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能是篮球技战术学习的基础,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技战术的掌握。培养篮球专业人才的体育院系在篮球专项课中应该增加专业体能教学内容,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掌握篮球技战术;二可以提高教师、学生在篮球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希望能引起同仁的重视,在每节篮球专项课中拿出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培养全面的篮球人才,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新征 《体育学刊》2006,13(5):114-116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思想认识重视不够、对篮球运动主要特征把握模糊、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脱节和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我国篮球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主要特征,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采用科学的先进技术的手段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建议各级篮球队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以利于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刘震 《体育世界》2010,(8):32-34
在高校篮球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高校篮球运动员技术化体能训练的优势和实施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构思对素质与技术的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完成专项技术所需的体能储备和掌握,完善技术有着极大的综合训练优势,着重强调技术化体能训练的设计要与篮球运动的特点要求结合。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提升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需求,为今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整理法、专家访谈总结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等。研究结果和结论:我国篮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忽视了核心体能的训练,把核心体能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相混淆,导致运动员整体运动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5.
体能康复训练是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后,如何采取与专项相适应的训练方式成为体能康复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要符合篮球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在伤病恢复期间通过体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伤病的快速康复;体能康复训练能够增加踝关节本体感觉、力量、灵活性与稳定性,提升专项运动表现力,并能够有效预防踝关节的二次损伤;在体能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康复评估测试,达到科学实施体能康复训练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篮球是普遍常见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也能很好地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运动对体能的要求较高,一名合格的篮球运动员首先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体力与耐力非常重要,如果篮球运动员不具备良好的体能,将会对比赛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尤为重要。在我国高校篮球体能训练中,训练并不系统,方法也比较落后,同时也缺少专业的篮球教练。本文通过阐述篮球运动项目的重要意义,针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给予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高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体育课上开展网球运动,对发展大学生体能素质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探究高校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为重点,首先分析网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的原则、高校网球专项体能训练的作用,之后,从选择合适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注重体能训练的频率以及科学安排训练几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在确定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 ,阐述了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构成因素 ,提出了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基本原则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调查等方法,基于体能训练理论与原则,紧密结合篮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的特点,提出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及心理机能构成,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独特的具体的体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篮球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训练内容、训练模式等方面。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若体能不够充沛,极易发生身体关节损伤的情况。篮球作为一项体育高强度运动,对运动员的耐力、力量、速度、身体灵活性和爆发力等要求极高。本文基于篮球体能训练,深度探究功能性训练的价值和应用对策,以期为篮球体能训练提供些许理论参考,进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看代表我国高校篮球最高水平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多场比赛录像以及查看CUBA历年的技术统计,发现我国高校篮球队的体能水平是不容乐观的。在比赛中两支球队在篮下的对抗场面较少,进攻节奏较慢,整场比赛的比分较低,尤其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由于球员们体能的严重下降,而使得有些球员技术动作开始变形,投篮命中率开始下降,全队及个人的失误开始增多,大大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因此说体能水平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向高水平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初步探索了适合我国高校篮球队体能训练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高校篮球队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篮球专项力量素质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从实际训练的角度出发论述江苏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当前最新的体能结构理论,对近十多年涉及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理论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分析.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分类结构因子中的单因子研究,多维度的研究尚不多见.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将向两极化趋势发展,更加注重与篮球运动员特点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测试法、技评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已接近世界强队水平,身体素质已达到或接近我国成年队水平;篮球基本技术已经初步完善,个别运动员存在技术粗糙、动作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加大科学化选材力度;改进专项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树立苦练基本功的指导思想等。  相似文献   

15.
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遗传、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营养恢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握力、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进行适宜的力量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肌肉力量,而且对专项素质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服用肌酸、蛋白粉等补剂能增加体重和无氧功峰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女篮和国外高水平青年女篮相比在体能上有较大的差距。数据显示,我国优秀青年女篮的体能状况堪忧。经费缺乏、科学化训练不足、后备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优秀青年女篮体能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体能训练学的角度研究,以篮球运动的体能特征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含义和篮球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以及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重新学习体能训练以及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意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建立正确的观念。(2)创新思维,结合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和体能训练的特征要求对篮球运动体能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3)体能训练必须与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能量代谢的特点相结合。(4)体能训练必须重视疲劳与恢复。总之,体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和提高技术战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我国少年男子 ( 16~ 17岁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运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以期为教练员更好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依据 ,有助于教练员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 ,为运动员的选拔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 ,本文所选用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测验指标能全面反映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的训练水平 ,所制订的测试成绩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模型经初步应用和验证 ,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可用于评价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方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50-552
如何做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是教练员(体育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专项技术水平较慢,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个人技术相对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这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期间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定位,只抓技、战术会导致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于篮球运动中培养小个队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如何培养进行探讨。本人认为在世界篮球运动和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小个队员依然大有作用;我国基层篮球队员个头偏小,有必要加以培养,要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控制支配球能力、篮球意识、攻击性及组织指挥能力等方面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