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立足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作出分析和研究,结合<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规划纲要>指出了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和思路(六项发展原则;三个应处理好的关系;做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竞技性、娱乐性、表演健身性以及广泛的群众性等特点.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结晶,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保持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弘扬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特色鲜明,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民族特色环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研究,提出了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对策。为红水河流域经济繁荣及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韦丽春 《体育科研》2007,28(5):36-38
通过对利用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的探讨。认为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并且指出对红水河流域高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决策权进一步加大,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对利用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探讨,认为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并且对红水河流域高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现状与保护进行研究,探讨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现状,分析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成绩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的对策和措施:营造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的舆论氛围,提高红水河流域保护意识;政府政策支持,健全法制法规保护;理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管理体制体系,推进保护体制创新;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基础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资源保护的良性发展,利用重大赛事发展精品项目.  相似文献   

7.
韦李 《体育科技》2012,33(2):24-27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水河流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得到普遍实施,存在问题是:"工程"宣传欠深化、健身项目单一、体育骨干缺乏等现象。提出:加大乡镇、行政村级"工程"宣传力度;加强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组织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本地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和组织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关键词分析法等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对文献进行了定量学分析。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要以文化生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主体上集中于广西区内,研究群体规模和数量不足,缺乏持续研究的内生动力和互动型研究;研究质量上具有一定水准,成果数量保持稳定发展;研究方法上大多呈现出以归纳、描述为主的定性研究范式;研究思路上常用于问题对策型的研究模式,文化生态学研究模式则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国内民族传统体育基于文化生态学研究发展趋势,对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未来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发展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教育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日忠 《体育科技》2010,31(3):28-31
从教育人类学角度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对人的教育功能,认为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传承对民族个体有着重要的教化和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有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氛围浓郁,具有民族性和传承性、稳定性和封闭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有着潜在的影响。建议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仫佬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农业民族,其聚族而居,保持着浓厚的宗族血缘关系。仫佬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其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红水河流域仫佬族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整理其中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性的活动内容,从而丰富其文化内涵,使之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及价值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贵州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元素的多样性、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多样性。其传统体育项目有竞速类、竞力类、拳械类、棋类、健舞类、游戏类等。它们融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在节庆和大赛时充分展示贵州少数民族体育的特色和精神风貌。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附载新的理念和内涵,它对推动贵州旅游产业、民族体育文化、竞技运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健。文章通过对云南景谷县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实际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思考,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实现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从而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刀郎麦西热甫的体育运动形式分为舞蹈、游戏、短剧表演等,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色,其运动不仅是民族情感的释放,也是教育后代和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但随着现代生活经济特征的凸显,刀郎地区麦西热甫活动的举办逐渐减少,其教育意义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与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笔者就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 ,旨在探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区位优势突出,基础扎实,前景看好,其产业发展应定位国内市场、东南亚市场,依托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通过非均衡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秩序布局,形成以几个重点地区为支撑,连点成面,由面成带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分布,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向结构合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四川汶川地震后少数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对恢复和开展传统体育活动、促进和提高大众民族凝聚力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震后大众对政府积极组织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认可度;震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为群体凝聚力、文化认知、文化传承和政府组织职能4个因子;震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大众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对丰富新疆各民族群众文娱生活,提高各民族成员身体素质,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近五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成果。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关于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性理论研究范围有了较大扩展,但基础理论研究仍显得较为薄弱,且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且有些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7,28(3):37-44
抢花炮的引入既是商业活动渗入少数民族山区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村寨的开放、使传统与现代相连接的作用。在国家的现代性建设中,该仪式性体育经历了几度起落、盛衰轮回。当代乡土生活中的抢花炮,迷信色彩在淡化,娱乐性功能在强化,吸引投资、吸引旅游的成分在逐渐增加,传统"内演"的取向正转为"外演"的趋势。族群建构与认同是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功能,它在现代背景下增加了新的意义——国家认同、整合社区、增强民族自信。通过自下而上的过程抢花炮的规则的逐步地完善,对民众现代意识的培养有一定意义。桂北侗乡的抢花炮历史经验表明,现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表现出的循环与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