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运用调查、问卷、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西安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以社区体育设施服务政策法规系统、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经费保障系统、社区 体育设施服务模式系统、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管理系统、社区体育设施服务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体育设施存在着种类少、规模小,配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专项规划,提高新老小区的体育设施水平,促进社区的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人均面积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种类较为单一且重复性大,管理系统不完善,社区居民满意度不高。针对这些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在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杭州市城西居住区的社区体育设施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实地调查以及对社区居民利用体育设施的问卷调查认为,目前,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主要问题为种类少、规模小、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对体育设施的规划不够重视、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设施标准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所致。为此,应加强城市体育设施的专项规划,加强居住小区规划中体育设施方面的规划审批工作,提高新老社区的体育设施水平,促进社区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社区体育设施配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集中于强调设施数量的增加。透视我国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显示出社区体育设施设置的划一性、模式的单一化;不平衡性;单一性功能定位;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传统建设的诸多弊端。文章提出:正确认识驱动力与建设阻力,正确处理好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社区经济、文化与设施设置内容的关系,无偿使用设施与有偿使用设施配置的关系,协调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资源,注重保障性、辅助性的软环境建设,结合地域文化、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配置体育设施,走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田  王凯 《精武》2013,(35):175-175,177
近年来,运城市临椅县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有所加强,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广大居民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曹快而健康的健身活动来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镰通的价值取向。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临猗县部分社区进行了研究,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如:体育设施的空间和场地的质量差,体育设施所涉及的项目单一而导致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锻炼兴趣等等,所以希望通过对运城市临猗县部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能够加强运城市有关部门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日益向好,老年人的比重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却无法满足锻炼的需求。本文基于当前社区公共健身设施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体育设施优化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希望能为老年群体提供舒适、健康、安全、有效的社区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对近年来有关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文献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共享后对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的促进.其次.对有关国内外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情况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原因以及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指出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理论研究、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现状研究、制约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研究等五类研究是今后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社区体育设施构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对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当前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很不平衡,提出了新建住宅小区建置配套体育设施(以下简称新区"建"设施)和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创造性地增建体育设施(以下简称老区"增"设施)的2种方法,力求为全民健身开辟社区体育设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锻炼的情况.分析社区居民在使用学校体育设施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影响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锻炼的几类因素,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给;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建设;提高开放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综合提高政府在开放中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概念的范畴、内容的指向性、发展目标、培养的思路、培养的理念等五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两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从所处地位、培养对象、培养形式、结合模式、学训方式,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为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决策,不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科研和训练用仪器器材的研制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实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训练器材与训练理论和方法;训练、测试与诊断、评定;工程技术知识与体育科学知识;工程技术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田径课教学正面临巨大的困境。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组织形式呆板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考试评价体系标准规则化,定量化,使学生对掌握田径运动的实用性、健身性产生怀疑。思想认识与资源开发不足,使田径课教学失去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运动和休闲等视角,对台湾地区休闲运动的概念表达和使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概念的标识和使用经历着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今后的台湾地区相关概念使用中将延续如下发展趋势:行政机构和中小学用体育涵盖运动休闲;大学和学术研究中将运动、休闲和体育进行区分;新闻媒体和产业则偏向用休闲、运动取代体育.  相似文献   

15.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表现为运动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西方的运动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而中国静态的运动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运动休闲的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人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则以动态为主;从活动的内容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多是一些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项目,而西方人则多是从事一些运动竞技项目和具有冒险性质的刺激性运动;在活动功用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而西方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从健身方式来看,西方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其体力支出的不足,而中国的则是从整体着眼,将强心健身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因为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和运动休闲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与我国女性"美与健"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霞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1):63-65,6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访问专家等方法,对伴随健美操发展的女性健身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现代女性健身思想经历了形成期,以“美”为主导期及以“健康”为指导的三个时期。目前,正在朝着健康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并试图开创以“健康”理念指导健身运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围绕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对河南省18所高校的1 336名学生和25名武术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武术是高校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项目,我们对此并没有重视,存在教学器材匮乏、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其改革应从转变观念、改善课程结构、精选教材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品的属性及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For a person undertaking regular exercise, any fluid deficit that is incurred during one exercise session can potentially compromise the next exercise session if adequate fluid replacement does not occur. Fluid replacement after exercise can, therefore, frequently be thought of as hydration before the next exercise bout.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euhydration before exercise an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emporary hyperhydration with sodium salts or glycerol solutions are also important issues. Post-exercise restoration of fluid balance after sweat-induced dehydration avoids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a body water deficit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subsequent exercise performance. For effective restoration of fluid balance, the consumption of a volume of fluid in excess of the sweat loss and replacement of electrolyte, particularly sodium, losses are essential.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 after exerci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a lesser extent and its role for fluid replacement in the dehydrated but otherwise well athlete remains equivocal.  相似文献   

20.
从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制度、竞技体育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度本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流向与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人才职业流向相反,是导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