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学校体育》第4期发表了杨明远、李小萍同志《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在学校体育理论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学校体育》在1987年第3期,又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与杨明远、李小萍同志商榷的文章,同时开展了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专题讨论。有些刊物也转载了杨、李两同志的文章,并同时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近一年来不同形式的争鸣,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增强学生体质到底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还是唯一目的。一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具有多种目的,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他们批评“唯一目的”的观点是传统的生物体育观的反映,在哲学上是形而上  相似文献   

2.
<正> 《学校体育》1987年第3期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的文章,该文对发表在《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上杨明远、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学术争鸣。本文就《讨论》与《思考》两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商榷。一、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思考》一文的基本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最主要目的(职能),但不是唯一目的。对“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确定学校体育目的提出了应当考虑的三个条件:1.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国民体育的目的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制约;2.学校体育的目的要反映社会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3.
向《走进体育》一文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参考》1 999年第 6期理论前沿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振国《走进体育》一文编后语中说 :“为活跃思想 ,廓清思路 ,本刊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就这些问题来稿参与争鸣讨论” ,这是良好的学风。各种观点和思路公开交流讨论 ,愈辩愈明 ,这就是进步。一地一人一时的思想 ,往往有局限性 ,还可能陷入一寓而难以超脱。自有体育以来至今 ,国内外诸家对体育有种种解释 ,有评论有争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结论” ,认识是无止境的 ,但也不是咋说咋有理。《走进体育》一文对体育的解释 ,以往从未见过 ,可谓超群。对超群的新思…  相似文献   

4.
《S与P的宿缘》续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了《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1期刊登的郝勤所写《S与P的宿缘》一文,觉得有新意,有收获。现作些补充性不同意见的讨论。一、“竞技”是不是“体育”,的确是体育学术界多年争论的问题。这种争论在“文革”前只在干部和教师内部进行,“文革”后上了公开发行的报刊。据我所知,主张竞技不是体育的学者中,虽然一直包括学有成就的老专家,但他们却一直占少数。对大多数体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体育工作者来说,这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少数同志始终坚持竞技不是体育的意见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争论双方对“体育”的涵义理解不…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史》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载了我写的《孔子体育思想研究》一文之后,引起了一些争论,编辑部给我转来一些读者的信件,我自己也收到不少读者来信,有赞同我的看法的,有反对的,也有提出一些疑问的。有争论是件好事,因为人只有通过讨论,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观与现代体育教学观的差异新乡师范专科学校秦云兴一、传统与现代体育教学观的区别传统的技能教学观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导的一种体育教学观。现代的全面育人教学观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指...  相似文献   

7.
<正>一、体育教学质量观(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重的体育教育和以传授运动技能为重的体育教育。前者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后者则将体育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放在首位。两种价值观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还经常会产生钟摆现象。当下由于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学者又提出在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当下,我们对体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1987年第8期刊登了卢元镇同志《竞技运动是社会的缩影——与韩磊同志商榷中国竞技运动落后的文化根源》一文。诚如卢文所说,关于这一问题的争沦“涉及到竞技运动的起源、发展的动力,以及竞技运动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所以相信这场讨论对推动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是有益的。”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亦认为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中的攻击与暴力:运动心理学界的一次争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近年来,国际运动心理学界围绕竞技体育中攻击与暴力的问题展开了一次争论。起因是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发表《体育中攻击与暴力: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立场》文章后受到质疑,于是双方在体育中攻击与暴力的本质、运动员和观众攻击与暴力的区分、媒体的影响、裁判员的角色以及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忠告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介绍、审视这次争论基础上,对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情况 关于唐玄宗的《禁断女乐敕》说及“角抵”一事。《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3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活动》)以其中“广场角抵,长袖从风,聚而观之,浸以为俗”等句为据,说“可见,当时民间妇女中盛行广场卖艺的角抵活动。”《几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一文(见《体育文史》1986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考辨》)则认为,《活动》一文的观点“不免有种望文生义之嫌”,而说,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结果的不同争论,实质上是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彼此的割裂在体育课程中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科学和人文教育思想下体育课程利与弊的分析,提出体育新课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确立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的整体体育课程观是我国体育新课程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课的目的任务问题,我国在六十年代就专门组织过“依据哪些原则安排体育课”的讨论,讨论的中心是体育课的任务以什么为主的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体育界对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最后集中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一争论  相似文献   

13.
<正> 细读了《学校体育》1990年第5期上贝百欣等同志撰写的《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文,感觉耳目一新,颇受启迪。时下,体育教学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正确揭示体育教学规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赞同《探索》一文对教学论、体育基础学科与体育教学关系的认识和论述,但对《探索》一文中提出的三条体育教学规律,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一、什么是规律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  相似文献   

14.
<正> 欣喜地研读了《学校体育》91年第二期肖水平同志《应怎样认识体育教学规律》(以下简称《认识》)一文后,深感在对体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中多了一个知音,也感谢《学校体育》探索与争鸣栏为深入讨论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为此,想再谈点看法。一、两个问题的思索 (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育教学系统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普通学校(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体育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最后集中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个问题上来了。这一争论对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深深地打上了这两种观点的烙印。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对体育教学及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体育教学系统的目标,本文试图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对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下简称《体育》)一文,是2003年第四期《体育文化导刊》的卷首之作,文章还配以“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一”的副标题。 本人在读了《体育》一文后,想就体育的定义,加以讨教。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 《体育》一文说:“对某一事物的定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准确反映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要与其他相近似的事物区别开来,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96年第2期就有关夏冬生与沈远两同志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5年第4期题为《谈体育考生术科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一文与刘小非同志三年前(1992年6月)发表在《安徽体育报》题为《谈谈高考前的心理准备》一文雷同及由此引起的争论,以《这是为什么?》为题,将有关情况公之于众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篇幅所限,而且观点也都基本相同,因此只能摘登部分来稿,而无法一一刊出。在此,我们谨向关心本栏目的读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日报》在社会体育方面的报道为样本,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访谈法等对其在社会体育报道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日报》社会体育报道在选题、报道方式上有创新性,内容上反映其积极引导民众的传统体育观全面提升为新的运动观的报道理念,总体上反应出一个大众传媒在全民健身推广中应有的态度和职责。  相似文献   

19.
拙作《对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基本原则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引出了具有不同意见的《继续宣扬集体主义精神》,(以下简称《精神》)这是值得庆幸的。因为讨论、争议有助于体育社会科学尤其是体育伦理学的建设和发展。一、主要分歧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关系问题。争论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围绕分歧焦点而讨论。《精神》一开始就认为“《探索》的论点和论证都是不确切、不充分的”。论证不充分不足为奇,刚开始探索不必苛求,必要时可以补充。关键是论点。《探索》的主要论点是:“社会主义体育道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普通大中小学(非体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也有人称之为指导思想)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体育理论界,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最后集中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个问题上来了。这一争论至今尚未结束,两种观点仍然针锋相对,对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深深地打上了这两种观点的烙印。这一问题如果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