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进行回顾,分析该体制的发展现状。认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竞技体育管得过死,竞技体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政府投资,法规制度仍不完善,运动员的"体教结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分析该体制继续演进的国内外背景,指出:世界体坛形势变化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竞技体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将呈社会化、多元化、法制化和学校化等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俊逸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5-195,197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对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体教融合"的今天,探究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据此,本研究分别从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3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促进我国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差距,我国学校体育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从理论上论述了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竞技在体教结合中的重要意义,提出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学校体育落实体教结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教育学意义上审视“体教结合”后发现:“体教结合”由于观念、体制等局限,难以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有必要促使其向学校竞技体育过渡。学校竞技体育,重心在竞技体育,实体在学校,指的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现实目标的训练、比赛活动。认为:相比“体教结合”,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更明确,管理更到位,措施更合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不协调和金牌至上、体教脱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三大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体育,要从变革体育观念入手,确立体育运动以人为本、锦标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追求、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的理念,改革我国的体育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体教结合发展取向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上海市体教结合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教结合未来发展取向成为我国竞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对运动员及普通学生进行的全面教育;学校竞技运动开展是对学校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巍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汲取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认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训轻教”、“重体轻育”、教练员水平不高、保障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发展多种培养模式、“训教结合”、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对策,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决策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规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布局,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辈出的发展目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协同理论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契合性;解读了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对体教融合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特征提出发展对策: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践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奥运的激情逐渐平复之后,人们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体育的未来在于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然而在中国走过的二十余年的"体教结合"之路并不能算之为成功。文章通过对美国成功的学校竞技体育模式进行研究,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以促进学校竞技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现存的问题.认为:现阶段中国“体教结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校申请培养基地的准入门槛限制、专业师资人才缺口、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相对突出.并提出了科学调控、优化学校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制度;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体教结合”教练员水平;驱动校、企多方合作筹集经费等较为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制定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和措施。如提高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加快中学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专职化、市场化建设,建立中学生运动员报考高等院校的"准入制",成立上海市中学竞技体育竞赛联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学术理念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学有关思想,探讨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学术理念。阐述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归纳出街道社区体育、小区体育、小城镇体育、学区体育和体育生活圈等我国当前较有代表性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弱势人群等社会问题;并从构建和谐社区角度展望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最后从社会学方法论角度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科研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以及科研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面访调查法和观察法,分析上海市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部分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科学性,尤其是运动训练的原创理论、理念、体能等热点问题。认为:上海市的竞技体育首先应进行体制改革,以建立运动训练"原创理论"为龙头,形成带有鲜明特色的"上海训练理论"和学术流派,构建教练员等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制和高度重视"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向高校发展是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内在需要。从1986年至今,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的“始发期”,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与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比较,认为:新时期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应以促成常规化的“校际体育竞赛”为切入点,带动高校竞技体育训练、科研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整个高校竞技体育的前行:它将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成功,而且有益于我国培养当代高水平“文化体育人”之事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人才交流的规模、形式、途径和项目进行调查与分析,论述了人才交流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项目布局、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出台配套政策、推动西部体育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三方面对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并找出制约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现代体育的冲击,导致群众练习人员减少;学校对开展不重视,导致后备力量减少;竞赛组织开展甚少,导致练习热情减少等。文章针对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意识,提高群众参与高脚运动积极性;积极引入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中,增强高脚运动后备力量水平;重视运动员的选拔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提升高脚运动竞技训练水平等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旨在为高脚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民间体育与其它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形式一样,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化边缘化乃至文化流失问题。发挥政府导向和干预作用,民间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建立民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或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实施民间体育资源开发,扩大民间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等,是推进和深化当前民间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实践的有效举措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