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践性研究,结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观念,参考"俱乐部"的活动与组织形式,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正在进行的"体育社会化"改革.旨在将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与俱乐部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健身锻炼的本质相结合,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探究——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课题选择,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或课余体育训练中进行主动探索、合作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和共同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体育俱乐部在中学体育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活动课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体育活动课中体育俱乐部这一概念进行操作性界定,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体育活动课中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社会交往等的影响,对于丰富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开展形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过去高校传统的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着重以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等特征,提出了崭新的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方法,为求更好地开展高校校园课余体育活动提出较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军 《体育世界》2011,(10):49-51
借鉴俱乐部教学模式优秀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法,构建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体育课程。包含体育教学俱乐部、课余体育锻炼俱乐部、体育训练俱乐部、综合体育俱乐部四种类型。俱乐部制体育课程的构建符合高校体育思想发展趋势和时代对高校体育的改革要求,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对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本力 《体育科研》2005,26(1):79-82
结合我国体育教育思想和高校体育教育实践的发展演进过程,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思想演变、体育教育目标的变革、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转变、高校“体教结合”式的“高水平运动队”体制的确立与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和“自主性、个性化课余体育活动模式的确立等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敏卿 《体育学刊》2003,10(5):87-89
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创建出“体育教学俱乐部”新模式,将传统教学形式与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与高中体育新课程相衔接的高校体育课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使高中体育课程的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校与高中的衔接,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是连续的体系.为了适应高中体育课程的变化,提出在高校实行学分与积分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与高中相衔接的选项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单项体育俱乐部;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等设想,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纲要》实施以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结合本省的实际,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教学文件,基本实现了教学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确立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模式;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项目设置多样化,强化了教材内容的健身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课余体育活动模式和竞赛体制;“教体结合”促进了高校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建立了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形成了学生健康管理的雏形。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偏重于形式的变化,对长期影响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目标尚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对高校体育课外活动采用俱乐部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知识的掌握及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课外活动形式的对照班学生。采用俱乐部活动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及兴趣、掌握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