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发挥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对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思路并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通过革新体育服务供给方式、赋能资源要素均衡发展、强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性、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构建数实共生生态体系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应用能力薄弱、体育消费升级存在伴生风险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强化体育产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科学构建数字体育消费格局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在推进中国式体育产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围绕本质要义、时代价值、转型路径和政策取向等核心议题,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体育产业现代化的逻辑意蕴和路径铺展。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产业现代化是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支柱、以数字化治理和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以数据要素嵌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为核心的现代化;持续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有助于体育产业实现系统性创新、数字化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进而夯实中国式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模式新图景、新形态、新定位和新目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演进下,体育产业发展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由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以及由传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据此,该研究提出了持续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强化技术自主创新和可控水平、加快体育领域数字政府建设和加强体育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提升体育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寻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释义、逻辑理路,并提出实践路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强国建设通过实现体育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来助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呈现出人民性、发展性、系统性的现代化特征。逻辑理路是由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三部分组成。路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扩大国际影响力;解决关键短板问题,助力体育领域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出发,寻找辽宁省海洋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子及创新实践路径。结果显示,政策红利推动力、消费升级拉动力、产业融合驱动力、科技赋能支撑力是推进辽宁省海洋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子;结合辽宁省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技术赋能与创新驱动、环境优化与场景创新、供需共振与要素集聚等。  相似文献   

5.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6.
推进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数字赋能为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动力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价值。研究认为:数字赋能推动群众体育治理向整体智治、精细治理、多元共治转变;现阶段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面临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数字治理理念转向偏差、数字治理人力资源短缺、数字治理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等困境;应通过提升治理主体技术应用能力、引导群众体育数字治理理念转向、打造“数字+体育”治理人才体系、完善群众体育数字治理规范标准等路径弥合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堕距,提高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的效度、温度和尺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逻辑理路,并提出实践路径。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本质上是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体育发展载体,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上担任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路径、群众体育健身服务新基地、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新渠道的角色。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为原则,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以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为重点,夯实竞技体育基础;以培养大众体育生活方式为宗旨,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以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资源整合为手段,打造精品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式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内涵:促进村民主动健康,推进体育人口现代化;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筑牢乡村经济根基;弘扬乡村体育文化,助力村民精神富裕;贯彻落实生态体育,打造绿色宜居乡村;统筹城乡体育融合,保障服务均衡可及。现实困境:体育人才匮乏和培养短板,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困难,体育文化互动与生产薄弱,生态体育空间与发展隐患,体育资源统筹与服务失衡。推进路径:培养“两懂两爱”体育人才,夯实乡村全民健康基础;创新聚合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驱动文化传承创造转化;推进生态体育绿色回归,赋能乡村宜居生活变革;健全乡村体育治理体系,促进体育服务平等共享。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数字赋能下的高质量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功能及内涵日益丰富,探讨相关服务供给路径,不但对社区治理,而且对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应对新时期社会解构与重构中所出现的系列挑战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改变是多维度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数字赋能下高质量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路径,认为:数字技术推动了整体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空间拓展、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多主体互动。伴随数字技术融合的加深,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除了关注均等化与全面化的整体发展,还可以结合社区特色进行差异化供给,以及在社区内部主体数据掌握及推演中进行动态完善。同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与持续性,在实践时,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仅坚守人本逻辑,还应强化老龄化趋势下的老年人关切,并在多维一体的服务供给中提升能力与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立足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索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阻滞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从赋能产业生产力要素优化、凸显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驱动产业生产关系变革4方面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产业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数字人才支撑不够、科研创新投入不足、转型基础供给不足、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等阻滞因素,提出培育体育产业数字人才、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加速体育产业现代化进程、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数字技术与职业体育融合发展的态势、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化的实施路径。从国外来看,数字技术与职业体育的融合表现在比赛训练科学化、体育赛事科技化、体育场馆智能化、运营管理高效化等方面。在国内,数字技术在职业体育领域的覆盖场景不断扩大,顶尖俱乐部竞相开启数字化转型,体育科创型企业不断涌现,但面临从业人员传统认知尚未转变、技术难点亟待突破、数据分析人才匮乏、基础设施改造不完善、数据保护制度不健全等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突破传统思想的认知局限、架构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培育数字时代的复合人才、打造体育场馆的智能服务以及保证数据制度的与时俱进等路径,实现我国数字技术与职业体育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正处于补短板和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阶段,目前存在规划布局有待优化、运营管理有待提升、保障激励有待改进等共性问题。就上海市而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存在“人地矛盾”下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多样化不适配,管理运维效率不高,制度障碍限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案例调研、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健身去哪儿”这一制约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全民健身发展短板问题,面向体育事业未来发展,基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解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呼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体育惠民,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融合创新、拓展城市全民健身空间;开放共享、持续提升管理运维效能;法治赋能、科技赋能,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体育治理现代化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保障和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逻辑,全面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实践优势包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发挥好适合国情的认同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统筹和协调并举的结构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动能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厘清疫情防控、体育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三者内在的逻辑机理,重点对体育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运动促进健康的治理效能,提出构建健康中国建设的体医融合治理方案。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价值是助力全民体质健康的必由之路,体育文化功能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现实使然,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是创新方舱医院建设的应然之举,体育经济价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支撑。体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体现在: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社会生态模型中构建和推广;创新建成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有机耦合模式;扩宽全民健身战略内涵,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建立稳健可持续的体医融合运行机制。体医深度融合是搭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治理体系形成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提质增效、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服务化转型的紧迫性。从产业聚集、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与创新3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促进因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对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规律认识不清、作用于企业效益认识不足以及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能力不足等困境进行分析。总结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5条路径,即专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路径、协同制造与服务创新路径、"互联网+"智能服务的定制化路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路径、完全去制造化服务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服务型制造政策体系、推广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示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互联网商业和服务模式、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等对策,以期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转向与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历五个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发展转向:发展模式由"以外带内"向"以内为主"转变;发展重心由"外向出口"向"扩大内需"转变;发展目标由"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变;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路径:完善顶层设计,提升治理能力;提高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强品牌聚焦与塑造;加大体育基础建设力度,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有序推动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探究成果转化路径。研究认为:思想观念约制、内容形而上学、转化机制欠缺、结果检验风险、评价不甚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条件相对弱势,转化效果不甚理想。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需要通过解放思想,强化认知;打牢成果转化前期基础;找准成果转化策略等路径来推动成果转化,并以此推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将"智慧化"理念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抓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动能转化,提高体育产业供给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现实状态的基础上,探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路径。研究表明:以推动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促进体育产业新空间发挥经济效益为方向,以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规划和智慧运营为要求,以满足消费者的智慧化体育需求为重点,是智慧化建设的逻辑。剖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在模块层、主体层、运行层三个层面上的机理,提出制定智慧化建设标准、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构建智能知识库、搭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智慧化建设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宋娟 《体育科研》2021,42(1):23-29
体育科技创新正加速体育领域新变革,上海亦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框架内提出要“建设全球领先的体育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体育科技创新风潮,释放体育科技创新效能,推动体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愿景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说,上海具备推进体育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若能提前谋划,取人所长,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体育科技创新中心,无疑将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提供强大驱动力。为此,基于全球体育科技创新特征的分析,立足上海体育科创优势基础,提出未来上海建设全球领先的体育科技创新中心的三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