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今年《体育与科学》杂志第2期上,刊登了丛湖平、李寅生两同志的《也论模糊综合评价》一文(简称也论)。该文对模糊综合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概念,模糊评价的模型作了详尽的阐述,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模糊综合评价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可贵的。但笔者认为“也论”虽引用了教授、专家的经典著作,但遗憾的是未能用确切的数据和充分的理由否定本人前文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再对模糊综合评价的实际应用作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
模糊集理论在大学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芳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1-303,30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首先确立了大学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及其分属权重,再运用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数学模型对大学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把握海峡西岸民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方向,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特尔斐法等方法,从民营企业体育物质、民营企业体育行为、民营企业体育管理、民营企业体育精神4个层面构建民营企业体育文化评价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各指标权重与综合评判系数,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以此对民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状态进行测量与评估,为加强与改善民营企业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根据有关体育教学大纲的权威性解说,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改革了考核办法”,在考核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以下简称《论文》)。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我国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评价理论的一大突破,在此我们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体育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综合考虑教师教学系统和学生学习系统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体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模型,通过评价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综合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突出了“体育教育”的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训练和治理的重要作用,相应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而全新的要求,而“工作能力”又是一个带“模糊性”的定性概念,为对它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客观评价优劣,以利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文章采用了模糊(Fuzzy)数学中的模糊公式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现代评价方法”和“传统评价方法”最近,常常可以听到“新的评价方法”和“传统评价方法”的说法,将两者进行对比的论述也不乏见。所谓“新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指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的现代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标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作了特别说明(见表1)。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所谓“现代评价方法”应该是指“强化激励…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最近,常常可以听到“新的评价方法”和“传统评价方法”的说法,将两者进行对比的论述也不乏见。所谓“新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指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的现代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交采用“加权平均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体育系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估模型,经实际应用和反馈验证,其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日、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构建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中、日、美三国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对比、分析后,对我国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心理负荷能力自评量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践,运用问卷调查和R型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心理测验“多级估量法”,研制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能力自评量袁》。在体育教学评价研究中,对目前国内使用的体育课心理负荷测量方法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Fuzzy二元对比排序法”对体育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并和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成对比较法”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万琼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129-131
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为依据,采用正式公布的1985年、1991年、1995年及2 0 0 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湖北省大学生的数据资料,运用灰色控制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制订了“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本“评价模型”对学生个体进行定量评价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其设计思想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运用本模型可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与分类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上,“运动参与”目标不适合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目标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体、社会的“身心健康”需要,需要通过课外补充才能满足社会期待的“身心健康”要求;“社会适应”目标在思想意识上先入为主地渗入社会预期性结果,抹杀了其结果产生的个性与首创性.并从学生的学习评价、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以及《纲要》对体育课程实践的作用现状等角度评析了体育课程目标.提出对《纲要》课程目标修订的建议,为体育课程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背景分析首先,从综合评价的操作性角度分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实施的建议中指出:"本标准强调各校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因此,采用综合评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业评价改革的重点。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制定具备操作性的综合评价方案,已经成为制约综合评  相似文献   

17.
中学体育教学"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学习评价体系对呼和浩特市蒙汉族中学的6个班级进行了两个学期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制定的目标相一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学生对体育的整体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相关。为此,本文提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学位论文工作质量构成因素为依据,运用多因素“主成份”分析法及模糊集合论原理与方法,建立起体育院系学位论文工作质量分析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学位论文工作质量各类、各项构成因素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经实验研究证明,满足测量学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光 《体育教学》2002,(1):38-39
新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名称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的制订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一大飞跃,是体育课程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起点,也是与国际体育教学接轨的尝试。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进行评价,也就是成绩考核成为体育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体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更应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加突出了“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相应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而全新的要求。而“教学能力”又是一个带“模糊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概念,需要把它适当细化才能评价出教学能力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客观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本文采用了“权重综合评分法”,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细化要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