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现阶段体育课中运动强度不足、相关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运用信息设备调控与监测体育课中的运动强度,以期改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结果表明:(1)中运动强度和大运动强度对小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促进效果与进步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对照组的体育课平均运动心率难以达到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体育课平均运动心率在140-160次/min所对应的中等运动强度最适宜小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心率是反应篮球比赛和大运动量训练课程度与负荷的主要生理指标。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找到篮球比赛时心率、心率曲线的模式,比较分析大运动量训练课心率达不到比赛时心率水平的原因、探索训练与比赛相同的负荷刺激形式,为篮球训练中安排达到比赛时心率的训练课提供参考依据。二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健身操的运动强度,在比赛前一天的热身赛中,抽取11个参赛队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运动员安静、运动后即刻、运动后4、5、6分钟的脉搏来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强度和运动后的恢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安静心率63.7±6.8次/分钟,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64.8±24.97次/分钟,强度达到中高强度,运动后6分钟心率为75.5±20.8次/分钟,基本恢复安静,心率比安静时高,可能与当时运动现场的环境有关。少年对主要是指山东队,其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为68.2±3.6次/分钟,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20±29.4次/分钟,强度属于中低强度,运动后6分钟心率为70.5±4.7次/分钟,心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值的高低是评定运动员身体状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血红蛋白值是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现简单介绍如下:一、血红蛋白值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强度的大小一般是通过脉搏来界定的,如:心率低于150次/分钟属于低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在160~170次/分钟属于中等强度混氧运动,心率高于180次/分钟则属于大强度,  相似文献   

5.
邓振 《精武》2012,(20):8-10
研究目的:长期以来,对我国篮球运动员科学化训练中生化指标监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监控不足是制约和影响我国篮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华北科技学院男篮代表对的十五名运动员对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一下研究:(1)分析其在一次比赛前后心率(HR)和肺活量(VC)的变化及其特点;(2)分析比赛前后血乳酸、Hb、血尿素及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及其原因;(3)判定比赛中的运动强度和供能特点;(4)分析比赛后指标变化对运动员的影响。血红蛋白研究方法:(1)在比赛当天早晨测心率、肺活量和血压,在比赛后即刻测心率、肺活量和血压;(2)在比赛当天清晨空腹,赛后即刻,分别测其Hb(H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乳酸。结果表明:(1)赛后运动员的心率明显增高,肺活量却有所下降;(2)运动后BUN、血清CK值明显升高,Hb的值下降。结论:(1)心率、肺活量生理指能反映篮球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可以客观地监控有氧训练水平、运动量和强度;(2)利用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和血乳酸(LA)4个指标能准确反映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比赛强度、运动量以及机体的恢复能力;(3)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监控运动训练中的运动负荷,强度,及运动员的是否适应,对避免过度训练和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散打队备战第13届亚运会前的生理生化监测手段与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文献资料、咨询、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散打队备战第13届亚运会赛前近5个月的集训过程,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运用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率值、血乳酸值监测大强度训练课,能较好地控制运动强度;血色素等指标,能准确监测训练过程中的运动量和运动员的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拟测量不同级另0篮球裁判员在省青少年比赛中的心率数据,研究分析篮球裁判员在比赛中的心率分布特征,以了解其运动强度大小和特点。验证实验的可行性,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及方法:在江苏省青少年篮球比赛期间,使用遥测心率表记录21名不同级别裁判员比赛中的心率。结果:实验得出篮球裁判员在省青少年比赛中平均心率主要分布于130—149次/分之间,约占总体的59%;裁判员在比赛中的最高心率超过200次/分以上者最多(约33%)。使用Karvone公式法评定时,半数以上裁判员的平均运动强度处于50%-69%的区间。最大心率法与Karvone公式法在评定时存在偏差,Karvolle公式法更客观的反映临场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运动医疗站     
汪婵 《中华武术》2013,(12):60-61
一、您好,老师!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已经进入冬训阶段,请问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学生们的饮食呢?答: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冬训阶段的训练运动量(?),运动强度高,会对学生们的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响。大运动量的训练强度一般为中等,长时间中等(?)度的运动会导致学生丢失水和电解质,同时由于运(?)时间长,学生的能量大量消耗,后期会出现疲劳、(?)血糖等现象。中等强度运动对于免疫系统是有促进(?)用的,但是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会容易引起免疫力(?)下,而且冬训阶段训练环境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9.
熊艳  马鸿韬  孙琴 《体育学刊》2015,(1):130-133
通过监测普通高校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心率变化,调查学生不同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的差异。采用随机抽样,遥测68名在校大学生在13节健美操课上的心率变化,以RS 800CX多项运动心率表为测量工具,设定两个靶心率,确定中等强度心率(>HRmax×64%)、较大强度心率(>HRmax×77%)、介于两者强度之间心率为3个观测区域。结果发现,在大多数课次上,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中等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较大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介于两者强度之间心率运动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大多数课次上,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中等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达到并超过了50%;前3次课是"运动教育模式"的泛化期,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相似或相近。结果说明,采用"运动教育模式"作为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中等强度、较大强度的运动时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人制"篮球教学比赛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敏 《体育与科学》2002,23(5):80-80,77
篮球运动作为非隔网的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提高学生在对抗中施展技、战术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将“四人制”比赛法纳入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过程。经过实验对比表明,运动强度及基本战术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效果,“四人制”比赛都更优于“三人制”比赛,更适合作为篮球专项课中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训练学上,通常把120-180次/分之间变化的即刻脉搏与运动强度大小呈线性正相关,在训练强度上(特别是专项强度)运动后的即刻脉搏在140次/分以下称为小强度.约在150次/分为中强度,180次/分为大强度训练。通常在强度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即刻脉搏(即刻P)和运动员及休息5-10分钟之后的恢复期脉搏P来评定运动量的大小。如下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强度训练对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证明,男子皮艇运动员在中等强度、大强度运动后,血T浓度升高,其机理可能与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因此,运动中血T水平可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测评定。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您好! 五月五日的来函收到了。来信提及课的“平均心率/基础脉搏”所得结果称什么指数较准确。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不一。大致三种,一种叫运动量指数;一种叫强度指数;一种叫心率指数。《运动医学》教科书P31中提“运动量指数评定”称运动量指数;我在我院学报发表的文章中提过强度指数。因为运动量包括量和强度两方面,从心率测定课的运动负荷只能反映强度的大小,因而用强度指数比运动量指数更确切些。现在有同志提出,运动强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率大小只是反映强度的一方面,因而用心率指数更确切。但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有效的体育课和科学有效的自我锻炼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监控教学和锻炼强度的最简便实用的方法就是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然而,监测认定学生运动量和锻炼强度的心率测量方法却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像医生诊病一样触摸手腕桡动脉处,有的触摸颈动脉处,也有的直接触摸胸部心脏处。哪种方法更合理更准确,认识不一。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手段血乳酸及心率的测试,评价不同训练手段的运动强度,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以广州队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教学比赛课运动员每轮比赛后的血乳酸和心率、测试实战训练课和专项力量训练课的心率,并与其它学者的有关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教学比赛后的血乳酸为(8.01±2.11)mmol/L;(2)教学比赛准备活动与第一轮教学比赛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21±11)次/min、(146±13)次/min和(160±7)次/min、(183±10):次/min.实战的准备活动和实战第一轮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46±14)次/min、(168±11)次/min和(158±9)次/min、(171±11)次/min;专项力量训练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为(159±10)次/min、(171±10)次/min.结果说明,教学比赛时,在对手安排和比赛气氛的营造上,要使之更接近正式比赛;要适当提高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应适当安排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课,以满足正式比赛时对大运动强度的需求;影响心率的因素较多,为对运动强度进行准确判断,最好对血乳酸和心率同时测试.  相似文献   

