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王艺兵(北京市海滨区北大附小):“贴人”游戏一直很受同学们的喜欢和青睐,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游戏。但由于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有限,而且教师往往是在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材之后,利用剩余的十几分钟时间做“贴人”游戏,这样就会造成从游戏的开始至结束,有的同学做了好几次,情绪高涨、锻炼的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2.
如何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这是每一位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值得研究和非常渴望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诸多原因中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几个不为注意的“误区”。它就象一个无形的限制区一样直接地影响、干扰、甚至阻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同行商议、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体育实践课的关键,通过相互评课,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和艺术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只是走过场,相互粉金,报喜不报忧。缺乏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如何使评课的标准和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评性是目前体育教学评课的迫切需要。本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课目的和任务,结合体育教学原则和体育课的类型、结构,提出评议一节体育实践课的标准和七项具体内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法是基于教育学上关于“教学中学生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有效学习”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应运而生的,是探究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们到底能否取得最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技术或方略.“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是一种“过程一结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授课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的组织形式、练习步骤以及场地、器材等运用情况,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并配合清晰、简单的动作示范向听课者展现出来。实习生课前采用“说课”,能使各教学环节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加快向教师角色意识转换的速度,有利于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此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陈慧 《体育教学》2006,(6):52-52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模式的整体设计,即课的内容安排的顺序、教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体育教育界提起“三段式”教学,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人尽皆知的教学习惯。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教学结构引领并统治着体育课堂教学。在课时教学计划(教案)中,表现尤为突出。上课、看课和评课的专家学者们都以是否符合这样的教学规律,予以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成败与否。  相似文献   

7.
前滚翻教学不宜用“比赛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建军 《体育教学》2008,(10):60-60
近日,笔者到一些中小学随机听了几堂体育课,无独有偶,其中有两节体育课在前滚翻教学中都采用了“比赛法”,一节是在学习完前滚翻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通过接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赛;另一节是在障碍跑比赛中,最后一道障碍是快速完成一次前滚翻。这两种情况都是在快速跑中完成前滚翻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8.
赋值评估体育课评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潭 《体育科学》1993,13(3):32-35
本文依据社会科学研究中若干重要原理,特别是“社会测不准”定理,对体育课这样一项人对人相互影响的教学活动能否赋值评估提出质疑。例如,全课练习密度的宽泛规定与用百分制予以精确评定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悖论。在明确辨析由精细定量而导致的某些谬误之后,作者提出一个倾向于模糊描述的,体育课评估方案,其中包括评课人选、评课内容和评课程序3个环节,每一环节又由3个要素所组成。据此可望切实地改进体育课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读书时,老师曾告诉我们评定一节体育课的好坏,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可我发现前一阶段相当多的课忽视了这一点。过去的体育课可以说是很重视运动负荷,而现在不强调了,有些课根本没有什么运动量,整节课做做游戏、强调韵律,寻求一些浮浅的“快乐”体育课越来越不像体育课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解决运动负荷呢?  相似文献   

10.
谢学兵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66-67,71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不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而合并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是实施、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主要环节、重要途径。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如何在体育课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本文主要内容,本人通过第十四周公开课和参加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的体育教研工作中,由点滴现象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潜在地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在体育教师周围形成一个个“特区”。 特区一:开放的课堂 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教室”是个神圣的区域,外人不得随意出入。但体育的“教室”——操场的周围任何人均可驻足旁观。从操场边走过或由楼内向外观望,体育教学状况一目了然。外地到校参观者、各种检查团由操场边走过的一会儿工夫,也会对体育课由对比而产生一个印象。 管理建议: 1.听、评课注重学科规律 在运用一…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是体育室内课,它是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在室外进行正常体育活动时,安排在室内的体育课(风雨课)。它与一般的室外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同,主要是以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体育知识为主的理论课。本节课结合北京申奥成功,我选择了《奥运会》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奥运会、了解北京申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一、体育教学拓展延伸的原则 (一)追求“体育性”是拓展与延伸的前提 这是体育教学的首要原则。毛振明教授指出:“体育教师要牢记体育课的学科性质,要使我们的每一堂都上得像体育课,要使体育课完成体育学科被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不能让体育课走偏走样。”近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教师为了凸显体育教学的“新颖性”和所谓的“拓展与延伸”而丢弃课程的本来性质。  相似文献   

14.
我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4期夏立君等两位老师的《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之后,认为夏老师等对体育教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同仁学习。我对文中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夏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新大纲体育的出台,给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一个新的定位,如何落实好“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首先,传统的学校体育课就是指每周两课时的体育课的教学,忽视了课余体育活动。每周仅仅二次课的体育教学,加之场地、器材、以及气候的影响,一学期下来,真正能正常上课的时间也只能完成60%~70%的教学计划,新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可能落实;其次,体育课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其实践性,传统的体育课课时少,时间不能保证,因而体育课的根本特征———实践性不能体现,这…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体育实践课时,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练习密度(运动密度),以衡量一堂体育课的好坏。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围绕“如何使一堂课的练习密度符合规定要求”而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程序。然而,体育课练习密度这一指标真有那么重要吗?在评价体育课时,是否这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呢?特别是在当前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情况下,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笔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作为体育课评价的指标之一的体育课的密度特别  相似文献   

17.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能让评委,听课教师,乃至学生都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可笔者最近看到几节课改标兵的体育教学,师生之间那有板有眼、规规矩矩、有条不紊的现象,怎么也让我愉悦不起来。原因是教师在课前限制了许多框框,才有今天这“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的“完美”教学。殊不知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好课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思维创造的进发,是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的体现,我们不应该追求那样“完美”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升华的过程中进发出一种激情,或多或少地创造出“越轨”行为,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因“越轨”而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8.
吴鉴 《体育教学》2003,(3):20-20
队列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队列练习可形成正确的动作和姿态,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所以,笔者认为队列练习有必要堂堂练。一、队列练习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而且一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仅有几分钟时间,队列练习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除常规的立正、稍息、三面转法练习外,可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队列练习。如:趣味报数队列练习,报数和击掌队列练习,有效无…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仕健 《体育学刊》2006,13(1):103-104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认识上存在着“非奥运项目不属于正规的体育教学,准备运动必须要排队做徒手操,一堂体育课教材安排要全面,放松运动必须简单有效”等认识误区,产生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这些误区,必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开展试验课改革,转变体育教学评价观念,同时要加快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教材、施教理论实行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要使分层教学法取得最佳效果,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四忌”。一忌照顾不周“极端化”分层教学法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它试图通过教学形式来满足不同等级学生对体育运动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基本技术的需求,努力做到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一节体育课往往又安排了两个内容(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同时又要照顾到上、下肢,速度与力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