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和影响学生专心学习的消极因素,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地域来源、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择业倾向等角度,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择业倾向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自:为了顺利就业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证明自己的实力等的现实观念和强意识;(2)影响学生专心学习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学习氛围、学风、个体化基础差和所学课程与自己的兴趣不符等;(3)不同群体的择业倾向呈多样性且具有差异性;(4)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选择当教师的热情不断增加.教师仍是学牛诜择的丰要职业.择业逐渐趋于理性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调查方法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所选职业是否有利于自身才能的发挥和职业的社会地位如何,而影响其择业倾向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舆轮导向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方面应采取措施,抓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培养.对推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活动广泛与深入地开展及提高未来教师队伍的健康水平等,都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所持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年级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较大;(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是造成择业时盲gl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3)“先就业再择业”正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所认同,同时,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如果无法在理想地区就业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到西部、基层就业;(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从业自信心不高,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正确认识,更不清楚从业过程中的流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倾向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学研究生的择业地域期望较高,普遍关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很少有人愿意到小型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体育学研究生的首选择业单位为高校;体育学研究生的择业倾向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他们的择业取向存在不一致性。从整体上看,体育学研究生的择业倾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毛健 《体育教学》2001,(6):28-28
体育课考核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和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方法。通过考核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信息;通过考核能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习锻炼效果,及时强化学习锻炼动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和鼓舞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为了考核而考核,没有考虑到对那些虽在同一年级,但由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质状态、体育基础和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受年龄、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心理行为,教师如能紧紧的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规律,采用针对性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慕名心理教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学生很想知道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课后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他们对教学好的教师会产生尊重、佩服的心理。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慕名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择业倾向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旨在为推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增强体育教育专业的生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龙燕梅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徐方忠等人编制的目标倾向量表、凌文辁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对体育院校545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整体水平显著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目标取向是成绩目标取向,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注重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关注个体差异,合理进行教学目标设置和对教学内容的再解释或对教材的改造与加工,在操作层面上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每名学生都能结合最近的发展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这一难题呢,笔者以七年级排球教学单元为例。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掌握技术能力的水平主要安排学习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双手传球和小型比赛。对不同层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某高校538名在读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总体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身体状况表现最差,并随年级增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男生的身体状况好于女生;经济来源是影响研究生生活方式水平的重要因素,全职工作经历对职业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以奖学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研究生的生活方式水平最高,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研究生教育增设体育课和增加体质测试,以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教育研究生养成正常作息习惯,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培育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日益严峻,伴随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对其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认为要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还需从其自身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拓展,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获得优势。因此,本文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将来的可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各因子间的联系以帮助提升其实际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唐东阳  刘京昆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1000-1002,980
湖北省大学生乒乓球运动首选消费动机主要有学习需要、身心健康等;总体消费水平不高,但相差较悬殊;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结构主要分为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和劳务消费,其中实物消费较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大学生的经济条件、乒乓球运动专业器材价格等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勤英 《体育学刊》2003,10(3):79-80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业余时间80.52%选择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体育消费占平时消费的5%;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大学生间断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过重”。大学生体育活动方式的发展趋势,随总大学生体育的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意识的退步提高,使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趋于多样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使体育活动更趋于科学化;高校体育管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组织将逐步起子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大学生的出生地域与体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小俭  黄超群 《体育科学》2005,25(6):59-62,66
对上海市K大学I773名(男716名,女1057名)学生的出生地域与体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格差异与城市、农村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纬度、气温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在出生地域属性与体格关系上,男、女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城乡因素方面比纬度、气温及降水量方面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建立学生选课制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实践发现:新兴体育项目、趣味性、娱乐性强的项目受到学生青睐;男女生选课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一些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受到冷落。实践结果证明:“三自主”选课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课制为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学生选课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东北地区12所小学传统体育游戏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传统体育游戏动机以强身健体和增强社会交往为主,总体认知度较高,游戏形式以与同伴一起居多;游戏时间不足,缺少游戏器材,缺乏有序管理是影响传统体育游戏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院校学生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研究。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对加速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强烈,但对改革关注的重点大多放在一些外在的、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而对改革内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对体育院校改革成效的整体评价不高,认为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成才愿望。特别要求加快后勤工作社会化,希望学习和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尽快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