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亚健康--人体的第三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健康是第一状态,疾病是第二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为"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格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和患病者占2/3,有1/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即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通过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亚健康预防和消除具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洪家云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40-41,44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通过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亚健康预防和消除具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4.
谈谈体育与大学生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为疾病状态,也可转化为健康状态。目前,全国高校有近40%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分析,认为体育是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君禄 《武当》2005,(12):23-23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有些领导干部积劳成疾、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多,使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疾病等成为高发疾病。怎样  相似文献   

6.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有资料表  相似文献   

7.
析体育与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今天,使更多的人了解体育地亚健康预防和消除的独特功能,对全民健身的开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亚健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能转化成疾病也可转化成健康。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体育运动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预防和改善“强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亚健康人群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亚健康的症状和发生机制与机体运动不足有关,并提出长期雨系统的有氧运动是走出亚健康;走向健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1 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包括身心轻度失调和潜临床状态。处于身心轻度失调状态的人群 ,常表现出疲劳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现象 ,且时好时坏 ,时轻时重 ,遇有不良刺激会使状态加重 ;而“潜临床”状态 ,是亚健康的主体 ,是出现了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发展成为一类病理损害的极大可能 ,或已启动了向某些病理改变的态势。2 亚健康状态与体育锻炼人类健康状态的改善 ,使医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疾病不再是医学研究的唯一 ,而对健康…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问题是困扰高校教师群体的关键问题,亚健康状况的科学诊断与致因分析是亚健康预防、改善的基本前提。采用问卷调查和一滴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体质亚健康状况进行了医学检测,同时系统分析了各类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得出主要结论:①辽宁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且女性略高于男性,理科专业高于文科专业;高校教师亚健康在年龄上和职称上呈现倒U型分布。②辽宁省高校教师群体亚健康状况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亚健康表现为胆固醇不规则结晶、脂质斑块;血液系统亚健康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消化系统亚健康表现为肠道毒素(黑色结晶);运动系统(骨关节)亚健康表现为骨关节炎。③影响辽宁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生活习惯因子、饮食习惯因子、体育锻炼情况因子和工作环境因子,不同类型的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亚健康人群心率变异的风险评估参数,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根据《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评估参考标准》的调查表以及生活习惯调查问卷筛选出40~59岁无心血管疾病的亚健康和健康女性人群,分别测定心率变异各项指标。方法:心率变异采用韩国美迪克公司的SA-3000PMEDICORE心率变异分析仪记录心率变异情况。结果:亚健康组SDNN均小于健康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健康组 PSI 大于健康组,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心率变异与生活习惯的相关问卷分析结果得出,心率变异与影响身心健康的噪音污染有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证实,亚健康中老年女性安静时心率变异标准差低于30.81ms,身体压力指数大于79,可以考虑将这些指标用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测查与评估,能够及早发现,及时诊断,改善亚健康状态,促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及早恢复健康状态。随着噪音污染程度的加重,人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加上外界压力加大,身体交感、副交感平衡破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对外界调节能力下降,无法对外在和内在压力做出适当的机能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健康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文明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困扰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条件、培养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途径来改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山西高校体育教师患病情况、亚健康情况、影响健康的因素、身体自感评价四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不同年龄段,患病种类集中区和特点不同;体育教师普遍有亚健康症状,但是主要表现为"轻度心身失调""潜临床状态",症状单一;对影响健康正反因素认识有高度一致性,但意识和行为不一致;男性体育教师存在主观健康评价偏高的盲目乐观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况及致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镇大学生;非独生子女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在年级的分布为:二年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2)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症状:疲劳感觉、胃肠不适、睡眠障碍和疼痛感觉。(3)影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不良生活习惯因子、学习环境因子、身体练习因子和社会交往因子,且不同症状躯体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提出亚健康的危害性,并采用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365名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现患状况、诱发原因及调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的现患率为67.94%,女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于男体育教师,40~50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亚健康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运动被认为是治疗亚健康的1种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增进健康,剧烈运动或过度训练导致亚健康,本文查阅大量资料并提出合理运动的观点,正确指导人们科学健身,预防和治疗亚健康,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探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人群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合理预防和控制亚健康,恢复健康。方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亚健康的症状和发生机制与机体运动不足有关,表现在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小,频率较低,时间较短等方面。结论:加强亚健康与运动的宣传教育,对教师运动进行相应的指导,让更多的人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控制亚健康,恢复健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