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辉  冯红新 《体育科技》2014,(5):110-113
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育保健课程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发现:实验组的考核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更显著的提高,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德刚 《体育学刊》2013,20(1):68-70
“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对同一水平学段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决定了学校体育只有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教师教学任务调整而其他教学要素不变的“专家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专项特长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部分课时学生按所选项目重新组成班级进行学习的“专选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系统而高效的运动技能提升.而“专项社团模式”可有效拓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体系.专家教学模式、专选教学模式、专项社团模式逐阶递进且各有侧重,对稳步推进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选项课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使各学科都有明显的变化,同时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走访与座谈法,重新审视高校体育实施选项课以来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其目的是促进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鲁克 《体育学刊》2000,(2):68-70,72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筛选法,微格教学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学技能进行了研究确定,并将其分解成三类十四项便于操作的基本技能,明确了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利用微格教学法,对学生教学技能进行了四轮教学实践。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教学技能的培训,各项教学技能和总体教学能力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微格教学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中田径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方法相比微格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田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心智技能的核心是思维.学生教学能力的强弱,同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有关.加强学生教学心智技能培养,可尽快地提高其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需要田径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当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的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技能的专业性、广泛性;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结合温州大学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项目的内容,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对我校以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实践研究。计算机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差异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个班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的正态检验显示,实验班D值为0.2794,对照班D值为0.2886,故两组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健康与人文融合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育和运动教育模式偏重于技术、技能、体质等方面的内容.转而注重加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等人文方面深层次的素质和能力.新课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构建一个能体现“体”与“美”内在联系、健康与人文融合的新型的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全面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促进学生热爱体育和热衷锻炼校风的形成,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球类课整体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球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整体设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球类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球类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新的课程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优于旧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