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获得健康知识和养成正确行为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儿童肥胖问题复杂又敏感,不仅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运动因素交相影响,而且进行肥胖儿童健康干预时极易产生不良  相似文献   

2.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空间差异较大,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缓慢,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基于空间正义视角,分析当下阻碍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的空间影响因素,主要聚焦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的生存空间、心理空间、角色空间三方面矛盾。根据问题导向,从空间正义视角下提出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治理的纾解策略: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改革,引导优质公共体育资源持续激励;完善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体育服务跟进指导;构建农村体育健康教育监测反馈机制,实现“家校社政”的整体干预。  相似文献   

3.
任杰  平杰  舒盛芳  杨烨  代俊 《体育科学》2012,32(9):31-36
为构建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模型,探索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调查了3 055名上海地区中、小学生,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受7个潜在因子影响。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模型的适配性。研究结果还显示,上海地区的社区教育明显落后于学校和家庭教育,低年级较高年级学生容易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建议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朱玉芳 《体育学刊》2006,13(3):141-144
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认为不良的教育观念、繁重的课余学习负担、学校体育的缺位、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是导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等多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4,(3):60-67
本文以1800名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其体质健康等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体质健康等级相关的自变量有:社会支持网络、所处学段、个人学习压力、居住地附近健身娱乐设施情况、婴幼儿时期的体质状况、饮食的规律性、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锻炼频率、健康生活知识情况、健康生活技能情况、家族病遗传情况、获取卫生保健服务情况,共14个指标。同时,提出改进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建议:(1)优化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减缓压力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2)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减轻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3)优化生活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方便、友好的健身场所和环境;(4)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饮食水平;(5)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青少年学生的睡眠;(6)完善青少年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7)加强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生活知识和技能;(8)加强家族遗传病研究,尽量做到早干预、早治疗;(9)优化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卫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保障因子、课堂教育因子、家庭教育因子、社区教育因子是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子。以此为依据构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质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近几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分析,得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在下降,运动中的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不断下滑,另外城市学生超重、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不良等情况较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教育,通过相应的措施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然后阐述教学实践策略,最...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是已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为核心的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新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用了大量的时间对该区38所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领导认识水平、课时、教材及师资质量等经过调研,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令、法规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解决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使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真正落到实处,为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终生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内部与外部原因。认为:应试教育体制的盛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教学模式的落后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策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突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教学改革;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经费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学校体育工作缺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因素有关。建议:要从凸显体育本质功能,狠抓学校体育质量;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活方式;发挥国家的导向作用,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体系等方面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识课程通过以人文性的教育理念,开设体育健康教育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内容,从公共体育或通识教育的维度,积极开发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理念的意义。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认为,开展体育艺术、体育美学与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是推动体育健康与体育文化欣赏教育的一条有着高效率的路径,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做出了切实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之一。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借助心理学、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统计的形式,对学生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途径、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多元因素。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优化体育环境,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京10所高校健康弱势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对集体活动有畏惧感,自卑心理严重,对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使本就处于健康弱势的他们在体育方面更加劣势。建议高校能建立一体化的健康弱势学生群体健身管理体系,更好地为健康弱势学生提供健身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分析珠三角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为提高学生体质,应该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鼓励学生培养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戴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9+67-59,6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教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我们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篮球运动,进而使学生通过参与篮球运动体会集体合作的成功和快乐,在篮球运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适应未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民族高校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笔者调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藏族大学生486人,探究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身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一起构成了健康的基本内容。文章在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趋势,研究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和认识是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学校有关部门对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