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辉利 《中华武术》2006,(11):18-19
跳跃练习是青少年短跑训练体系中速度一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三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周期性、针对性的科学安排跳跃练习,对提高短跑训练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动物训练模型,观察不同强度的跳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纤维类型影响。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快速力量训练组、力量耐力训练组。分别在训练第6周、8周、10周、12周分批宰杀。取大鼠腓肠肌做ATPase染色,观察肌纤维类型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较长时间和较大强度的跳跃训练后,腓肠肌的Ⅱ型肌纤维数密度和面密度都有显著的增加。小强度的跳跃训练没有引起Ⅱ型肌纤维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选择天才的少年运动员在多年的系统训练中对于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具有特殊意义。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和运动定向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选入少儿体校初级训练组; 选入教学训练组:短跑组,跨栏组,中长跑组,竞走组,跳跃组,投掷组和全能组; 在选定的田径项目中“深入专项化的选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1、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按练习形式分类 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按练习的形式可分为负重训练、跳跃训练和局部肌肉针对性训练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磊 《体育师友》2020,(2):34-36
为探讨短跑和跳跃训练对前青春期男孩跑速和垂直跳跃的影响,挑选45名前青春期男孩参加了为期5周的干预计划。参与者被分成三组,每组15名男孩。干预5周后,两个实验组蹲跳成绩均显著升高,跑速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短期训练5周,包括跳跃和跑步训练,能提高跳远成绩,但对短跑成绩影响不大。提高短跑能力可能需要更高的训练量或更长的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不同效应指标影响的确切效果,为促进INT训练在运动员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截至2020年8月10日,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NKI、Wan Fang、VIP数据库中关于INT训练对运动员群体力量、速度、跳跃、平衡、灵敏协调等素质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效应量合并、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异质性检验,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回归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16篇文献中108份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低偏倚风险11篇,中等偏倚风险5篇,纳入分析总样本量80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1) INT训练对最大力量有显著性影响,对于受试者下肢力量促进效果优于上肢;(2) INT训练对短跑能力影响的合并效应量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除Lindblom研究外,其他2项测试结果呈阳性,INT训练干预后,成年受试者短跑测试成绩明显提升;(3) INT训练对跳跃能力有显著性影响,训练周期和测试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效应量异质性较高的原因;(4) INT训练对平衡能力有显著性影响,训练周期、干预频次/周和测试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效应量异质性较高的原因;(5) INT训练对灵敏素质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年龄和干预时间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异质性较高的原因。结论:INT训练对于青少年组,男性组运动员最大力量水平产生更好的效应,且对于下肢力量促进效果显著优于上肢;对于成年组运动员短跑和冲刺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未成年组;对于成年组、女性组运动员跳跃能力产生更好的训练效应,总效应量随干预时间的减少而降低,且对于纵跳、单脚侧、前跳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多级跳;能显著影响并提升运动员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对于运动员在变向、加减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INT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促进效果大小与受试者运动经历、训练目标的导向、干预的周期、频次和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短跑成绩提高,速度起主要作用,而速度的提高与力量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力量素质和发挥力量训练的良好效应。本文从大负重力量训练角度,阐明业余短跑运动员采用大负重力量训练是促使力量素质快速增长,以较短时间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途径。并就业余短跑运动员年训练计划中如何安排大负重力量训练和如何处理好大负重力量训练与快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对大负重力量训练期间与之后短跑成绩产生负正效应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短跑训练中的跳跃练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事田径队短跑组的业余训练近十年,在短跑训练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经验。近三年我专门进行了短跑训练中的跳跃练习实验研究,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比和初步探讨,以期能对短跑的教学训练工作有所促进。 一、实验研究方法一 按照跳跃练习的性质,把受试者分成甲、乙两个组,每组10人。