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审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从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及学制与培养方式等方面深入剖析目前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各具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选修课程呈现出多样性,课程学分体现差异性;学位论文研究过程逐渐程序化和规范化,采取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隐名评审和预答辩等方式对博士论文进行质量监控;导师制、外聘制、联合培养等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保证体育学博士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对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校名数量、地域布局、招生单位属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以及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单位区域布局、单位类别、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教育质量处于不均衡状态,要注重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平等,尤其是起点公平;要注重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和谐发展;注重体育学科评价体系的建构;注重单科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强强联合、优劣互补,促进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21个体育学博士招生院校的57名在职女性博士生导师的自然特征、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学女博导过度集中于一地一校;4个二级学科人数分布不均;梯队后备人才匮乏;学历和职称较高,7成以上拥有博士学位,且均为教授;4成以上女博导兼任本单位党政工作或有社会兼职;有海外进修经历者较少,不足3成;H指数平均值明显较低,主持国家层面科研项目的仅占半数。评聘条件比较刻板、导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不完善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扩散的缘起在于"合法性危机":包括社会与政府两个方面.扩散的显性结果是趋同化,这在体育学博士教育的区域布局、院校分布、学科设置、导师遴选、招生录取等方面均有表现.深刻认识和正确分析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的趋同性,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学博士教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培  杨俊涛  谭华 《体育学刊》2013,20(1):93-97
采用统计分析法,以2001-2010年我国14个体育学博士授权单位产生的764篇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博士学位论文产生的单位、年度和专业等3个维度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认为:1)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反映了我国体育学研究的热点;2)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体现了博士培养单位的学科发展水平;3)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说明了体育学的二级学科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博士学位培养机制,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我国博士教育无论从规模、速度、质量等方面,与美国相比较,都已超出学术发展常规,引起一系列问题。以美国博士学位培养模式为依据,提出一些“塔中塔”体育学博士学位培养策略与构想。认为我国只有对高校博士学位培养机制在选拔机制、课程设置和指导教师与博士生比例上严格把关,才能真正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大跃进"现象入手,分析当前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在考试招生、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管理与质量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优化该培养体系提出确保生源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我国体育博士生培养的质量,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调查访问法,介绍了美国有关体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评估和排行工作,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体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吕钶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484-487
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高等教育改革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转移政策和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程序严密高效的体育学研究生术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课题,对促进体育学研究生术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个案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对该校建立的一套体育学研究生术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剖析。实践证明,其是一套科学、合理、适用、全面的体育学研究生术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情况.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经过10批审批,到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有120所,学位点有257个;自1986年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以来,19所体育学博士生招生院校具有29个博士研究生学位点.2005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使体育学形成了体育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综合格局,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培养渠道,解决了我国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问题.然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置不完善、4个二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累积性评定(summativeevaluation)由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最终评价(finallyevaluation)构成,在我院的教学中利用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学目的与评价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教学的评价观念在教育者的心理、思想意识以及评价习惯上的积淀做一番透视与分析,旨在提高教育者的现代教育科学的观念,探讨并建立高校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实施要点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排球发球“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技评成绩和达标成绩有积极的影响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各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趋势明显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和校本实践运用等方法进行探究。探究其产生根源是:以往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评价目的集中倾向于一次性的测试成绩就确定学生本学年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新课程改革,明确体育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性,确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校本评价特征、评价类型、评价内容与方法。让形成性评价更加清晰化,具体化,为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以实现"构建高专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新的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佟铸  李贵阳 《体育学刊》2003,10(3):90-93
从哲学的价值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特征,指出体育教学评价应将主体的需要与体育教学的属性以及正确的评价观三统一起来。阐述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跳高各技术环节权重的确定,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定跳高技术质量,为改进技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发展性评价理念谈高校体育教师评价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以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不足为出发点,依托发展性评价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改革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永明 《体育科技》2006,27(3):89-91
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重体能、重结果、重外在,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差异,仅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随着体育课程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不再是被人误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更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所以体育课程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In hip-hop dance, the elements of motion that discriminate the skill levels of dancers and that influence the evaluations by judges have not been clearly identified. This study set out to extract thes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side-step movements of hip-hop dancing. Eight expert and eight non-expert dancers performed side-step movements, which were recorded using a motion capture system. Nine experienced judges evaluated the dancers’ performances. Sever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range of motion (ROM) of the joint angles (neck, trunk, hip, knee, and face inclination) and phase delays between these angular motions were calculated. A quarter-cycle phase delay between the neck motion and other body parts, seen only in the expert dancers, is highlighted as an element that can distinguish dancers’ skill levels. This feature of the expert dancers resulted in a larger ROM during the face inclination than that for the non-expert dancers. In addition, the experts exhibited a bottom-to-top segmental sequenc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hile the non-experts did not demonstrate any such sequential motion. Of these kinematic parameters, only the ROM of the face inclination was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judging score and is regarded as being the most appealing element of the side-step movement.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综述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武术评价内容的特点,针对武术评价方法提出建议,为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的客观评价与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