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夏尧远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68-69,75
关于竞技人才的培养方式的探讨由来已久,结合08奥运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分析“体教结合”的现状,以及在08奥运前后它在竞技体育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为今后高校发展“体教结合”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教结合”产生背景入手,理性审视“体教结合”的成效,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体教结合”的内涵及定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的回归,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人才,充分发挥全面教育功能为目标,是学校教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等方法 ,阐述高等体育函授教育是“体教结合”的特殊形式 ,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通过高等体育函授教育与竞技体育的互动关系 ,探讨高等体育函授教育未来发展思路与方向。开辟并填补特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之空白 ,积极和相关部门合作 ,走培训和函授教育相结合道路。满足竞技体育人才市场需求 ,共同完善“体教结合”培养体系 ,使高等体育函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体教结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体教结合”的案例研究以及探讨如何建立体教结合机制上,针对体教融合方面进行研究的不多.因此,如何更好地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教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试图探寻“体教融合”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更好地为“体教融合”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我国在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主张通过“体教结合”的途径,从单纯的追求竞技成绩转变到追求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并借鉴美国篮球“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亟待关注的5个问题和3个建议,力争使体育和教育达到深层次、实质性的结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兼与范冬云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范冬云文章的观点,提出针对性反驳意见。研究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公共体育教育服务、公共体育组织服务、公共体育指导服务、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公共体育制度服务、公共体育信息服务、奥运(全运)争光服务等。公共体育服务是合理的表达方式,符合现代汉语语言学规则。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因素、历程的阐述,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其因素,使其借鉴、吸收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并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让民族传统体育逐步的深入到各民族人民的心中,使之满足人民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为最近几届奥运会所证明,而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对奥运经济感应度较为敏感的产业,必将会分享奥运经济效益。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奥运会我国田径竞争实力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历届全运会与奥运会的田径成绩、我国后备选手实力、我国田径主要战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运会与奥运会田径成绩趋势预测、专家预测、全运会与奥运会田径成绩均值比较、优秀后备选手实力分析以及我国田径主要战绩分析等5个方面对2008年我国田径竞争实力做了预测与分析,运用这5个方面的预测信息对2008年奥运会我国各田径项目竞争实力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体育院校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体育院校的互动发展进行了探讨。北京奥运会为体育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体育院校也会对北京奥运会作出贡献。体育院校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和各类服务人才,服务科技奥运,传播奥运文化。  相似文献   

17.
第12届游泳世锦赛游泳大项比赛,中国队出现16年最差成绩,令国人深感同情、忧虑、期待。“二元训练理论”主张“先退后进”大周期曲线的或然进步;“一元训练理论”主张“训练小周期”滚动式持续进步。北京奥运会近在眼前,究竟应该拿起哪项理论来应对?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经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华  高嵘  毛振明 《体育科学》2006,26(11):26-33
通过文献综述,综合分析了雅典和悉尼两届夏季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的经验与不足;剖析了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志愿者服务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从思想认识、招募、培训到激励措施等4方面,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田径比赛现场直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透视出了当今奥运田径比赛实力的格局状况.根据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表现,提出了我国今后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