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伍,全能和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录像观察、成绩的分析研究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在新的评分规则下当今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状况,旨在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跳马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和查阅文献等方法 ,对第 2 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 8名、单项决赛前 7名跳马项目运动员的动作类型、起评分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运动员跳马动作的选择基本反映了新规则的指导方向 ;发展难度、追求高起评分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录像跟踪与分析统计法 ,对第 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前 3名 ,跳马单项决赛前 8名 ,以及近 2年世界性比赛中获跳马奖牌的 16名运动员动作起评分与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 2 0 0 0年悉尼奥运会 ,重点评价了我国男子跳马项目的优势与不足 ,提出应把动作姿态与落地稳定性作为今后我国男子跳马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从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雅典奥运会我国男子实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观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全能决赛前8名运动员及各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的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中国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有望实现4枚金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41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全能和各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北京奥运后新评分规则下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格局变化及发展趋势,找出新一代中国体操男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新一轮奥运周期内继续辉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世界优秀男子跳马选手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通过对1997洛桑世界体操锦标赛、1999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操赛男子跳马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共计24人的研究.对参加决赛运动员的动作类型、起评分、最后得分、动作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  相似文献   

7.
关于世界体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雅典奥运会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当今世界体操强国运动员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获得团体和个人全能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男子接近24岁,女子超过18岁;而获得男子吊环和自由体操单项奖牌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27岁和25岁,年龄最大者为34岁;女子进入跳马决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19岁,获得银牌者为26岁。可以认为,新北京奥运周期世界体操男子已进入到“成年化”、女子也进入到“青年化”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以雅典奥运会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当今世界体操强国运动员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获得团体和个人全能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男子接近24岁,女子超过18岁;而获得男子吊环和自由体操单项奖牌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27岁和25岁,年龄最大者为34岁;女子进入跳马决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19岁,获得银牌者为26岁。可以认为,新北京奥运周期世界体操男子已进入到"成年化"、女子也进入到"青年化"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前8名决赛情况的技术统计、分析与研究,揭示了我国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的长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尤其是与第37届世锦赛跳马前8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出了几点积极建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7年~2000年男子体操新规则精神,对我国男子优秀后备体操运动员与世界级运动员在动作难度和连接加分、动作重复、特殊要求以及成套动作的起评分诸方面进行了对比,并提出相应的训练建议,以期为奥运新周期男子体操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优秀女子赛跑运动员比赛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 m、2 0 0 m、40 0 m、80 0 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45 8名优秀女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女运动员 2 0 0 m、40 0 m、80 0 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39届、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的团体、全能和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新规则周期里世界女子体操的奖牌分布越来越集中;团体与全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项奖牌呈现出垄断性;各国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特长。  相似文献   

13.
选定进入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过渡阶段左脚积极压插着地不够,过渡阶段时间较长,左脚落地瞬间躯干前倾角和左肩后倾角偏大,左臂打开较早,影响了身体扭紧程度,过渡阶段超越器械效果不理想。过渡阶段8名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的左膝角偏小,左脚着地瞬间左侧支撑制动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4.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生杰  王国祥 《体育学刊》2011,18(2):106-111
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较差,只有8.96 m/s和95.5%,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运动员的9.41 m/s和98.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差,只有8.71 m/s,与世界选手的9.33 m/s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适宜,分别为(17.19±4.37)°、(15.07±4.12)°,但最后跳跃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23.57±4.12)°,超过世界运动员的16°~20°;三跳的支撑总时间较长,起跳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 4、第 5、第 6届中国大学生运动会 (以下简称大运会 )田径比赛各单项前 8名运动员成绩的统计 ,运用系统科学的建模方法 ,建立多种大运会田径比赛成绩与名次的预测模型 ,从中优选最适合大运会田径比赛男、女各单项成绩与名次的预测模型 ;并以田径比赛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各单项前 8名运动员成绩资料为鉴标 ,建立波动差计算公式。应用最优预测模型和波动差计算公式 ,可预测下一届大运会田径比赛的成绩与名次。依据此预测的成绩与名次可为各省、直辖市备战大运会田径比赛提供信息依据。此研究方法亦可为今后预测全运会、奥运会等田径比赛成绩与名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第13届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比赛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5年第13届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5场比赛的技术数据的统计,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决赛中的表现;同时,通过对前4名队伍中新人在比赛中的技术统计数据的比较,得出了前4名队伍中新人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许水生 《冰雪运动》2007,29(5):32-3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比赛观察统计法,对中国女子冰壶队和韩国女子冰壶队在第6届亚冬会的3场比赛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女子冰壶技术水平虽然具有亚洲冠军的实力属于亚洲最高水平,但在关键场次、关键球时,技术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较弱,缺乏大赛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高水平比赛的节奏,还不能游刃有余地适应大赛的对抗。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教练员改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