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法,对第十三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子单人操项目的难度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世界女子单人操项目难度动作发展变化,比较分析出我国女子单人操项目难度动作方面优势与劣势,找到我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差距.研究认为:世界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操项目在难度动作的选取和运用上表现出难度动作的均衡性和多样性有所缺失特征;我国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组别、数量和分值的选取上与其他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差别很小,利用率基本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我国运动员所选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分布运用比较均衡,编排比较合理,发展方向与国际趋势一致;我国运动员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相比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出柔道运动项目特点的身体素质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结构的评价模型,并制订了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为女子柔道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训练的科学化,以及从素质方面进行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青少年女子跳远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调访专家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评价模型。并制定出运动员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身体训练发展均衡程度及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综合评定我国青少年女子一级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健美女子体围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中国健美锦标赛女子各级别前15名运动员的体围测量和统计,与国内常用女子体围标准比较,并运用黄金分割法验证,探讨了健美女子理想体围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筛选出女子健美操运动员7项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确立各指标的权重、优秀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模型和评价体系,并对评价体系进行应用检验。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为运动员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教练员开展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女单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我国24名优秀女子单人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测试及与世界选手情况之对比,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对健美操成绩有影响的部分身体形态、素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受运动员的身高、手臂长、比上臂国、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身体形态、素质指标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限制。从差距和发展潜力上看,培养力量型运动员,且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力量素质是我国女子单人健美操运动员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调查法,结合湖南省健美操赛事运行的基本情况,指出湖南省健美操赛事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组织主体、青少年学生运动员为主的参与主体、行政手段为主的组织管理,赛事运行背景条件优越。而借助政府部门的强大力量,务实选择投资客体、改革赛事体制、提高赛事水平,以及挖掘健美操运动的文化内涵等,是进行湖南省健美操赛事市场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效果评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目的是试图构建出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内容评估的一般体系;研究结果:1)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内容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62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涵盖:身体控制能力、操化技术能力、难度技术能力、过渡衔接技术能力以及表现风格5个方面;2)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得到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效果的综合评价数值,以便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找出优劣势,从而为教练员的训练决策以及更好地把握运动员不同竞技能力的发展情况提供一个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9.
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的运动参与行为。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动机问卷的整理总结出黑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参训动机,了解他们参与排球运动的目的。通过对参训初始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得出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参训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排球教练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促进黑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参加全国青少年女足冬训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青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个体差异明显,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差别较大;对于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健美操教学是否影响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高职学院女生的自制力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信心也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方面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针对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从运动营养学的角度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运动员可以消除运动性疲劳,加快机体的恢复,从而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可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表象特点与能力,对华东师范大学健美操队中的普通专业、二级、一级、健将级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运动表象量表测试,结果发现在性别、训练年限、运动等级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上出现显著性差异,这与研究前的假设出现不一致。为此,运用相关运动表象理论和他人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健身操进入广西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民族健身操因其融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于一体的新颖形式深受师生喜爱,他们对民族健身操进入学校的期待值较高;民族健身操进入高校课程对现行体育教材内容进行了丰富和补充;民族健身操进入高校课程是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及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5.
对我校参加健美操、体育舞蹈选修课及不经常运动的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身体成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成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来看,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减肥效应,而健美操练习则能更有效地增加肌肉的重量。  相似文献   

16.
在女子全能运动员如沈盛妃等一批老将即将退役,女子全能运动员新老交替的情况下,广东省的石薇、邵洁霞、徐蕾等一批女子全能选手,在2004~2006年国内的一系列田径赛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作为女子全能运动的新秀正在成长起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女子全能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调查和访问,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逻辑分析,试图找出影响广东省女子全能运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东女子全能教练员的素质水平基本上能胜任教练员岗位,教练员因素已经不是影响广东省女子全能运动的主要障碍,广东省体校女子全能运动中面临的最大困扰是运动员的选材问题,存在着后备人才范围缩小和从单项中挑选全能运动员的现象。另外,社会各界媒体对女子全能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东省女子全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鲁娟 《体育科技》2014,(5):123-124
现阶段大学健美操的教学主要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很多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通过快乐健美操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女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健美操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以及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陶李军  李海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1-1093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逻辑分析、观察等研究方法研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比赛中发挥失常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高校健美操课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健美操运动在我国开展二十多年,被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成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活动网点全民健身的主要锻炼内容。高校开展健美操运动对促进与提高人才素质能起到积极作用,健美操教学己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浙江省高校健美操课开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分析健美操吸引大学生参与的独特性基础上,就浙江省高校健美操发展的现状做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以漳州市少体校三集中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与学习态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自幼进入到各专项中从事训练,脱离了正规文化知识规范教育的环境,重体轻文,学训矛盾等因素直接影响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态度。究其原因提出应有效解决学训间的的矛盾,坚持走体教结合的路子,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宣传与引导,完善科学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