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世纪里,由于市场经济的驱动,学生自主择业和体育社会化的需要,构建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增加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学时数以解决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培养通用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应该成为我国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增设政治教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就业教育课程,改造技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工作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成 《体育学刊》2007,14(6):64-67
评述了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学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毕业答辩、学位授予、学生就业等现状,探讨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与特点.研究发现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源方面出现国际化现象,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通识教育观继续影响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优越的经济条件,开放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为台湾人文体育素质奠定了基础;重视实践教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其教学的独特方面.  相似文献   

3.
浅论构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勇 《四川体育科学》2005,(1):94-95,105
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是专业人员的基石,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和体育教师的培训中,把不同的知识进行不同的整合,以满足培养专业体育教师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 ,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缺憾和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定位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 ,要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要 ,就必需打破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 ,学生发展为基本培养框架 ,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拓宽课程设置、强化人文素质为基本依据 ,适应未来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重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剖析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综合性高校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加强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及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创业能力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把握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质、内涵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性、民族性、导向性、多元性、人文性、发展性、教育性等;明确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探讨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的的关系、学生价值观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等问题。并指出重视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是加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1016-10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做体育文化人和"新文科"建设为切入点,对当前体育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进行研究。结论:社会的偏执印象阻碍了体育文化人的发展;专业与基础、传统与西学、感性与抽象三维层面的结构失调加剧了人文素养的弱化。为此,加强体育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再认识、转变培养理念、营造专业化的人文素养氛围构成基本强化路径。体育师范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省思及强化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体育人,为"新文科"建设和体育强国增加新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教学弊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悟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从一个侧面论述了体育教学应着力创新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是当前体育教育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十年来的有关资料,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为如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教学弊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悟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从一个侧面论述了体育教学应着力创新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等体育专业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高等体育专业是培养学校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者的“工作母机”,其课程内容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改的成败以及社会体育、竞技运动的改革与发展的前景.近年,国家教委高教司,一再强调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探讨面向21世纪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体育专业如何彻底改变过去由于目标单一,重专业、重技术、轻学术、略基础,而致成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的格局,积极进行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能力、突出个性的索质教育,为适应本世纪末高校招生并轨,学生自主择业和体育社会化的需要创造条  相似文献   

12.
浅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一直是各体育院校领导和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研究认为应当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发挥体育技术课程的人文教育作用、优化人文课程设置、不断提高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组织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活动等途径实现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原有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之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回溯调查和前瞻研究”的子课题,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体教专业1993届~2002届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以了解本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本专业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就要有新的认识和调整。在体育教育中不但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健学生的体魄,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体育精神。但是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育中由于人文体育精神的缺失,造成了高校体育的育人忽略了人文思想的培养,缺乏学生个性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意志等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尝试对人文体育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对比人文体育与生物体育、科学体育的关系和差异,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体育理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是大学人文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根据我国人文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的具体含义,并且对如何转变大学体育指导思想,加强体育课程与相关设施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状态,并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大学校园的特点,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与修养,希望为大学人文体育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学发展的人才,造就学生成为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扎实的专业及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同时具有适应从事其专业工作所需的身体素质,这是当前教育界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必须更新观念,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法、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法,通过对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内涵原理及相互关系等进行的阐释,讨论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中重视体育科学轻视体育人文的“重物轻人”、“重体轻育”的现象,以及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贯彻“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融合”的思想,培养人们的人文观念,促进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罗震 《拳击与格斗》2020,(2):157-157
随着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未来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快速的增长.本论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专业的推进增添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国内高等体育专业偏重培养“体育专业人”,注重强化科学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等问题,吉林体育学院课题组立项研究了“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体育专业教育理念,并构建了与其相适应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对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文化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受锦标主义的影响,存在重运动技术、技能,轻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学生个性发展受到约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文章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体育文化人"的理念,主张将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