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分析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案例,认为,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器质性异常;过度疲劳和超负荷运动;缺乏锻炼体力不足;特殊的运动心理等.根据目前预防运动性猝死研究的进展以及对运动性猝死高危群体的预防教育与监督管理,提出应及早识别可能发生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学生群体;对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学生群体要建立运动前的"互动告知"制度;要掌握特殊的运动保健知识;要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医务监督;要普及运动现场的急救知识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程杰  李效凯 《体育教学》2008,(11):12-13
即刻死,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尽管目前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尚无统一的界定,时间由30秒到24小时不等,其特征为:猝死过程自发;意外发生;进展迅速。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猝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在体育场上发生的一系列运动性猝死事件震撼了国际体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猝死的大量文献后发现,猝死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下为高峰,死亡原因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也时有发生.针对我国运动猝死的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所谓运动性猝死,是指运动员或者体育活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或者在运动后24小时内无法用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突然死亡.尽管发生在赛场上的职业运动员猝死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能够获得有效抢救的机会很少,往往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运动性猝死必须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低,进展迅速,其发生与运动项目、运动强度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多发在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运动性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猝死和脑性猝死,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对运动性猝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猝死(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学农 《体育学刊》2003,10(1):67-69
查阅1982~2001年有关运动猝死的大量献发现,猝死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下为高峰,死亡原因以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中时有发生;猝死最常见的运动项目有径赛、篮球、排球、足球和慢跑等。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6,(3):44-49
(1)背景:与运动有关的心源性猝死(猝死大致分三类,心源性、脑源性和其它,这里一般指心源性运动猝死。下同),不仅经常发生在高水平运动员身上,还频见于非高水平体育竞赛参与者群体。2012年5月,本研究在德国开展,通过对全国范围内运动猝死事件的调查,来分析其主要诱因。(2)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网络平台搜集、记录并分析案例,并辅以15家法医机构和媒体监测到的案例作为补充。在本研究中,运动相关心源性猝死被界定为:在参与体育运动期间或停止后1小时内出现的死亡(无论复苏成功与否)。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级别赛事中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以及日常体育锻炼参与者。(3)结果:经过30个月的观察,本研究搜集并分析了144个运动猝死样本(平均年龄46.816.2岁)。研究发现,德国运动猝死的总体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1.2至1.5例,其中97%为男性。大多数猝死出现在非高水平体育比赛赛场。足球和跑步是事故发生最多的体育项目。年龄在三十五岁及以下的所有猝死案例中,心肌炎是最常见诱因。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的体育参与者猝死中,冠状动脉疾病是主要诱因,也有少量心肌病导致的运动猝死被发现。(4)结论:在德国,运动猝死最大的比例出现于"参与非高水平体育比赛或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中年男性"群体。欧洲各国运动猝死的主要诱因有所不同。本研究揭示了对参与者进行心脏筛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高水平体育竞赛项目开赛之前,应筛查并确认青少年参与者是否患有心肌炎。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规律,对我国2000年到2007年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案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运动猝死案例103例,涉及23个省(市).调查发现,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具有以下规律:男性运动猝死人群明显高于女性;运动猝死年龄分布以30岁以下和50岁年龄段为主,呈典型"马鞍型",主要为学生和离退休人员;运动猝死项目主要为跑步、足球、篮球等项目,项目猝死的危险性与运动强度和量有关,通常高强度、大运动量、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猝死风险较高.我国大众健身人群一天中运动猝死发生高峰是早晨;一年中运动猝死高峰月份为3月和11月,其次是7月.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病因以心源性猝死最多,其次是脑源性猝死.根据我国大众健身人群运动猝死规律,提出了今后运动猝死预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技术教学特点 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个特点首先决定了他们是有情感与意识的人类,而不是动物,在运动技术教学中应体现“人的特性”、“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学生不是运动员,这一特点又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本质差异,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是业余选手、非正规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体,他们的身体基础条件较差、运动兴趣处于培养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一位不到加岁的大学生倒在了半程;2004年11月23日上午,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一名大学生猝死在体育课上;2004年12月1日上午,辽宁省抚顺市一名高一男生在学校操场跑步时突然倒地,昏迷不醒,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学生在运动中猝死的事情屡有发生,其中主要为心脏性猝死,其原因是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11.
陈裕 《体育师友》2014,(6):38-39
<正>运动性猝死(exercise-related sudden death也有译作exercise-induced sudden death),是指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临床上一般将运动猝死界定为,运动中或运动后24 h内的意外死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运动猝死的发生尚无统一的时间范围界定,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h内。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国内对运动性猝死的  相似文献   

12.
高原  郝英  朱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51-653,656
运动猝死是运动医学领域和体育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给开展体育运动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对华中地区收集的38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猝死者平均年龄28.8±16.7岁,年龄范围13~72岁,其中30岁以下21例.猝死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死亡原因以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中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运动猝死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晕厥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性休克和运动性猝死,不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在体育教学中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运动猝死是近年来高校讨论的热点话题,通过对运动性猝死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探讨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原因及其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体育的研究对象要从“运动”转向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运动素材要经过加工改造,才能成为适合于大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学不仅要有运动教学,更要研究锻炼方法;终身体育不仅需要运动技能,还应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对普通大学生来讲,健身性身体素质更重要,它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品德教育的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心理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波、和谐友善的氛围;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群体交往及游戏、竞赛等手段进行心理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体中育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大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降,运动性猝死事件频发,本文回顾了近年我国运动性猝死事件,总结出运动性猝死项目以跑步运动为主,猝死原因以心源性为主,提出从加强师生急救培训、建立大学生体质监测机制、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建立保险救助体系、建立危机应急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进行预防与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两年频繁发生的学生中长跑猝死事件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学生中长跑猝死的影响因素:心脏、学生体质、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应急反应对猝死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对策:学校体育应该改革现有体育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中长跑运动;宣传和普及中长跑猝死的急救知识和方法;建立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家长应做好学生早期心脏检查和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身做好自我医务监督,掌握运动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非智力因素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和运动训练积极性的动力,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素养,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能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本文对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