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上肢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共接受8周系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以最大力量的75%、80%、85%、90%、85%、80%、75%的负荷做12、10、8、6、8、10、12次,时间间隔为2.5~3min,振动训练组在接受上述训练的同时附加40~45Hz的局部振动刺激.实验前后一周内用CYBEX6000对肘关节屈伸肌群的一般力量、快速力量、平均功率和加速时间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局部振动刺激组肘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爆发力和平均功率的增大幅度明显大于普通力量训练组,但对肌肉耐力提高不明显.结论: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的改善效应.24名年龄≥65岁的健康老年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研究.实验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与阻力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振动频率为25hz,振幅在5mm,对照组采用常规阻力训练方式.训练时间为每周3次,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结果表明:全身振动训练与老年人的自身阻力练习相结合,对老年人的下肢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肉力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艳  吴贻刚  苏彦炬  李玉章 《体育科学》2012,32(10):64-68,97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5.
不同振动模式中小腿肌肉的诱发激活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力量训练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但是,低频率的垂直振动与多维组合振动对下肢肌群激活特征的研究结果尚不明确。 分析不同振动模式下、不同振动频率的全身振动刺激对小腿肌群的表面肌电影响。对20 名健康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振动刺激能够增大肌 肉的放电量;但在多维组合振动中,随振动频率增加,肌肉的激活程度呈阶梯状递增,存在明显的强度梯度,并且在对肌肉的协调激活和针对性激活 上优于单维垂直振动。这为今后如何运用振动训练提供参考,为人们正确认识振动训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25、30、35、40、45、50 Hz共计7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不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小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腓肠肌EMGrms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对胫骨前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多重比较表明:45 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提高小腿肌肉的激活程度;30%1RM负重可以显著提高腓肠肌激活程度,但不能增加胫骨前肌激活程度;无论是否负重,45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小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资料表明 ,电刺激可有效的发展肌肉力量。本研究旨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 ,观察其柔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原动肌肌群和对抗肌肌群肌肉的力量 ,亦可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保证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同步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振动训练--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辅助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扬  何耀锋 《体育科学》2006,26(6):84-84
振动训练(Vibration Training)与常规阻力训练的组合被认为比传统单一的阻力训练效果更好。尽管在当前有关振动训练作用的研究中,缺乏在实验条件上的严格控制,但该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振动能对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提高有急性和长期训练作用。然而,振动对于发展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作用是由它自身特性(实施方法、振幅和振动频率)与训练安排(训练类型、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量)所决定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决定了振动对神经肌肉系统的负荷强度。而振动负荷应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才能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效果,且刺激肌肉最有效的振动频率应控制在30~50Hz。虽然目前最理想的振幅还未确定,但小振幅似乎对于提高肌肉力量来说还是不够的。然而,需要强调并注意的是:振动的应用方法(振动对靶肌肉组织的直接刺激或间接刺激)可能会影响传递到肌肉组织的振幅和振动频率量级,因此,它也可能影响振动训练的效果。在振动训练过程中,振动的强度和负荷量越大,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提高越明显。另外,振动训练提高优秀运动员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效果远比非优秀运动员的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刺激训练前后力量测试的方法,获得了前臂屈肌群的最大等长力量、一般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变化数据,分析和探讨了电刺激训练前臂屈肌群对其伸肌力量的作用,为科学地应用电刺激训练法提高肌肉力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ody size and composition as determinant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sokinetic leg extensor strength in young adult males performing at slow, moderate, and fast speeds. The subjects were 31 males between the ages of 19 and 29 years, who were not participating in weight training programs. Low to moderat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isokinetic strength and body size or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s. At each speed, similar proportions of the variance in peak torque values were accounted for by lean body weight (23-30%) and thigh volume (20-37%). However, body weight, often suggested as the best reference standard for equalizing strength scores, also accounted for only 13-24% of the variance in peak torque values at each of the speeds tested. The moderate correlations reported in this study do not support the use of body size and composition measurements as a means of adjusting strength values.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gender differences in upper and lower body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lean body weigh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uscle and subcutaneous fat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The subjects were 103 physically active men (n = 48) and women (n = 55). The peak torques produced during shoulder flexion (SF) and knee extension (KE) were used as measures of upper body and lower body strength, respectively. Flexed arm girth, thigh girth, triceps skinfold, and thigh skinfold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of muscle and subcutaneous fat in the limbs. Results of the MANOVA revealed that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me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women. Results of MANCOVA indicated that the SF and KE strength of women and me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when differences in lean body weight, arm girth, thigh girth, triceps skinfold and thigh skinfold were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High levels of SF and KE strength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lean body weight and a large arm girth. Results of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or men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variance in both SF and KE strength was explained by lean body weight alone; whereas strength variations in women were explained more adequately by including limb variables along with lean body weight.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it was concluded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in upper and lower body strength are a function of differences in lean body weigh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uscle and subcutaneous fat in the body segments. Upper body strength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than lower body strength in characterizing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strength.  相似文献   

13.
摆臂技术,是100m跑重要的专项技术。摆臂在运动员跑动过程中,不仅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跑速的作用。女子短跑运动员因先天生理因素,在上肢力量水平上与男子相差较远,且可训练性低于男子。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肇庆职业学校田径队100m专项的16名高中女生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高中女子短跑运动员维持其他训练手段不变,在上肢力量加强训练后,能够有效的提高短跑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4.
交变负荷训练对机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交变负荷力量训练,通过和传统杠铃下肢力量训练相比较,发现交变负荷力量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同时实验对象身体形态指标正常(体重稍有下降、体脂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5.
掷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之一,在田径项目中它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身体素质水平要求也相当全面,尤其对力量素质要求极高,在高速度的旋转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也相当关键。其影响大小依次为:专项投掷力量,速度力量,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李晓浦 《体育学刊》2012,(5):113-117
运用获专利的新型自变频气动加载振动力量训练器,对12名1级男子游泳运动员进行了8周的振动和气动加载动态力量耐力训练,通过与训练方式相同的测量获得了实验前后动作最大速度、最大动态力(1RM)、最大力量功率、动态力量耐力(nRM)和最大等长力量以及上臂围度指标。结果表明:振动与传统力量(气动加载)训练方法均可提高动态力量耐力,效果相当;相比传统的力量训练,振动力量训练的优势在于发展最大动态力量、快速力量和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17.
对51名女大学生初次参加健美课一学年前后的研究指标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胸围外,女生健身课前后身体各部分的围度、皮皱厚度体重、体脂量、体脂率、瘦体重均有明显的变化,健身课对女生能消除脂肪,结实肌肉,塑造完美体型,提高速度和力量素质,但制约了柔韧和力量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交变负荷力量训练,通过和传统杠铃下肢力量训练相比较,发现交变负荷力量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同时实验对象身体形态指标正常(体重稍有下降、体脂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9.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教学对改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成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17- 2 0岁参加健美操体育教学课的 16 5名女大学生进行健美操体育教学课前后两次身体素质及体质测试 ,结果表明 :经过一学期 18周 36学时的健美操体育教学课 ,受试者弹跳力、腰腹肌、上肢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