16.
熊文 《体育科研》2023,(5):1-12
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先后提出每节体育课(所有)学生平均心率要达到140~160次/min的强度要求,有关文献随之提出诸多“依据”,然其并未平息理论和实践中的疑虑。基于此,对这些依据予以剖析和辨明,并对体育课运动强度的运用、标准研制等议题予以反思。其中的问题也表明,当下理论和实践中对运动强度这一运动训练学核心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缺失和误区,故有关探讨、论点也是对运动强度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修正和补充。认为:相关依据存在引用不当(如片面引用、更改原文)、推算错误、出处不明、研究设计有误,及逻辑、学理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指向相关强度的取值及特定“中高强度”的价值、作用,涉及运动的适宜心率强度、国内外体育课的心率要求、特定“中高强度”对身心健康(含体能或身体素质)发展及核心素养形成的作用等主题,包括在实证或引证中误将特定“中高强度”(含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多项体能或身体素质发展的要素。提出:(1)需明确(中高)心率强度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定位。心率强度属于内部-生理强度,区别于外部-专项化强度,并非外在体技能发展的因果性要素或直接-敏感指标;中高强度主要指向心肺耐力(或心...  相似文献   

17.
何慧  李健飞 《体育世界》2008,(3):110-111
篮球运动作为非隔网的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提高学生在对抗中施展技、战术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采用实验对比方法,对“4人制”篮球比赛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参加“4人制”篮球比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4人制”篮球比赛易于组织与开展,运动强度适中,更优于“3人制”与“5人制”比赛,更适合作为篮球专项课中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运动强度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PE生成方案调节强度,36名大学生以小、中、大3强度分别运动10min,检验不同强度运动前后心境状态的变化,以及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强度运动有利于心境改善;中等强度运动对心境改善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对心境没有产生影响。中等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自尊的提高更有效,低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混乱的降低更显著。建议根据个体锻炼经历不同施以不同运动强度,从而获得心境改善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静息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共轭亚油酸(CLA)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青春期肥胖大鼠的影响,从而为青春期肥胖运动及营养减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青春期肥胖大鼠模型,取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肥胖对照组、单纯补充CLA组、低强度运动+CLA组、中强度运动+CLA组、高强度运动+CLA组.低、中、高三种强度分别定为15-18m/min、21-25 m/min、28-32 m/min,60min/次,运动后大鼠灌胃CLA 1.6g/(kg.d),5次/周,连续8周.采用大鼠代谢系统每天测大鼠静息耗氧量和能量消耗.结果:干预8周过程中,静息状态下总耗氧量、肌肉耗氧量、总能耗及肌肉能耗表现在第8周干预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各组第8周明显低于第1周,运动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前后体重明显增加,运动+CLA各组体重增长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强度越大体重增加越缓慢(P<0.05,P<0.01),单纯补充CLA组体重增长幅度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运动强度结合CLA能增加静息能量代谢水平,在干预的第8周表现显著,但受运动强度影响较小;该干预后能明显降低体重,运动结合CLA的效果优于单纯补充CLA,且随着运动强度增加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朱淦芳 《精武》2014,(4):9-10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延缓表老的效果。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大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小运动强度的运动干预组,衰老时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6周后测定血清中与抗衰老作用相关的超氧化物吱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运动干预组与衰老模型姐比较,大运动强度干预组小鼠血清SOD的活性有显著性改善(P〈0.05),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中等运动强度干预组血清SOD,GSH-PX活性均有显著性改(P〈0.05),并且MDA的含量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小运动强度干预组小鼠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则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衰老模型组比较,中等运动强度干预组血清SOD、GSH-PX活性和MDA@量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其它两种运动强度。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运动强度的干预能显著改善血清中与抗表老作用相关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