甲组为“短跳”组(以单脚的立定跳、立定三级跳、立定五级跳训练为主),乙组“长跳”组(以30米、60米、100米以上单脚连续跳和跨跳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短跑训练中,跳跃练习作为一种专项练习手段,其用力特点、肌肉工作形式均与短跑技术的要求非常接近,且受训练场地、器材和气候的限制相对较小,因此跳跃练习也越来越受到众多高校教练员的青睐,在训练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短跑运动员与欧美强国运动员在力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是这一点制约了我国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我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杠铃负重训练、跳跃训练、牵引跑、抗阻力跑,指出了我国百米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百米运动员运动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增强式训练对运动员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检索、筛选、合格、纳入4个步骤对3个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 Med、SPORTDiscus)进行文献检索,并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符合研究的文献进行编码,使用物理治疗循证数据库(PEDro)对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stata13.0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1)增强式训练对下肢垂直跳跃能力的提高有中等效应的正向影响[SMD=0.64,95%CI (0.24,1.04)];2)增强式训练对下肢短跑成绩的提高有中等效应的正向影响[SMD=-0.71,95%CI (-0.95,-0.47)];3)增强式训练对血液中CK浓度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影响[SMD=0.89,95%CI (0.36,1.41)]。结论增强式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下肢运动能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主要表现在垂直跳跃、短跑能力上,但也会造成下肢酸痛,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跳远、三级跳训练中要注重训练特点。一、打好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具有良好全面身体训练的水平是优秀跳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训练特点。二、以短跑为基础,进行多项技术组合训练由于技术(或素质)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验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对比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实证研究,查找期限设定为截止到2021年6月,基于STATA/SE15.1和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结合16篇文献,受试者38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式训练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的提升均具有较好效果(SMD=0.68/-0.84),且具有显著性,其中选择4~8周的训练周期、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选择混合强度、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训练、组内和组间间歇小于2分钟对跳跃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选择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强度选择80% 1RM及以上、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或40% 1RM、在组内和组间间歇均选择小于2分钟对短跑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结论: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表现具有较好提升效果,但需要对训练变量进行特定设置及考虑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短跑运动超量恢复训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一级以上优秀短跑运动员超量恢复训练实验的跟踪研究,证实了合理利用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对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明确了短跑运动超量恢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16名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聚组训练组与传统力量训练组,设计为期6周的杠铃深蹲试验,采集2组受试者实验前后的深蹲最大力量(1RM)、30 m冲刺跑、原地纵跳CMJ(无摆臂)等数据,探究深蹲聚组训练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结果显示:6周深蹲训练后,聚组训练与传统训练对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均有显著提高,传统训练提高幅度优于聚组训练,其原因可能是传统深蹲训练代谢物的累积效应使机体适应性增强;CMJ纵跳、30 m冲刺跑成绩聚组训练均优于传统训练,聚组训练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其原因是聚组训练组间加入短间歇,能源物质得以恢复,使运动员训练时动作速度和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郭煜 《中华武术》2021,(1):41-41,44
在短跑训练中追求的是速度更快,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短跑训练过程中要保持高速度、高节奏以及掌握好的技巧。但是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时更多地注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发展学生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及灵活性,却忽视了对学生放松技术和训练方法的培养。放松技术在学生进行短跑训练中能够起到保持其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重点对大专学生在短跑训练中放松技术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RT-PCR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大负荷训练及恢复后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低负荷训练组和-次大负荷训练恢复24h组EPO mRNA水平比安静组分别增加4.88%和7.32%,但均无显著性.在大负荷训练组中,EPO mRNA较安静对照组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恢复组中,除了一次大负荷训练恢复24h组较一次大负荷训练即刻组EPO mRNA具有显著的增加外(p<0.05),持续大负荷训练组在恢复后EPO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提示训练负荷太低可能不足以引起对EPO表达的刺激;适当负荷的训练后可促进EPO的表达,但持续大负荷训练可导致EPO表达水平的降低,这可能是诱发红细胞数目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的超等长跳跃和负重组合训练对男子排球运动员不同肌肉群力量发展指标进行测定,两组力量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分别和实验前比较,力量指标水平普遍升高,两组实验后结果比较,组合训练组的握力收缩时间、大腿和小腿的伸肌力量、收缩时间和速度力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组合训练优于传统基础训练,尤其对小腿力量发展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