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第13届天津全运会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为视角,审视改革价值、探寻改革不足、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具有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助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三大价值意义。继而提出秉持竞技功能、不可顾此失彼,遵循办赛规律、不可混为一谈,强化引领作用、不可蜻蜓点水,加大改革力度,不可走马观花等"冷"思考。提出建立独立的全运会群众组赛事体系、构建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行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优化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全运会对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性出发,见证、回顾并分析了全运会历程和近三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认为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运会赛事,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并且能有效整合优化体育资源.最后,阐述了完善全运会赛事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7,(5):10-16
天津全运会是天津市迄今为止承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与以往全运会相比,天津全运会改革色彩浓厚,改革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在体育事业改革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透视天津全运会,可以进一步了解全运会的新功能、新价值;探讨天津全运会,可以从中发现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分析天津全运会,可以为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启示、新启发。为此,《体育与科学》杂志社紧紧围绕全运会的改革与变化,邀请了相关专家,就编辑部提出的全运会改革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讨论涉及到了全运会改革的发展理念、全运会改革的措施、全运会的文化属性、全运会的英雄观与偶像观、金牌的价值与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事景观是为表达赛事的基本属性、价值和宗旨,营造符合赛事品味的气氛而专门设计、制作和实施的各类物质景物.大型体育赛事的形象设计和应用主要为赛事名称、赛事标志、赛事徽记和赛事形象.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没有自己的赛事标志,只有举办届次全运会的会徽,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全运会赛事商业价值的开发,制约了全运会社会效益的扩大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到来,田径运动被赋予更深的时代内涵,街头田径赛事的发展为田径运动注入新的活力。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街头田径赛事的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街头田径赛事具有促进田径文化塑造和传播、改善体育人口、提升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优化策略:平衡男女项目、增加群众项目、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加举办场次、增设比赛项目、提高场地利用率;整合资源、寻求赞助商、加大赛事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第11届全运会赞助市场分析及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勇慧 《体育科学》2011,31(1):63-68,84
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其赞助市场的开发日益重要,成为为全运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结合第11届全运会赞助市场数据,分析目前全运会赞助市场现状及运作特征。通过对14个城市1 819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赛事质量、赛事知名度、赛事品牌形象、赛事目标市场4个维度对全运会赞助价值进行系统分析与测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探讨全运会赞助市场开发的战略模式,提出赞助平台支持模式,并进一步分为品牌支持模式和市场支持模式,为赞助企业与其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沟通平台,进而深度开发其赞助市场。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概念、属性等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基于形成与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全运会为例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包括:1)全运会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品牌标识系统的缺位造成的“获得性流失”;2)各种负面信息导致的全运会公信力丧失带来的基础性流失;3)标准化缺失、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带来的保护性流失;4)合作伙伴、赞助商等权益的保障不足引发的保障性流失。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分析认为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无形性,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累积性”与“特质性”带来的定价难题,全运会的“二重性”等是造成全运会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因素;全运会的行政性路径依赖、各种“怪象”、定位不清、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等是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运会无形资产流失的规避机制: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品牌标识系统规避获得性流失;提升赛事公信力,规避基础性流失;完善产权保护与开发体系(包括明晰全运会无形资产内容,进行赛事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与定价,统一全运会资源开发主体等方面)规避保护性流失;保障赛事无形资产消费对象权益规避保障性流失。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整理、历史回溯和逻辑比较等研究方法,以深化改革为出发点,纵向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全运会改革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横向归纳这些改革措施的经验特征,继而展望全运会未来的改革方向。研究发现,自全运会诞生以来,改革不曾间断,全运会改革表现出围绕竞技体育为中心、伴随利益博弈与平衡、从封闭向开放与包容转变、推动多元价值与功能凸显等4个方面阶段性特征。