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当前存在的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研究发现,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困难主要有三大表现:退役运动员整体表现就业困难,形式越来越严峻;偏门项目运动员就业更为困难,诸如体操项目、跳水、皮划艇、摔跤、举重等大众普及比较低的项目;伤病运动员就业或工作均较为困难,我们一方面应该重视退役伤病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现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运动员就业安置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社会力量的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爱以及运动员自身努力共同完成,而运动员自身努力是退役再就业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运动员在役期间能抓紧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退役后再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退役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及对策黎君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有限的,一般运动员大多在二十多岁退役,有的项目,如体操运动员十八、十九岁就退役了。退役后的运动员何去何从呢?我们国家为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就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然而,我们也必须看...  相似文献   

4.
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了彻底改善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本文采用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状、意义以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措施三个方面回顾近年来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研究,提出重视在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研究、探索退役运动员创业思路研究、关注国外退役运动员就业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增进运动员个人福祉,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J省退役运动员个体间就业质量差异较大,总体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人力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运动等级、职业技能培训、从事的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和健康资本;人力资本的各要素对不同水平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分布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兼顾不同项目运动员入学机会均等,提升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保障运动员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竞争力提升;构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协同治理模式,助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建议,以期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与去向看我国的训练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现状,从选材与输送、训练与学习、体育法制、兴奋剂、比赛、教育等方面,论述训练体制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走向和就业安置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现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不容乐观,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困扰运动员和运动队问题的对策,同时提倡社会大力支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改革专业化训练体制,增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并以市场为导向,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解决现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于文谦  李强  牛静  刘科 《体育科学》2004,24(7):16-18
由于竞训体制的不合理和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竞技运动员退役难和就业安置不畅。以辽宁省退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在转型时期解决运动员退役的具体措施,包括竞技与高等院校有机联合、竞技与职业技术型学校有机联合、宏观控制政策化、法规化、运动员退役市场化等,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及养老问题愈发严重。到目前为止,涉及我国运动员的险种仅仅有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并未涉及到各级各类运动员的退役养老及就业保险。本文就建立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及就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无情退役到有情安置:对退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造成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难的三大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四项建议:1、设立安置基金,用“货币安置’’取代“分配安置”:2、建立就业培训制度,增强运动员的择业竞争能力;3、开通多种分流渠道,通过市场自主择业;4、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为将来的就业上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退役运动员"就业难"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以及运动员退役后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等问题,按照国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对如何有效地进行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做了深入调查和实践探讨。论文根据社会需要与运动员实际情况,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的有关概念、新制度下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运动员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的支持下,对第16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541名参赛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以国际奥委会ACP项目调查问卷为基础,根据我国运动员实际情况做了适当调整与修改,问卷调查内容包含研究对象事实信息及问题,主要涉及退役诱因、退役意识和退役阻碍.采用频数、RC列联表、皮尔森卡方检验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退役诱因依次分别为运动水平下降、受伤、新生活计划和家庭义务.年龄可能是退役原因形成的重要因素.运动员的退役意识表现出:运动员角色认同程度高,退役准备意识强,对应对退役后的挑战态度积极.但目前缺乏针对现役运动员展开的退役培训计划或职业规划.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过渡与转换的主要阻碍在于运动员实际知识、能力水平与学历不符.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运动经历的运动员在退役原因,意识、阻碍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运用深度访谈法,通过以2009年空手道世界锦标赛个人型项目季军黄少青为访谈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功转项为空手道个人型项目运动员并获得优异成绩的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究与分析。结论认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转为空手道个人型项目运动员有很大的优势,也存在困难;通过转项后的刻苦训练成才的希望大,且成才年限较短;转项之初的心理压力要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5.
浅谈柔韧素质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国内外武术发展形势,武术新规则的实施,武术事业正在朝向“高、难、新”的方向发展。为了迎合武术发展的大潮流,武术运动员根据规则的制订在不断的完善自我,武术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柔韧素质是武术运动员必备的基本专项素质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柔韧素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武术套路柔韧素质的现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是我国竞技运动在"举国体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这使得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当举国上下都陶醉在奥运冠军的喜庆时,我们要更多思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了解我国运动员生涯规划的现状,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困难的原因,认为有...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在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内蒙古优秀运动队7个运动项目177名在役运动员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对项目4反向计分、删除项目28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运动员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结果还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运动员总体上存在较多职业决策困难;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面临更大职业决策困难,具体表现为职业规划缺乏,职业信息、自我信息及社会环境信息不足,情绪不适。  相似文献   

18.
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与运动队的建设和运动员的利益密切相关。本介绍了十几年来山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基本情况,有关的问题原因及对运动队带来的影响,并对今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竞技高尔夫后备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竞技高尔夫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促进运动员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是竞技高尔夫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其根本保障,这一规划有利于竞技高尔夫运动员明确自身奋斗目标,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也有利于其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运动员人力资本内涵做详细解析,提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及研究定位;认为运动员人力资本理论是研究竞技体育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问题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对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产权、激励、收益分配的研究是研究竞技体育市场化、社会化过程中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运动员人力资本理论为研究完善我国竞技人才投资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多元投资体系中各投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运动员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将对提升我国运动员的经济价值,提高职业运动员培养绩效和实现生涯贡献最大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