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脑电压缩谱分析技术,对国际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刘禹,在赛前实施高原训练前后的脑功能进行个案分析,评价其高原训练的效果。结果:1)运动员在下高原后赛前调整的10天中,其脑主序参量形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信息熵水平大幅度升高,信息离散趋势明显;2)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反映其机能状态良好。结论:1)刘禹高原训练后参加全国比赛的成绩下降,是赛前训练强度及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脑突触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脑功能的状态结构水平发生变化,表现为信息熵离散,而信息熵或主序参量离散或右移,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2)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等监控指标仅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但是不能正确反映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3.
世居高原运动员有较好的耐缺氧能力,为探讨他们上到更高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对13名世居昆明(1890m)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到更高海拔地香格里拉(3200m)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训练安排、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以评价训练效果。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更高高原训练的安排基本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一致;更高海拔训练时,在合理的训练安排下,运动员的尿常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等指标随训练负荷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和血清睾酮水平先升后降,训练后较之前有上升,白细胞趋于下降,可能是高原缺氧和训练安排的综合影响造成。结论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已经适应高原环境,上更高海拔训练是承受更大缺氧刺激,提高机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方法;经过多次更高海拔的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缺氧适应会逐渐提高。建议以后的实践中大胆增加运动负荷,以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5.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已经应用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比赛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部分研究进展,包括对世居高原运动员机能特殊性的概况,并着重论述了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及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以此为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9.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12名国家男子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与分析.结果:(1)高原上各周WBC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处在较低水平;(2)高原上训练Hb先呈显著性升高后下降,Hct一直高于高原前;(3)高原第2周EPO显著性升高之后下降;(4)CK、BUN随力量课和跑步总量变化;高原第1周运动员的T/C值显著升高.结论:(1)"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应密切监控WBC水平;(2)"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没有提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3)BUN、CK值与陆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可以用这两项指标反映运动员对陆上训练总量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体育运动,创造佳绩的重要条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能否抓住项目所需的专项素质并发现其多种的表现形式( 如本文所分析速度在散手运动中特殊的表现形式) ,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成为发展运动员专项素质,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高原训练方法,为耐力项目成绩的提高摸索出一条新路。高原因海拔高度的增加加大了缺氧负荷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分压与大气压成比例下降,由于氧分压的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优势和任务,并对高校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周洁 《体育科学》2006,26(9):63-67
对云南高原训练地的自然、地理、气候、训练项目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在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成功范例,指出了近10多年来高原训练学上关于交叉训练的益处,提出了昆明——元江配对(高低交叉),会泽县境内的高低、低高交叉,以及昆明——香格里拉配对(高-更高)训练基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游泳运动队进行高原训练期间,通过血细胞分析技术以及酶学分析技术,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RBC)、Het、Hb、白细胞计数(WBC)及CK值。结果表明:与高原训练前相比,运动员RBC计数、Het和Hb出现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在高原训练结束再升高的过程,且在高原训练结束时,Hot和Hb显著增高。WBC计数和血清CK值在高原训练期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李东哲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84-85,8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理分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世界部分高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论述高原训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结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具有优越的高原训练环境和条件;久居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人具有优越从事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形体结构和机能水平;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两组优秀游泳男子运动员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游泳项目运动员在海拔2 366m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差异及原因,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实施高原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虽然都在海拔2366m的青海多巴进行高原训练,但两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SpO2指标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MCV、WBC、PLT、晨BUN、晨脉指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因与两组运动员高原训练目的、训练安排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和发展的对策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内涵,分类和特点方面,分析我国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