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养成终生体育锻炼意识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14所高校"非体育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活动形式、锻炼方式以及影响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学生课余锻炼的宣传工作、增加相关经费投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建议,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对江苏省苏北地区高职院在校非体育专业高职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全面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和人数少。分析了这一现状,提出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视角为切入点转变高职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问题,构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合的一体化模式,营造体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非体育类大学生进行16周的体育干预实验,以集体项目篮球和个人项目乒乓球为实验教学内容,并创设不同体育锻炼情境。结果:实验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运动项目和锻炼情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不同,集体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个人项目;竞争性锻炼情境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娱乐性锻炼情境。结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梁平安 《体育科技》2014,(2):160-16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广西30所本科院校1200名非体育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广西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的课程研究目标的达成状况,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运动习惯等,为广西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基础代谢率以及总能量消耗的差异,为大学生了解促进体质健康的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大学生能量监控系统实验手段,采用t检验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体育专业学生总能量消耗比非体育专业学生总能量消耗均大.其中体育专业男生和非体育专业男生有显著性差异,基础代谢率偏高.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体质存在一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教学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并依据非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心理生理特点、认知特征,针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状况,就武术对练引入非体育院校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武术文化中的武德、自强不息、传统文化等思想对非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及行为举止,将武术对练纳入非体育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武术对练对非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产生诸多积极因素,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以致用”是运动技能转化为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探析学校体育能否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并养成习惯,该文以高校非体育专业的篮球选项课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专选课中学以致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而不用”的原因分析,以期提高篮球选项课的篮球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了解高考压力下,青春发育后期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的身体机能状况,重点探讨四项素质训练对体育考生身体成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韩国杰文VENUS5.5体成分分析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9月份及次年4月份体育高考后的测试。结果:男、女两实验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训练后降低,肌肉含量增高;而两对照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身体水分、脂肪重量、矿物质、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四项素质锻炼对青春后期体育考生身体成分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和肌肉重量影响较大,而对体重指数影响不大。2.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尽管发育及营养正常,但运动方式的不同,将会对身体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叶萌 《体育科技》2006,27(2):72-74
为了解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趋向,以便因材施教,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大学200名非体育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趋向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对于对抗性运动、健美操和交谊舞的参与和兴趣呈显著差异。大学生运动量偏小已成为值得密切关注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