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奥运争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于新型的“举国体制”.在寻求新的“金牌增长点”、实施后备人才工程、科技服务与创新工程、教练员培训工程、运动员教育工程、场地设施与经费投入工程等增强奥运实力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体育市场,建立自身“造血”机制;讲究效益与效率;协调好奥运战略与全运会战略的关系;着眼于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公民参与“奥运争光计划”。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奥运教育示范校的奥运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奥运示范校奥运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以及文明素养明显提高;示范校奥运教育力度大,形式多样.建议:在后奥运时代,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化奥运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内容,重视活动式教育的教育价值,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重要教育功能,真正使学生在身、心、社等方面得到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术人文教育传播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以奥运大文化教育观作为切入点,运用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和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奥运教育传播的主题、武术教育传播中人文价值的遗失和奥运人文精神与武术教育融合的必然性,提出武术教育需要从"传统"和"民族"两个向度来把握和操作才能与奥运人文精神实现融合;后奥运时代武术教育传播重在建立基于人文精神教育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奥运营销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企业奥运营销的现状与存在的计划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等问题,总结国际优秀企业奥运营销的宝贵经验,寻找适合中国企业奥运营销的发展策略。建议:我国企业品牌文化要紧密相连奥运文化;奥运营销计划的制定需要深入、细致整合多个系统;企业需要利用奥运营销加深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实现品牌升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古代奥运和现代奥运与教育的历史渊源,发现教育成为古代奥运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而现代奥运也只把竞技比赛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教育才是它的最终目的。并阐述了奥林匹克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哲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在对科技与奥运关系形成过程现实考察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关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二者的契合是必然性的,是奥运科技化、科技奥运化和科技奥运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的契合是在技术理性与体育理性契合的基础上,在外部动因——功利性契合和内部动因——价值契合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解决民生的基本问题是二者契合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对七大地域单元的奥运奖牌数分布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分析研究,得出:1)奥运奖牌在我国各个省份分布极其不均衡,个别省份获得49枚奖牌之多,然而有几个省份没有奥运奖牌。2)奥运奖牌数在七大地域单元内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受到该地域的传统文化和地域地理特征的影响。3)奥运奖牌获多少与各个地域的GDP数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关系,即奥运奖牌的数量越少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其奥运奖牌数相对较多。4)奥运奖牌的数量与各个省份人口多少不完全正比,与各个省份的经济情况呈现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备战与参赛是奥运“金牌系统”最重要的两个构成要素.概括和揭示奥运备战与参赛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要说明奥运备战与参赛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根本属性.深刻辨析和解读奥运备战与参赛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地把握竞技项目奥运备战与参赛的指导思想和操作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需要,奥运会与举办地大学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奥运会可以有效利用当地大学的物质资源(场馆和公共设施)与人力资源(大学生),高校和充当志愿者的大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利。奥运会利用大学资源开源节流,缩小规模、扶持教育;高校获得奥运资金改善硬件设施,营造富有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大学生也可以在为奥运服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然而,如果没有使大学生很好的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当奥运会触犯大众利益时,大学生很可能会做出过激举动。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如何借鉴它国经验教训,合理利用北京当地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使08奥运与北京当地大学和谐发展,实现双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奥林匹克运动“心脏”的奥运村,在奥运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在现代奥运会历经36年之后,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首个奥运村于1932年出现在洛杉矶,它为未来的奥运村树立了理想的模型。奥运村从最初的概念发展成为一个实体,并不断发展变化,逐渐丰富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是对奥林匹克价值的进一步诠释。奥运村建设的目的是为运动员构筑适宜的社区空间,以利于传播友谊、促进交流,实现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和平与进步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及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与商业相结合,利用商业手段支持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奥运会组委会通过经营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品获得巨额收入,为奥运会提供资金保障,而成功的商业开发和运作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举办国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近5届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对各举办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健美操为进入奥运会的艰辛历程出发,结合健美操自身项目特点、奥运会自身项目设置要求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美操项目不应将进入奥运会作为自身发展的唯一目标,进入奥运会并不一定会给健美操带来较大发展。既然健美操进入奥运会困难重重,路途坎坷,不如转变思想,将目光投入到大众健美操在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上,利用健身健美操的发展,在奥运会门外为健美操开辟一片发展天地,从而促使健美操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人文奥运"的理念及青奥会的使命和理想进行了诠释,探讨在2014年举办南京青奥会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完善和传承"人文奥运"理念。研究认为:"人文奥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融合的结晶;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归是青奥会的使命和理想;南京青奥会应当进一步地传承完善"人文奥运"理念,实现青奥会的使命和理想。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代意义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完善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发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兼容体育及其它文化活动”,因而造成了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上的冲突。改进之道,在于融入中华文化之精神,遂行中国化的“奥林匹克主义”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如此,奥林匹克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基于此,全体中国人应共同研究,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中“人文奥运”的呼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主义”,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运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遗堪的是武术最终没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经多方努力最终获准成为与奥运会同期举行的赛事,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武术比赛”。因此,利用这次机会宣传和展示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在奥运周期中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为主办国的大众传媒创造了百年不遇的发展良机,同时也对它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奥运会主办国而言,举办奥运会就是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过程中传播主办国文化。无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还是主办国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都倚赖于大众传媒。通过对我国大众传媒现状的考察,认为目前我国大众传媒的硬件堪与西方国家媲美,但在软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作为媒介“把关人”的新闻从业人员应当而且必须进行奥运培训。  相似文献   

18.
黄雅男 《体育科技》2012,33(2):8-10,14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是一项旨在让青年们受到奥林匹克价值教育,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生活方式而设立的体育赛事。青奥会需要大量的志愿者为其服务,青年学生们是青奥会的主人,学生志愿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青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在参加青奥会志愿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展示自我,除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之外,也为他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国际奥委会新一轮改革蓝本《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围绕"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颇具反转、颠覆意味的重大设想,同时也是对"无城来办"现实危机的被动应答。"无城来办",是现代城市开始后现代变革下,奥运会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于多方面影射:城市规划的集约化与奥运会超大规模之间的矛盾;城市空间的公共化与奥运空间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城市民生的实际期许与奥运会政治经济宏大设想之间的矛盾;城市生活的休闲化与奥运会工业文明逻辑之间的矛盾。因而,未来奥运会应观望城市风向,跟进城市变化,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调整与适应,才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仪式人文价值与高校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一股奥林匹克教育热潮正在形成。在高校开展以奥林匹克仪式为主题内容的奥林匹克宣传活动既有利于配合北京奥运宣传,又因其独特而鲜明的符号文化特征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发展多种能力以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等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