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实地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后奥运时代全运会赞助商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后奥运时代赞助商服务是全运会市场开发新的支点。以品牌建设与体育赞助为理论支撑,通过对11届全运会赞助商服务的实地考察得出:全运会赞助商服务体系以创建强有力的赛事品牌为核心,通过对全运会视觉体系、语言体系、理念体系、活动传播体系完成品牌建设;建立赞助商服务机构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为基础;"长期规划、持续开发"从赞助商的角度长期规划赞助回报;完善最大化权益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体育中介的专业化及市场化优势。  相似文献   

2.
第11届全运会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历届全运会特别是第8、9、10届全运会的赞助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山东省的实际状况,对山东省举办第11届全运会市场化运作展开研究,为第11届全运会的体育赞助与市场开发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21,(1):98-105
赛事赞助市场对马拉松赛事迅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逐步成为马拉松赛事运营机构、媒介及企业关注的问题。研究者抽样访谈江苏、北京、上海、福建、广州等五地的体育管理部门、专家学者、马拉松赛事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对访谈样本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了1个核心范畴、5个主范畴、23个子范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信度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验证确定了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中国马拉松赛事运营水平,为规范赞助市场开发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概念、属性等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基于形成与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全运会为例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包括:1)全运会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品牌标识系统的缺位造成的“获得性流失”;2)各种负面信息导致的全运会公信力丧失带来的基础性流失;3)标准化缺失、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带来的保护性流失;4)合作伙伴、赞助商等权益的保障不足引发的保障性流失。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分析认为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无形性,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累积性”与“特质性”带来的定价难题,全运会的“二重性”等是造成全运会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因素;全运会的行政性路径依赖、各种“怪象”、定位不清、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等是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运会无形资产流失的规避机制: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品牌标识系统规避获得性流失;提升赛事公信力,规避基础性流失;完善产权保护与开发体系(包括明晰全运会无形资产内容,进行赛事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与定价,统一全运会资源开发主体等方面)规避保护性流失;保障赛事无形资产消费对象权益规避保障性流失。  相似文献   

5.
中国-巴西足球对抗赛资本运营效益及风险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光 《体育学刊》2005,12(6):42-44
2003年在广州举行中国-巴西足球对抗赛是国际足球A级赛事,较为成功地进行了资本运营.中巴足球对抗赛实行完全的市场模式运作,实现较高水平的资本运营,主办方与商家达成互利双赢,大大拉动了社会体育消费.但在赛事的商务开发、商业赞助策略、无形资产的开发以及资金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对赞助市场的开发、资本运营,特别是开发大赛风险投资保险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个实验重点研究了消费者调节聚焦对赛事赞助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解决了现有研究间的矛盾。结果显示,消费者调节聚焦会调节赛事质量和赞助匹配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强度;对于趋近型消费者,赞助匹配对品牌资产的路径系数显著大于赛事质量;对于规避型消费者,赛事质量对品牌资产的路径系数大于赞助匹配,但没发现显著差异;赞助态度和定位清晰度在赛事赞助和品牌资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调节聚焦通过调节赛事赞助对赞助态度和定位清晰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品牌资产,而非通过调节赞助态度和定位清晰度对品牌资产的影响而产生作用。赞助匹配无论是通过操控同一品牌的不同赞助方式获得,还是操控不同匹配水平的两个品牌获得;调节聚焦无论采用情景性调节聚焦,还是特质性调节聚焦,均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体育赛事的开发与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拥有数量众多的学生、完善的场馆设施和各种专业体育人才,构筑了其体育赛事开发经营的绝佳平台。运用竞赛学的知识,对大学城可以举办的各种赛事进行了分类。以促进赛事的营销为目标,提出了整合赛事,增强市场价值,整合赛事产品,打捆售卖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了成立大学城体育联合会;塑造赛事品牌;申办各种体育赛事,发挥联动作用;体现文化特色,争取公益赞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赛事赞助对企业品牌资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学术界对赛事赞助领域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以西南地区4城市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从赛事质量、契合度及二者交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赛事赞助对企业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赛事质量和契合度都对企业品牌资产存在显著影响,但赛事质量对品牌资产的影响较大,而且二者对品牌资产存在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事赞助营销为视角,阐述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赞助营销现状,对造成其现状的根源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赞助营销总体水平低;缺少市场运作的专门人才;赞助营销缺乏长期性;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建议:加快法规、政策的制定;加强市场调查,吸引潜在赞助商;做好赞助营销策略的持续性;提高整合营销观念创新;提高赛事品牌效应;发展中介市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了即将于2012年9月8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市场开发情况。研究结果为:每届大运会主办城市都不一样影响大运会与城市人文环境相融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具一格的赛事品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赛事运营模式是主办城市的市政府牵头、成立赛事委员会来对赛事进行运作管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每个赞助等级的赞助企业过于单一并且不知名。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市场开发方式有:赞助商计划、特许经营计划、纪念品开发计划、其他项目开发计划,并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由12个缩减至9个,当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每日镜报》的笔下变成了“伦敦穷运会”,当迫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等原因,南非世界杯的场馆建设费用将至少超支3.2亿美元时,中国似乎成为了金融海啸中的一艘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2.
论奥运会隐性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隐性市场行为对奥运会及其赞助商的利益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分析阐明了奥运会隐性市场行为的定义、影响及表现形式,并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主办奥运会中的实践,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隐性市场行为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奥运赞助对塑造国际品牌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北京奥运赞助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所面临的良好的赞助环境和塑造国际品牌的历史契机。借用可口可乐等国际大公司赞助奥运,塑造国际品牌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一些奥运赞助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营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历史回顾,在了解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的原则、规定、模式、收入来源、分配比例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结构、排他权、赞助商的征集方式与程序等问题。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仅能为北京奥运会筹措运作资金,也将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顺利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全运会市场化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竞赛活动由原来的行政指令性计划举办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转变.如何使我国的全运会既保持其社会效益,又能通过成功的商业开发和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很强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全运会市场化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这对我国全运会今后的商务开发和运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奥运会赞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起源及发展进程,介绍奥运TOP计划和企业赞助奥运的赞助策略。提出中国企业的奥运赞助,必须根据自身的品牌地位、经济实力、目标市场范围,选择最佳的层次和对象进行赞助。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奥林匹克运会与全国运动会市场开发进行分析,比较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计划体系、收益分配体系之异同.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全运会应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奥运会及其他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先进经验,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赛事市场开发为研究对象,对十运会赛事市场开发的主要概况、十运会赛事市场开发的创新与进步以及十运会赛事市场开发的几点思考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