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嵌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训练,是确保中小学生生命不受或少受侵害的有效途径。把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嵌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就要对体育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让体育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从而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调整后的体育课程应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创新性、系统性、区域性等基本原则,将自然灾害防护、社会伤害防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逃生技能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21,(5):56-58
应急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生命安全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借助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定向运动教学与应急安全教育的关联性及融合的适切性,从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学练流程、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融合,既创新了体育课堂形式,又探索了应急安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技能,总结出了定向运动教学融合应急安全教育的学练成效,即磨炼学生意志、夯实学生"处突"能力、强化学生基本体能、巩固学生逃生常识。两者的深度融合,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给安全教育和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研究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主要来自于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另外,家长运动安全知识、技能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根据各因素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风险出现频率,初步确定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内容,并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和家长运动安全因素4个指标;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42个。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构建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春阳 《体育教学》2008,(12):46-46
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却只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孩子有效的安全教育,以致他们缺乏安全知识、防范意识、救护常识以及逃生自救和应急救人的技巧方法。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价值。指出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回归人类体育的本源诉求,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并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却只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孩子有效的安全教育,以致他们缺乏安全知识、防范意识、救护常识以及逃生自救和应急救人的技巧方法。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学校体育与逃生避难教育的结合进行了探讨.结论:两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方面.在体育教学环节,应构建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传授、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门运动能力发展、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培养4大框架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在课外体育活动环节,应充分考虑将早(课间)操、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及课外运动竞赛与逃生避难教育在内容、形式上的有机结合.研究旨在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价值与作用,为学校逃生避难教育提供崭新的路径选择.研究对提高学生群体的逃生避难意识和能力,缓解我国防灾减灾的严峻形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逃生自救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揭示了逃生自救教育的深刻内涵,剖析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逃生自救教育的缺失,进一步对逃生自救教育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创编逃生自救体育教学教材;组合体育教具、场地,创建自救情境教学项目等对策,为促进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成绩评价的反思与评价体系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成绩评价体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新的成绩评价体系。量化评价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3个方面;质性评价包括运动参与、健康状况和闪光记录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学校体育生命安全的视角,从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出发,论述了学校体育对生命存在、生命安全、生命维护、生命发展的"源本性、应急性、生活化、健康性"诉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组织管理机制、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契合的措施,阐明学生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危机考验下,学校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必须作为学生首要素质的基本体育活动能力发展,构建置身生存全部,面向生活细节,体验健康人生的生活化、情境化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中具体指标条目进行甄别和筛选。采用德尔菲法对备选的48条具体指标条目进行4轮专家意见征询,有45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5名大学公体部主任参与专家征询。经2轮预调查和2轮正式征询的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100%、88.75%和77.50%;专家的权威程度达到可接受值(≥0.70)比例为86.7%、100%、87.3%和88.7%;专家意见一致性系数(Kendall’s W,肯德尔和谐指数)分别为0.311、0.628、0.320和0.531;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领域1级指标类的权重分别为12.5%、29.9%、24.7%、22.5%和10.4%。经过2轮的正式征询,最后筛选出5个领域共30个具体指标条目。  相似文献   

12.
育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学校体育务必坚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主动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生活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生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让受教育者以健康的体魄投入经济建设 ,以健康生活的观念创造未来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体育教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比较。中国大陆高校体育教学强调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技能为主,评价重心放在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和运动能力上;台湾高校体育教学强调休闲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和个性为主,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校体育建设,学生很少进行体育活动,学生体质体能下降,视力、肥胖、辍学等问题上升。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因素,既有教育观念问题,也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既有学校内部原因,也有学校外围环境因素,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运用PMC-AE复合政策评价方法,构建包含9个一级变量、31个二级变量的体教融合政策量化PMC-AE指数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体教融合政策成效实施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体教融合政策分为3个等级,等级跨度取值0.5,Ⅰ级政策样本1项,Ⅱ级政策样本5项,Ⅲ级政策样本2项。(2)体教融合政策兼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重属性,不同级别体教融合政策差距甚微,国家级、省级、市级"上下结合、首尾呼应"。(3)体教融合政策得分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受政策性质、受领对象、政策激励以及政策评价4项指标影响。(4)体教融合政策内涵,不拘泥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延伸至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不止步于竞技体育发展,转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认为,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体教融合政策制定要增加预测性内容,趋向多元化受领对象,具体化激励措施,以及推进动态性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厘清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研究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是构建"教会、勤练、常赛"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存在着竞赛形式僵化、组织管理缺位、制度保障乏力、督导评价缺失、"课程化"设计滞后等现实困境;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切入点,借鉴其结构模型,构建"四位一体"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体系,包括项目内容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督导评价体系以及制定一份体育第二课堂成绩单,优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提高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现阶段教育模式进行剖析,创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在立足现阶段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与下世纪发展接轨及博采中国理论、实践之精华的基础上的一种现代化新型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新模式的形式,就是将课内外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地域差异、休闲娱乐、民族体质、体育与智力、终身体育、体育与未来工作、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包括更新课程观念、素质教育、技能教育、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形式、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考核、俱乐部、运动训练(包括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综合评价)等等作为整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渠道;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学校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实践表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也是可行的,因为:学校体育的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相契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是学校体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便于开展,并与现代学校体育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