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主体哲学观点,考察作为主体存在的人的体育活动及其哲学关系。人就是体育的主体,是在身体性运动中主动追求超越的人本身。在体育主体性的本质内涵中,阐明体育的主体地位、主体素质、主体需要和主体自由的价值所系和意义图解。在体育主体性的认识向度中,分析自然规律、社会选择、个体空间、群体凝合、竞争基因、协助机制、暴力倾向、规则意识之间的思维演进和理论奠基。实践是人的根本性特征之一,体育是人主体性的能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并在生存论境况中建立体育哲学的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论及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感性需要为基础的生存道路,人要走向自由必须满足感性需要的存在原则,体育是人感性需要的路径选择之一。体育是人感性存在的现实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所生成的实践活动,体育是人学存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感性的现实探问中,从抽象实体到感性生成,从超验理性到感性活动,从反思理性到感性原则,从自然存在到感性存在,从异化劳动到感性需要,从生命禁锢到感性解放,在人实践生存的历史路向中,体育随处体现出人感性实践的自由和完满,并与人生活世界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确立起人感性存在的生命维度、行为基础和自由意义。体育不是现代性的产物,而是在历史中生成的人的行为解救,是一种生命自我拯救的文化机制。体育是面向人之生存而进行的历史努力和生命展现,体育人学存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感性原则的实践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人的主体性与体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体育的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的主体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体育运动中所担当的角色和所产生的本质力量.提出了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命哲学视域下体育课程评价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新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梳理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观,分析科学主义、管理主义、功利主义范式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阐述生命哲学理论的内涵,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价值取向4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了生命哲学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浅论体育教学中主体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主体性是人的身心素质组合的核心和灵魂,然而由于主体各自的身心素质基础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主体性就有正相与负相之分;重复与创造之别;被动与主动之异,膨胀与萎缩之差。它对个体、课堂教学、乃至社会的作用,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消极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弘扬主体的人的主体性时,我们要正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主体性,有针对性地发挥正相型主体的积极作用,矫正负相型主体的观念与行为,并引导到正相型主体性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的特征必须建立在民俗体育概念的科学界定基础之上。在学术界,民俗体育概念研究的成果还不够完善,民俗体育的概念必须站在体育哲学的视域才能真正揭示其内涵、属性和特征。在民俗体育起源与民俗体育的精神哲学分析的基础上,民俗体育的概念内涵包含三个层次(“三个实体”)的内容,生命意识和生命诉求是民俗体育概念最为本质的内涵。民俗体育的概念内涵决定了民俗体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个传统村落的百年体育史考察,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主体性理论框架下解读村落体育主体性的“变”与“不变”。认为:村落体育百年嬗变历经了村民作为意识主体、参与主体、价值主体和权力主体所具有的根本属性之“变”,同时,蕴含党领导下的体育发展为人民的村落体育主体性之理念“不变”、满足村民主体性实践需要的宗旨“不变”。提出:构建人民主体的理念,把握人民主体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的认识论、价值论和存在论,是坚守党领导下的村落体育主体性之理念“不变”的纵向理路延伸;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保障村民主体地位与村落发展的协同、村落体育中“人”的目的性与制度建设的统一是于“不变”中主动应“变”的横向路径实践。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已经成为主体教育研究在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活动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源,是人的生命以及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源泉,教育学离开了活动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因此,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的逻辑起点。人的主体性存在于三个层面:精神层面,需要层面…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中主体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中清 《体育学刊》2006,13(5):18-21
人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人作为文化存在的要求。如果一旦主体失去了参于实践的文化驱力,体育就成为违背人性(自我完善)的了。塑造人(个体)的人文精神要求体育文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作为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人类样本而存在的个体的人。人的超越性本质的要求在体育中个体作为创造者、接受者和产物是“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人本位"的体育价值理念,深深地影响我国体育观的嬗变.因为,体育是离不开主体人的身体性活动,体育运动必须重视和体现人的主体价值.然而,纵观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一直体现为工具性价值,缺少人文主义内涵.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通过体育广告这个平台,我们清晰地看到体育本质的回归--人的主体性,追求主体快乐已成为当代的主流,从而展示出"更人文、更健康、更快乐、更人性"的以人为本体育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体育是一个动 态的、开放的、复杂的大 系统,与其他任何物质系 统一样,它具有自己的元 素、结构、功能和运行环 境等四大要素。要素之 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体育结构具有一 般结构的共性,也有其自 身的特点。本文根据我国体育的性质和任务,论述体育结构学研究的对象,分析其研究内容及基本特征,为体育系统结构的研究确立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讨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价值,体育思想能够从中得到诠释。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塑造完整人性的一种思想期待,体育具有对生命拯疗的历史意义,并从中彰显出生命存在的现实性,以及人之为人存在的主体性。在人性的两端,"文明"在于"精神"的富足,"野蛮"在于"体魄"的强健,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就是在文明社会中,通过体育创设出塑造"完整的人"的历史机遇与实践途径。在百余年的历史时空中,毛泽东与习近平两位伟人均重视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中国智慧"的彰显与延续。在新时代,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活至上的价值理念,需要充分认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含义,并与"以人民为中心""生命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进行思想黏连,从而建立体育思想论证的主题与话语。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逻辑与文献分析的方法,以游戏和体育为哲学考察对象,目的是对体育回归游戏本真,以及游戏与体育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进行哲学的探析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了游戏和体育概念的前人理解进行梳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从游戏视角去看待体育,从体育视角看待游戏。并从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角度对游戏与体育进行新的审视:认为从游戏到体育再到游戏是一个渐进式过渡回归游戏本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哲学观倡导了一种新的体育理念,使人们在奥林匹克的特殊社会环境中体验、认识和领悟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奥林匹克理想丰富了现代体育理念的内涵、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生哲学,是现代体育理念的基础。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中关于奥林匹克哲学、奥林匹克理想等的重要理论逐渐成为探讨和研究现代体育理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杨韵 《体育科学》2011,31(3):87-92
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理论解读,对其内在深刻的机械论与目的论批判、生命的冲动与创造本质以及意识的绵延自由的基本思想进行剖析,继而以体育本质作为基本切入点,沿袭着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轨迹进行了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面对现有体育本质论中的机械论与目的论的思想桎梏,研究认为,体育的本质在生命这一深远范畴下,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体育生命冲动与创造,与体育的意识绵延自由的本质。而这也正是体育本质之于人、之于生命整体最为真实而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快乐体育”思想的实质及内涵入手,结合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滑坡的现状,采用献资料法、访谈法、教学论证法,分析和探讨了在中小学体操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渗透“快乐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剖析了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以及体育文化的多元并存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和谐回归;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由“社会需要”向“个人需要”的转型;“人文价值”人类未来体育文化价值的崇高理想;“幸福体育”人类体育文化价值的最终回归。  相似文献   

19.
从“冠名”一词的语义出发,对体育冠名权进行了定义.运用法学理论,从体育冠名权的主体、客体、内容、法律性质等角度,对体育冠名权进行了分析.针对体育冠名权的侵权特点,根据体育冠名权的立法现状,对保护体育冠名权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及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和历程入手,逐层阐述了人、社会以及运动项目都是从自然中产生和发展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都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并通过对运动项目从人类生存的需要,到逐步形成了竞技运动和竞技运动高度发展给人的身体及学校体育教育带来的危害的论述,进一步阐述学校体育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使人的自然属性和运动项目的自然属性共同作用于学生,并通过改造竞技运动项目,使其教学化和生活化,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这便是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