为了更好地实现全运会服务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未来的全运会改革需妥善处理全运与奥运之关系、积极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全运会的溢出效应、理性看待改革当中的负面问题、向常态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全运会异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运会突出的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客观分析了全运会出现异化现象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创立科学的体育政绩评估和考核体系;对全运会进行以赛制为龙头的深层次改革;弘扬人文精神,让竞技体育回归本质;完善体育法制建设;强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起步发展、缓慢发展、平稳发展和高速发展4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治理的现实困境,包括马拉松赛事监管体系亟待完善;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不规范和马拉松赛事群众安全服务保障意识薄弱。并提出了我国马拉松赛事治理的破解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赛事监管体系;协调多元治理主体,规范赛事组织管理;加大赛事监管力度,落实群众安全服务保障,以期为我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九运会对广州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九运会是21世纪我国的首次竞技体育大比武,促使了广州市民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活动正在成为市民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九运会给广州及各地的全民健身运动注入了资金和活力,场馆建设迈进了一大步,大众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九运会营造了一种体育化氛围,影响着市民的体育现念和体育行为;九运会有效地促进了市政建设、交通便利、环境改善,使整个城市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奥运金牌热形成强烈反差的仍是对全民健身的忽视和淡漠,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非对称发展。当前,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大大众体育经费投入、高水平竞技运动与社会大众结合等举措显得异常迫切。只有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的协调发展,才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观,才符合新时期国家和谐、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体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文化现象,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文化目标之中。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为体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我们正确认识体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定位,深化体育事业的改革,协调“两个战略”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融合与互动,也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文章结合我国城市街头体育发展的现状,探讨今后我国街头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奥运会后新一轮的群众体育改革路径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提出鼓励、扶植、正确引导、积极开展街头体育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体育管理部门制定街头体育发展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体制转型的四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易剑东 《体育学刊》2006,13(1):8-11
在北京紧锣密鼓筹办奥运会和体育部门全力以赴准备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未雨绸缪地思考中国体育体制面临的转型问题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奥运会赛场的竞争是非充分、不完全、未对等的竞争。高度重视运动员成绩的成本核算与报酬问题、保护职业体育市场中民间投资者的热情、给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员)足够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务实中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各级政府保障对群众体育的经费投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协会腾出精力关照群众体育,职业体育俱乐部建立和健全运行机制是构建中国体育大厦的重要荦措。取消全运会闭幕式上的金牌、总分公布与排名仪式、大力强化单项锦标赛的地位、扶持高校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等是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实现中国体育体制转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孙岳  胡小明 《体育学刊》2011,18(6):6-11
现代奥林匹克的人文理想努力拓展竞技的积极作用,以竞赛为载体实现体育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但其间又显现出一些弊端。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指导思想上提出"超越竞技"价值取向,在制度层面推出了抵制竞技弊端的改革,并在首届青奥会的赛事执行层面成功地将改革付诸实践。其价值在于:从创办理念、制度改革和办赛措施3方面,将古老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好融入当代社会发展潮流,使竞技比赛与大众体育、青少年教育和谐共进。这是青奥会根本区别于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型运动会的不同之处,也给我们带来"分享运动"的人文启迪。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亚洲传统冰雪运动强国,通过两次举办冬奥会,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日本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主体的密切合作制定了层级分明的《体育基本法》及政策支持体系。日本体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分配合理,场馆建设迅速、运营方式灵活多样,"一贯制"培养体系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诸多启发。完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变革冰雪运动发展方式;从"战略驱动"到"科技驱动"全面提升备战水平,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打造夏冬奥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规划资金来源与分配,科学布局设施建设与运营;构建"教育普及-社会推广-竞技提高"多边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培育冰雪文化,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国际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方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方针经历了开始偏重于群众体育到后来偏重于竞技体育,再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我们的体育方针较好地把握了我国的国情和体育发展规律;综观今后我国社会、经济和体育的发展,借鉴日本东京奥运后体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适宜采取“普及与提高并重”的体育发展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