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智勇 《体育师友》2010,33(3):79-80
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改革开展如火如荼,"健康、快乐、主动、创新、发展"己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而举办学校体育节恰好就是体育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较好的实践形式。然而,传统的学校体育节由于竞技性强、参赛人数少、活动时间短、项目设置不合理等,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作用,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浓。我校尝试改革体育节,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校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体育节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校园体育活动。举办学校体育节对素质教育有重要促进作用。章分析了学院体育节的时代特征,对体育节的组织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动会可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体验体育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进程中,“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大家对学校运动会举办形式.项目设置、名次与奖励办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学校的“体育节”、“体育周”、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学校体育竞赛改革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节相结合的、小型多样、易于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模式。  相似文献   

5.
阮晓燕 《精武》2012,(8):67-68
本文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贯彻全民健身运动,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改革学校传统运动会模式,变运动会为体育节,把趣味性、竞争性、民族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性、时代性有机地相结合,使学校的体育节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会,发挥和拓展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体验体育、享受体育的目的,体现现代人文奥运,推广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档案资料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它记录了体育教师辛勤耕耘的足迹,是学校体育工作继往开来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推动今后体育工作的开展,帮助体育教师有效地应用和积累教学经验。一、学校体育资料的积累1.注重原始积累,保持资料完整在迎接各级督导、检查、评比和创建中,体育资料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不重视平时搜集,就会造成临时抱佛脚的情景,甚至是补假资料的状况。如,举办一届体育节,应收集的资料包括:体育节的通知、各班报名表、秩序册、各种记录、比赛成绩、团体总分表、总结、闭幕式文艺汇演资料、拍摄的照片和录像等,且最好将拍摄好的照片整理成册,将拍摄完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阐明了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意识几个概念及相互关系,论述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几个途径,即课堂体育、课外体育及文化体育节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定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得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钱茹 《体育科技》2013,(1):27-31
从人文角度,通过人文体育地理、人文体育环境、人文体育精神几个方面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体育节事的体育文化资源建设。主要结论:广西独特的人文地理及稀缺的地理资源,实现广西体育节地域性功能发挥最大化;"三民体育"形成人文体育环境,为广西体育节顺利举办构建了多元素、多层次化的人文体育文化空间;群体精神,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人的体育精神资源建设地展现,是广西体育节"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西湾小学前身即西乡街道中心小学,学校始建于1895年,是宝安区第一所省一级学校,也是深圳市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该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年举办体育节、校运会、篮球赛和排球赛等各种群体赛事,确保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并注重提高锻炼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比较的方法,在分析传统田径运动会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需要的同时,从不同方面对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师生对体育节新颖的项目设置、赛程安排、赛事组织及总体评价均有较高的满意度,对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满足了学生的参赛欲望,增加参赛人数,它比举办单一的田径运动会效果要好,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学校体育现状1、体育观念滞后与城镇一样,在农村,学校为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为争取考入高一级学校,往往会忽视体育教学。有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蹦蹦跳跳,就是让学生玩,过得去就可以了,于是时而停之。在新课改的今天,笔者所在的支教学校甚至还在给学生沿用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普通中学田径运动会因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已逐渐脱离了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方向和目标,在推动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本文以莘县一中开展的学校体育节进行个案分析,提出构建普通中学"综合体育文化节"的目的、意义、内容及组织实施方法,使体育节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载体,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出现了流失.通过研究认为:充分认识少数民族体育的特性,并结合高校的现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从身心合一的角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其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当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以及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和提升学生多元智能的历史重任。本文就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力求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竞技等价值功能,而带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健身运动更是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具备普通体育的价值功能,同时还传递着民间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精神。把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是对民族、民间体育的发扬光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冬季体育文化和冬季健身方法独树一帜。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媒介,是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育精神的导向和航标。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卡 《体育世界》2011,(12):45-46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研究,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尝试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接受蒙古族传统体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文献法,对班杜拉社会学理论中榜样教育的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制定各阶段的教学机制并运用到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学中。为推动蒙古族传统体育校园化,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课中的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体育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研究着重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俗、礼仪、节庆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试图通过少数民族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汇于农村学校体育课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凝聚民族感情,保护、传承、弘扬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可行性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本文就民族传统体育如何更好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进行了研究,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为现化体育教学服务.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受到时尚休闲体育等各因素的冲击,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几乎没有民族传统体育的踪迹。而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和爱国精神,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瑰宝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