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所组成的综合田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活等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掌握技术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女子全能运动项目在世界体坛上开始得比较晚,并且项目经常变动,这就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尽管如此,近些年五项全能运动水平仍发展得较快,世界女子五项全能成绩已达到4858分,而我国五项全能成绩则是4248分。这个成绩的取得,使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进行女子五项全能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国际田径联合会从今年起又把五项全能改为七项全能,增加200米和标枪,这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安排七项全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对部分全能专家、运动员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1987~1993年间的全能成绩表明,800m水平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800m成绩已成为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作者提出训练方法、教练员的重视程度、选材、恢复和营养、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800m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对部分全能专家、运动员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800m水平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其中800m跑的训练方法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800m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分析了800m跑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作用,研究了800m跑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训练方法,供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我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1997-2013年共5届全运会和1996-2012年共5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前8名平均成绩及各单项成绩进行态势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无论在单项成绩,还是在总成绩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②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整体成下滑状态,各单项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③提高投掷类项目和800m成绩是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的当务之急。④运动员选材上应该与世界接轨,建立一整套科学、系统、全面的选材依据和方法,追求"全能能手"型运动员的培养。⑤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运动成绩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是各级教练员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以往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但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研究有其局限性。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全能选手的总分与7个单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各单项在全能运动训练中应占的地位及它们对总分成绩所起的作用,对于科学地安排、控制训练全过程及尽快提高我国女子全能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子7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7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中国女子7项全能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女子7项全能要突破7000分,必须把投掷类项目的训练作为攻关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要把投掷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使中国女子7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3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能能手”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全能运动     
G825.02 9903619全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刊.中.I]/白东波,尤宝东//内蒙古体育科技.-1999.-12(1).-7-9参2(YYW)全能运动//心理训练//暗示本文通过对田径全能运动员的心理特点的分析,就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运动员所需的心理品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供田径全能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当今女子七项全能的总成绩和各单项成绩,通过对女子优秀全能运动员表现特征和影响女子全能发展的各因素进行阐述,旨在发现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及训练规律;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得分情况进行多层次的关联分析,揭示世界运动员总成绩与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项目之间各分类之间以及总成绩与各构成单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寻求其存在不足,同时也为我国七项全能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前不久结束的天津、上海两 站的中日室内对抗赛上,两名日本十项全能运动员参加测验,在速度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见表1、2)。关于全能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日本教练员小林敬和与本刊记者在上海进行了一次谈话。 记者:请您谈谈中日男子全能的差距。 小林敬和:中国全能运动员身高体壮,因此,在投掷方面中国运动员好些。而速度、跳跃及技术方面,日本运动员稍好。总体上讲日本男子全能水平稍好,但近些年水平有下降,中国女子全能水平稍好。希望中日双方通过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龙  曾阳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35-437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青少年女子全能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青少年女子全能运动中速度力量的训练学基础,决定了其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发展特点,它为有效的发挥速度力量在全能运动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表现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十项全能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与我国优秀运动员水平相接近的8000分国外运动员进行对比.找出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选手在快跑类项目上占据优势,耐力水平相对较低,提高各单项发展的均衡性,是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竞技体育运动心理评价的"三元评价模型",该模型从运动员、教练、公众期待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了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评价模型。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教练的心理状况以及公众期待都会对运动员的比赛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年35岁的王志杰,已是中国跆拳道女队主教练了。来自辽宁的他,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和闯劲。一谈起跆拳道,王志杰便滔滔不绝。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把道理说得明白、透彻。可这位跆拳道金牌教练,其实是个“外行”。  相似文献   

14.
田径项目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通过对山东省高校田径运动员的在校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入学以后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在逐年下降,而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是高校的训练模式、比赛、管理机制以及教练员的水平等方面,通过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角度分析广东排球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结果认为:广东政府目前实施的金牌战略、优秀运动员的“拿来主义”严重影响经费的长期投入;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对广东人种有偏见;缺乏广东籍运动员和优秀教练员;竞赛体制混乱,严重缺乏“以赛代练”;排球职业化改革和俱乐部建设发展滞后。为促进排球发展建议政府加大本省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完善梯队和后备建设;改变对教练员的奖励方式——提供优秀教练员的发展空间,完善各级教练员培训;搞活基层和民间比赛,完善竞赛制度;政府转变观念,在政策和经费投入上扶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2009柏林田径世锦赛中我国运动员在三级跳、女子铁饼、男子跨栏等项目中的失利原因作了深刻剖析,得出完整技术发挥欠稳定、细小环节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是导致我国选手没有在决赛或半决赛中发挥出应有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再次呼吁我国田径界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把田径运动项目中的细小环节技术放在重中之重,这样对于运动员发挥最佳的完整技术以及取得较高竞技水平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刘静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程跟踪摄像获得她的2006年全国大奖赛比赛总决赛比赛录像,并对录像进行解析,结合问卷调查、教练访谈、文献检索等方法,得到刘静100m栏全程运动学指标,与世界上其他优秀跨栏跑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与国外优秀跨栏跑运动员相比,她的腾空过栏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起跑速度以及最高分栏速度方面存在着差距,专项速度耐力水平以及冲刺能力相对较差,但全程栏的节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tend research that has focu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essors associated with coaching practice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how such stressors effect athletes, and more broadly, 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A total of 13 professional- and national-level athletes were interviewed to address the three study aims: how they detect when a coach is encountering stressors, how coach experiences of stress effects them as an athlete, and how effective the coach is when experiencing stress. Following content analysis, the data suggested athletes were able to detect when a coach was experiencing stress and this was typically via a variety of verbal and behavioural cues. Despite som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coach experiencing stress, the majority were negative and varied across a range of personal influences on the athlete, and effects on the general coaching environment. It was also the broad view of the athletes that coaches were less effective when stressed, and this was reflected in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 and lack of awarenes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existing theory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pplied practic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9.
铅球是所有田径项目中对力量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研究证明,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的高低是铅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铅球属于典型的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运动员在瞬间发挥出最大的肌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所以较强的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力量素质。我国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的不足,从而导致专项成绩上不去,影响到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进一步认识铅球的专项力量特征,研究影响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的因素,探讨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为铅球教练员和运动员走合理的力量训练道路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tends recent coach stress research by evaluating how coaches perceive their stress experiences to affect athletes, and the broader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A total of 12 coaches working across a range of team sports at the elite level took part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3 study aims: how they perceive athletes to detect signals of coach stress; how they perceive their stress experiences to affect athletes; and, how effective they perceive themselves to be when experiencing stress. Following content analysis, data suggested that coaches perceived athletes able to detect when they were experiencing stress typically via communication, behavioural, and stylistic cues. Although coaches perceived their stress to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athletes, the overwhelming effects were negative and affected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and interaction” factors. Coaches also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be less effective when stressed, and this was reflected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 self-awareness, and coaching quality. An impactful finding is that coaches are aware of how a range of stress responses are expressed by themselves, and to how they affect athletes, and their coaching quality. Altogether, findings support the emerging view that coach stress affects their own, and athlet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