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跑步经济性     
最大摄氧量被视为有氧能力生理指标和耐力成绩指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耐力成绩高度相关.然而,同项目运动员,如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跑步运动员,其最大摄氧量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则不是很高.为什么在最大摄氧量相近的个体中,耐力成绩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关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最大摄氧量早有报导(1,2)。在不同运动项目中以耐力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为最高。但由于最大摄氧量的大小与遗传因素有关(3),并且最大摄氧量也不是决定耐力项目运动成绩的唯一指标,因此晚近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3.
就训练类型来讲,由于肌肉中肌纤维比例的不同,属于"耐力型"的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的速度,常常接近他们的无氧阈速度,他们必须在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无氧阈水平,尤其是在运动成绩出现徘徊的时候,提高最大摄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速度型"运动员则相反,他们不需要提高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速度。对"耐力型"运动员来讲,乳酸的产生会提高他们肌纤维中  相似文献   

4.
耐力训练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如何进行耐力训练进行了分析。认为教练员在训练中长跑运动员时,应充分考虑每名运动员的有氧阈速度,无氧阈速度和最大摄氧量速度以及跑的经济性这些重要指标,并对如何测验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提供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水平,可以采用测定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方法加以评价。1 最大摄氧量及其应用最大摄氧量(VO2max)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有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各个环  相似文献   

6.
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动气体分析仪和遥测心率计对20名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达3 6±0 32L/min(60 9±4 23ml/kg·min);无氧阈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79 8%,接近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水平;但一般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同比则有显著差异,提示武术基础训练中应注意加强有氧代谢能力训练,以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划船是一项大强度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常被作为评定耐力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指标。近几年国内外对划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陆续作了研究报道。为了解我省划船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本文对四川划船集训队41名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与  相似文献   

8.
最大摄氧量速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了最大摄氧量速度(vVO2max)及其相关指标最大运动时间(Tmax)和达到最大摄氧量后运动时间(tlim)的概念、意义和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应用情况,提示这些指标可有效地指导有氧耐力训练及评估运动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陆宗芳 《中华武术》2004,(12):43-44
就训练类型来讲,由于肌肉中肌纤维比例的不同,属于“耐力型”的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的速度,常常接近他们的无氧阈速度,他们必须在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无氧阈水平,尤其是在运动成绩出现徘徊的时候,提高最大摄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速度型”运动员则相反,他们不需要提高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速度。对“耐力型”运动员来讲,乳酸的产生会提高他们肌纤维中的“酸性”,从而导致在马拉松比赛中过早地消耗糖元储备。这种类型运动员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加速乳酸的清除和提高肌纤维使用氧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在高原训练前后进行爆发力、有氧能力测试,探讨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中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最大摄氧量组均有所增加,但对照组最大摄氧量增加的幅度更高;实验组卧推成绩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且有显著性差异。认为:服用营养品增强肌肉最大力量,但削弱了有氧能力发展的幅度;力量素质的发展会影响耐力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洪平  李开刚 《游泳》2002,(4):14-16
运动员在从事耐力项目运动时,其能量供应来源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因而有氧代谢能力的大小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之间呈显著相关。长期以来,运动生理学家们把最大摄氧量(V02max)作为衡量人体有氧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有氧能力在各种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现已证明,最大摄氧量的大小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密切相关,最大摄氧量愈大,运动成绩愈好。  相似文献   

12.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评定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耐力水平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测定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这种方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这些指标的应用对提高竞技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我国速滑界,继杜、纪二氏有关测定速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AT的报导之  相似文献   

14.
中跑运动员在田径运动员中很特殊,因为他们需要充分利用全部3套能量供应系统来满足他们的能量需求。高水平中跑运动员的摄氧量能达到静息状态下摄氧量的20倍以上,1500米项目运动员需要以其约115%最大摄氧域强度持续比赛约4分钟,比赛结束时的血乳酸浓度将超过20mmol/L。然而,800米和1500米中分别有近60%和75%的能量供应仍来自于有氧氧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我国优秀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特征,为地方队教练和基层教练的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2名我国优秀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Monark 839E功率自行车和metamex 3b最大摄氧量测试仪,分别测定队员的10 s,30 s,60s无氧功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青年男子运动员10 s,30 s,60s无氧功分别为9.84±0.72 w/kg,9.02±0.43 w/kg,7.20±0.57 w/kg,最大摄氧量为68.73±4.78 ml/min·kg;青年女子运动员10s,30s,60s无氧功分别为8.67±0.69w/kg,8.12±0.41w/kg,6.67±0.42 w/kg,最大摄氧量为56.76±3.91 ml/min·kg.结论:青年男子、女子的10 s无氧功明显低于速滑运动员,但是30 s和60s无氧功明显高于速滑运动员,该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运动实践表明,最大摄氧量高的自行车运动员未必都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有较高的最大摄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不同项群优秀青少年有氧能力,寻找不同项群有氧能力特点。方法:选择上海市2003—2014年一线、二线运动员测试数据库,从中筛选88名16岁以上男性,年龄为(17.5±1.2)岁,103名15岁以上女性,年龄为(16.4±1.1)岁,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对其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Z分值等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各项群间有氧运动能力特点。结果: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显著高于隔网对抗(P<0.05)与格斗对抗(P<0.01)。男性各项群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显著差异;女性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同场对抗(P<0.01)、隔网对抗(P<0.01)与格斗对抗(P<0.01);女性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格斗对抗(P<0.05)。结论: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高于其他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高于技能主导类项群;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优于相对值,其余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同步。为科学训练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教练员可以结合项群有氧运动能力特点,判断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4名男篮球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法等,采用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的修正值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在第二、第三公因子中跑节省化相关指标的载荷量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在第四公因子中只有跑节省化时通气量;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时,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跑节省化可以作为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前言最大摄氧量通常被认为是影响耐力运动最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氧耗量与耐力运动强度呈正比,最大摄氧量值越高,耐力水准就越高。这个指标是否受训练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论。通常被称作相对强度的氧利用率,是指在耐力运动时实际氧耗量与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这个指标与耐力运动成绩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有氧能力的高低是马拉松跑者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运动表现的关键指标,也是长跑训练效果的核心考量。由于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机体产生不同的训练刺激,教练员和运动员很少将力量训练作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手段,以防止有氧能力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力量训练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转换肌纤维类型以及增强肌肉肌腱刚度和利用弹性势能的能力,提高跑步经济性和无氧能力,改善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本文基于对力量、耐力训练的生理学适应的探讨,总结不同形式力量训练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为马拉松选手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出建议,从而优化其耐力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